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发烧中医案例分享
以前的一个老患者的妹妹,人在广东,住院好几个医院,还怀疑是白血病了。一个中年的女人,她姐姐介绍过来看病的,因为她在广东,看了很久病了,看了中医,住了院,还是发烧,来不了长沙,不能面诊,我就微信联系问诊,开了药她毫不在乎的样子,一点不急,我很生气,所以我记忆犹新。
我发信息问她:“您怎么不舒服呢?”
她有气无力地说:“我总是发低烧,一天到晚昏昏沉沉的,头痛,有时 40 多度,吃饭也没有味口了。”
我想着这个病这么久了,估计不简单,没法把脉这是很麻烦的,治好让她发舌头照片给我,口唇发紫,舌胖,舌苔淡白,边有齿痕。我突然想到了可不可能是血淤所致。
我又问他:“你平常什么时间发烧?什么时候开始的?”
她说:“下午到晚上八点最容易发烧,这一个月反反复复,吃了很多药,看了中医,扎了针。吃了中药,住了院,输了液,吃了抗生素,反反复复,脾胃也不好了,乏力,发票是想吐头痛。”
她说她是月经没结束时感冒发烧的,还有头晕目眩,腹痛,发烧时呕吐头痛。睡眠多梦,大便溏泻等症。量血压为 120/80 毫米汞柱。看她以前用的药不是抗生素就是清热解表之剂。
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发热呢?下午到 8 点正是阳明胃经所主的时间,这是由于长期的脾胃阳虚,造成运化失司,中气不足,以致阳气虚衰,刚好,月经期,外邪来袭,导致经血瘀滞,进一步加重病情,导致阴盛格阳,又加上清热解表,阳气进一步消耗,所以发烧多在下午,典型的气血体质太阳蓄血证。《医贯·阳虚发热》篇曰:“自东垣出,而发内伤补中益气之论,此用气药以补气之不足者也。”只有用健脾气之品,补脾胃中气,才能得到“甘温除热”的实际效果。
主意已定,于是我耐心地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低烧的原因是由于长期脾胃气虚加上经血瘀滞所造成的,一边用药,一边等着下次月经到来即可痊愈。开方如下:生黄芪30克、桂枝 10、丹皮 10 茯苓 10、党参15克、陈皮10克、柴胡6克、炒白术15克、当归10克、茯苓20克、升麻3克、泽泻12克、焦三仙各10克、炙甘草6克,七剂,水煎服。
一周后患者姐姐微信我说她妹妹的低烧已经明好转,晚上不烧了,也没超过 38 度了,接到湘雅附二看病去了,说在那里吃了湘雅开的药又加重了,需要来我这面诊,上午的时候看到病人时,精神面貌还好,说吃饭也比过去香了,但是口唇发紫仍在。也高兴地告诉我:“吃了我开的药,晚上不烧了,也不寒战,但是吃了湘雅附二的药又开始寒战发烧厉害。”我看了湘雅开的方子,在我的基础上加了清热解表的贯众,我说不能吃清热的药,需要和解,又嘱其继续服七剂原方,低烧前加石膏 30 克,生津以降温。询问其月经什么时候来,她说就这几天。我说吃了药,月经结束就好了。他不信。
后面她带药回广东了,微信跟我说月经结束了,已经不再发烧,要我给她调理。真是神奇的病例,为什么能有如此好的效果呢?此方为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加减,主治脾胃气虚,症见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头痛恶寒,少气懒言,或饮食无味,四肢乏力,舌嫩色淡,脉虚大。由于本方是由黄芪、党参等甘温药物组成,用以治疗脾胃虚弱,气血虚损所生大热,故称为甘温除大热之法。因为她是经期感冒血虚,我就合用桃核承气汤之意。
由此可见,补中益气汤治疗由于脾胃气虚所致的长期发热确有明显疗效,只要辨证准确,效果还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