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王宁

一秒看懂煎药方法

一秒看懂煎药方法

煎煮中药,看似简单,其实有一定的讲究与禁忌。比如“车前子”,它含有较多黏液,如不“包煎”,就容易把药煎糊。再如“附子”,它有一定毒性,通过煎煮可以减毒,如若煎煮时间不够,还可能把人毒倒。

药物的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的煎煮时间也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所以,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等不同的入煎方法。

入药方法

1. 先煎

凡矿物、贝壳、甲骨类药物,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故应先入煎 30 分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物同煎。毒烈性药物如川乌、附子之类,也应先煎半小时左右再入其他药物同煎,降低其毒烈性,确保用药安全。

2. 后下

凡气味芳香轻清之品,如薄荷、砂仁、沉香之类,入煎宜后下,待其他药物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包括那些有效成分易被煎煮破坏、挥散的药物,如大黄、番泻叶、钩藤之类,入煎剂时都应后下,大黄、番泻叶用作泻下通便时,甚至可以用开水直接泡服。

3. 包煎

有三类药物入汤剂时宜用纱布包裹后入煎。一是如蒲黄、海金砂之类,因质地过轻,煎煮时易漂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的药物;二是如车前子、葶苈子之类,药材较细而又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煎煮时易于粘锅、糊化、焦化的药物;三是如辛夷、旋覆花之类,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的药物。

4. 另煎

凡贵重药物如人参之类,均应另煎,以免同煎时其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的药渣所吸附,造成浪费。

5. 烊化

如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物,不宜入煎,应另行烊化,即用热溶液将其溶化,然后再与其他药液混合后服。

6. 冲服

如芒硝之类入水即化的药物,以及竹沥之类的汁液性药物,宜用煎好的药液或开水冲服。

煎药用水量

煎药用水量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加水过少,药物有效成分未充分煎出;加水过多,可造成部分有效成分被破坏。按理论推算,加水量为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得药液量的综合。实际操作时加水量很难做到十分精确,只能大致掌握为:加水后将饮片适当加压,水液面没过饮片两横指(约 2 cm)为宜。但仍应根据实际情况,如汤药的功用,患者年龄的大小,体质强弱,饮片质地疏密、轻重和剂量的大小等,适当予以增减。凡是质地坚硬、粘稠、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应比一般药物略多;而质地疏松、芳香易挥发的药物,加水应少一些,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煎前浸泡

在煎煮前先将中药饮片浸泡一段时间,既有利于有效成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而导致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为 20~30 分钟,以种子、果实类为主的药可浸泡 1 小时。另外,夏季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煎煮火候及时间

一般中药煎煮时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液溢出,或过快熬干。解表药及其他芳香性药物都应避免久煎,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 10~15 分钟即可。补益滋腻药物,以及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物,一般都需用文火久煎,才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学士帽,分割线

汤剂煎煮方法的正确与否同疗效及安全用药有直接关系,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非常重要,快快收藏本文以备不时之需。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长期吃补药的害处

有些患者经常问这么一个问题“大夫我能不能泡点枸杞喝啊”,或者“大夫我能不能吃点三七粉啊”,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比如泡黄芪、西洋参、白术、人参,等,像这些单味药或者几种和在一起泡水喝,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每一个中药的背后他都是有他的偏性的,这就是中药的四气五味包括“寒热温凉”和“酸苦甘辛咸”如果觉得身体不适去看中医,大夫会根据你的脉象和你的症状做一个判断,这个判断就是你身体向阴或者阳的偏向,这就是你身体得病的原因,但是往往患者自己不知道自己到底是那一方面的原因,道听途说就信了自己泡点药当茶喝了,大夫根据你的病情给你开出相应处方,但是你自己不知道你自己是什么证候就自己泡点药喝,这就是捕风捉影了可能本来是实证又喝了补药,结果错上加错,结果症状加重,所以这种想法是错的。 往往单味药很难起到你想要的效果,中医因为是辨证论治,不是说你有了头痛就用头痛的药,不是这样的,中医辨证是通过经络和阴阳来实现的,往往症状相同的病不一定用同一个方子,这就是中医的魅力,就聊到这里,下次再交流。

王宁

住院医师

百善堂大健康产业山东有限公司中医诊所

142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一秒看懂煎药方法

煎煮中药,看似简单,其实有一定的讲究与禁忌。比如“车前子”,它含有较多黏液,如不“包煎”,就容易把药煎糊。再如“附子”,它有一定毒性,通过煎煮可以减毒,如若煎煮时间不够,还可能把人毒倒。 药物的性质、性能及临床用途不同,所需的煎煮时间也不同,有的还需作特殊处理。所以,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冲服等不同的入煎方法。 入药方法 1. 先煎 凡矿物、贝壳、甲骨类药物,因其有效成分不易煎出,故应先入煎 30 分钟左右,再纳入其他药物同煎。毒烈性药物如川乌、附子之类,也应先煎半小时左右再入其他药物同煎,降低其毒烈性,确保用药安全。 2. 后下 凡气味芳香轻清之品,如薄荷、砂仁、沉香之类,入煎宜后下,待其他药物煎煮将成时投入,煎沸几分钟即可。包括那些有效成分易被煎煮破坏、挥散的药物,如大黄、番泻叶、钩藤之类,入煎剂时都应后下,大黄、番泻叶用作泻下通便时,甚至可以用开水直接泡服。 3. 包煎 有三类药物入汤剂时宜用纱布包裹后入煎。一是如蒲黄、海金砂之类,因质地过轻,煎煮时易漂浮在药液面上,或成糊状,不便于煎煮及服用的药物;二是如车前子、葶苈子之类,药材较细而又含淀粉、黏液质较多,煎煮时易于粘锅、糊化、焦化的药物;三是如辛夷、旋覆花之类,药材有毛,对咽喉有刺激性的药物。 4. 另煎 凡贵重药物如人参之类,均应另煎,以免同煎时其煎出的有效成分被其他药物的药渣所吸附,造成浪费。 5. 烊化 如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物,不宜入煎,应另行烊化,即用热溶液将其溶化,然后再与其他药液混合后服。 6. 冲服 如芒硝之类入水即化的药物,以及竹沥之类的汁液性药物,宜用煎好的药液或开水冲服。 煎药用水量 煎药用水量是否适当,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加水过少,药物有效成分未充分煎出;加水过多,可造成部分有效成分被破坏。按理论推算,加水量为饮片吸水量、煎煮过程中蒸发量及煎煮后所得药液量的综合。实际操作时加水量很难做到十分精确,只能大致掌握为:加水后将饮片适当加压,水液面没过饮片两横指(约 2 cm)为宜。但仍应根据实际情况,如汤药的功用,患者年龄的大小,体质强弱,饮片质地疏密、轻重和剂量的大小等,适当予以增减。凡是质地坚硬、粘稠、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应比一般药物略多;而质地疏松、芳香易挥发的药物,加水应少一些,水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煎前浸泡 在煎煮前先将中药饮片浸泡一段时间,既有利于有效成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时间过长而导致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为 20~30 分钟,以种子、果实类为主的药可浸泡 1 小时。另外,夏季气温高,浸泡时间不宜过长,以免腐败变质。 煎煮火候及时间 一般中药煎煮时宜先武火后文火,即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以免药液溢出,或过快熬干。解表药及其他芳香性药物都应避免久煎,一般用武火迅速煮沸,改用文火维持 10~15 分钟即可。补益滋腻药物,以及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甲壳类药物,一般都需用文火久煎,才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学士帽,分割线 汤剂煎煮方法的正确与否同疗效及安全用药有直接关系,掌握正确的煎煮方法非常重要,快快收藏本文以备不时之需。

王宁

住院医师

百善堂大健康产业山东有限公司中医诊所

1425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