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味中药清热泻火,中国人不敢多用

京东互联网医院·慢病小病不排队,名医专家在身边。
王老师讲中医
王老师讲中医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大黄是一味泻药,清热下火,比如黄连上清片、牛黄解毒片、三黄片等等,都含有大黄。平时如果感觉上火起口疮、长痘痘、便秘了,总会想到用大黄。

 

 可是,这样一种泻药在欧洲却被搬上了餐桌,当成水果或蔬菜的美食来享用。在日本,饭后用大黄泡水喝竟然是养生之道。大黄,到底是泻药还是补药?

 

 

《中药大辞典》中记载大黄为多年生高大草本,是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又名北大黄)、唐古特大黄(又名鸡爪大黄)或药用大黄(又名南大黄)的根茎。性味苦寒,归脾胃、大肠和肝经。有泻下攻积、清热、凉血、解毒之效,广泛用于便秘腹痛、吐血、咯血、头面部炎症、急性传染病等。根据炮制方法的不同,大黄又可以分为生大黄、熟大黄和大黄炭。生大黄泻下力强,故欲攻下者宜生用,入汤剂应后下,或用开水泡服;久煎则泻下力减弱。酒炙大黄泻下力较弱,活血作用好,易于瘀血证。大黄炭则多用于出血证。


 同时,《神农本草经》指出大黄“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道,调中化食”。《黄帝内经》则指出“六腑以通为补”。东汉哲学家兼养生学家王充曾说:“欲得长生,肠中常清;若要不死,肠中无渣”。大黄通过清理肠道,可以达到通六腑、补五脏的作用。也就是说大黄的“补”是通过“通”来实现的,即推陈致新、以通为补。

 

 

现实生活中,有一类中年人,甚至老年人,看上去营养状态比较好,体型坚实,或胖或瘦,面部暗红,食欲较好,脸上容易长痘,嘴角经常起口疮,口味较重,腹部充实有力,大便干结或便秘,舌质暗红。体检血压、血脂偏高,血流变检查提示血液粘滞度较高,腹部彩超提示有胆囊炎或胆结石。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黄煌将这类人的体质归纳为“大黄体质”,临床中常重用大黄来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促进新陈代谢,同时也建议这类人群经常服用少量大黄改善体质、祛病养生。对于体质虚寒者,建议与温热的东西,比如配合生姜一起来用。

 

由此看来,大黄攻补兼施,可攻可补,以泻为补,双向调节。关键是要辩证准确,才能灵活应用,起到养生治病的作用。

 

要提醒的是,使用大黄,要听从专业医师的指导,不建议自行使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地区推荐专家
患友问诊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