对“屎尿屁”那点事儿咱最熟悉
千万别觉得俗气!
看下去,你一定爱!
在我国,接近30%的成年人都曾经便秘过。
正常人一天2-3次大便,或者是2-3天一次大便都是正常的(30个小时左右)。只要你的便便圆柱型、不硬,长长黄黄的,都没什么问题。
Round 1
如何成为“合格”便秘者?
其实很简单!只要满足以下4个条件(任意1个就行):
条件1: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久坐,缺乏运动,饮食结构不合理,饮食不规律。经常大鱼大肉、粗粮和蔬菜摄入不足等等。
条件2:心理压力太大
神经性厌食症、焦虑状态、肠易激综合症引发的便秘。
条件3:疾病长时间不治疗
肛裂、直肠肿瘤、长期糖尿病、帕金森、尿毒症等等。
条件4:排便习惯不好
排便不规律,外出或旅行导致未能及时排便;上厕所时玩手机、看书,排便的时间拉长。
如果您不幸全中,坚持接着看下去!
Round 2
食物@#¥%便便,What?
在口腔中,食物经过舌头搅拌、牙齿咀嚼,会变成食物小块,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会把食物中的部分淀粉转化成多糖。
咽下去后,食物小块通过食管进入胃,胃里面的胃蛋白酶会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消化,经过胃蠕动,食物小块变成食靡,进入小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就在这里。
食靡里的大分子脂肪、蛋白质和糖类会在小肠各种消化液和消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小分子结构,更有利于吸收。
最后剩下的食物残渣、水分、部分无机盐以及维生素进入到大肠,再吸收部分水分、无机盐和维生素,最终就形成了粪便。
Round 3 不及时排出 会浓缩成“精华”?!
当粪便在肠道中滞留时间过长,大肠会一直吸收食物残渣里的水份。便便逐渐会板结发硬,呈现香肠状,表面有裂痕或者凹凸不平。
更严重地是,粪便慢慢会结成一个一个的小颗粒,类似于羊屎球,干燥且坚硬。
换言之,没排出来的便便还在那里“浓缩浓缩再浓缩”,时间一长危害就会非常大!
Round 4
憋出病是真的!
No.1 增加心脑血管负担
负担增大了,心脑血管病发病率就会变大。严重的,可能引发脑出血,甚至危及生命。
原因:便秘患者的粪质比较硬,排便时会非常费力,血压突然升高,有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中风猝死等,这类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
No.2 腹痛不止
这类腹痛往往是阵发发作,就是一下好,一下坏的感觉。
特点:疼痛位置不固定,根据便秘情况以及患者体质,疼痛程度也不尽相同。
No.3 引发肛肠疾病
板结的粪便会压迫肠腔,会引起直肠局部的水肿。
后果:蓄积在肠道的粪便会影响结肠的扩张,结肠溃疡严重者还会引起肠穿孔,此外已经有直肠炎,肛裂,痔疮的患者还会加重病情。
No.4 胃肠功能紊乱
粪便长期滞留,有害物质会被吸收,引起胃肠神经功能紊乱。导致腹胀、口臭、排气过多、食欲不振等。
No.5 性欲减退
真不可思议,是不是?两根“管道”还能互相影响?
1)男性便秘患者:由于大脑神经中枢会降低肛门括约肌和结肠肌肉的兴奋性,便意也会降低,间接导致下半身血流速度降低,容易出现性欲下降、性冷淡等性功能障碍。
2)女性便秘患者:由于长时间排便会导致盆腔肌肉松弛。时间长了也会产生性欲减退的情况。
Round 5 4方面可解决,尤其是最后1条
1. 饮食方面有讲究:
我们要多吃粗纤维的食物,增加粗粮、水果和蔬菜的摄入,平时可以吃一些酸奶制品,增加消化道内的益生菌,从而缓解便秘。
多喝水,忌浓茶、忌酒。都有助于减少便秘发生。有些女生,为了减肥吃得非常少,也容易引起便秘,减肥也要有个度,多摄入一些蔬菜和粗粮,不但不会长胖,也能很好的避免便秘。
2. 排便习惯良好:
有便意了不要憋着。每天最好要解1次大便,在上厕所的时候,不要看书玩手机。此外每天早起的时候喝一杯凉水,也有助于产生便意。
3. 避免久坐,多运动:
最好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和室外活动,尤其是有氧类的舒展运动,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
这里推荐大家一种腹部的按摩法:仰卧在床上,两手搓热后,重叠放在腹部,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每天做2~3次,一次5~10分钟。
4. 吃药方面:
病理原因导致的便秘,一定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原发性疾病治愈后,便秘即可改善。
最后,不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便秘,最好到专业医院的消化科或者是肛肠科。
▼本文作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文章 女人便秘的原因有哪些


健康驿站
文章 长期便秘容易引起乳腺癌


健康解码专家
文章 宝宝大便难拉怎么改善


医者仁心
文章 痔疮的药治疗方法


生物医疗创新站
文章 透析病人便秘怎么办


医学奇迹见证者
文章 3岁幼儿便秘怎么调理


康复之路
文章 饭后不消化胃胀怎么办


医者仁心
文章 宝宝便秘吃什么好


医疗数据守护者
文章 儿童上腹部疼痛的原因是什么


远程医疗新视界
文章 秋冬吃萝卜抓住三个要点,养生效果更佳


绿色医疗倡导者
大家都在问

李颖飞
副主任医师
中医内科
河北燕达医院


陈林林
副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
焦作市人民医院


李龙一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