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这些菜等于直接喝油,营养师和医生从来不吃,就你还在吃

现代社会,是一个慢性病高发的社会,尤其是喜欢高油高脂饮食的人,其罹患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类慢性疾病的风险更是高于其他人。虽然大多数的民众已经对此有了清晰的认识,平时做饭炒菜也都讲究“低盐少油”,但还是有很多人“逃”不开油腻的饮食,例如在外点餐时遇到的许多菜品,每吃一口都好似喝了一口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用油“泡”出来的菜品都有哪些吧。

地三鲜

地三鲜是一道几乎每个大型酒店、小型饭馆中都有的菜品,其主要食材为土豆、茄子、和青椒。从食材上看,地三鲜这道菜中含有了三种蔬菜,应该算是比较健康的,但因为这道菜在烹饪的过程中,每种食材都要经过油炸,而且油炸过后的茄子还会想海绵吸了水那样含有大量的油。所以,这道听起来很“素”、说起来很“鲜”的菜,却是一道地地道道的“油泡菜”,含油量可高于一碗红烧肉。

干煸豆角

干煸豆角,听起来很清新的一道有关豆角的菜,实际上却也是需要经过油炸才能做出来的菜,因为只有经过油炸,豆角才能变的外焦里嫩、口感适中。所以,干煸豆角中其实也含有大量的油脂,所含热量严重超标。

炸藕合

藕是一种淀粉性食材,本身营养价值较高,民间更是有“男不离韭,女不离藕”的谚语,可见藕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高。但即便如此,炸耦合依旧不是一款适宜人们吃的菜品,因为炸藕合需要经过大量的油炸,炸好的耦合一定是吸附了大量的油脂的,再者因为经过了高温油炸,可能会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若经常食用可能会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损害。

锅包肉

锅包肉是一道非常出名的菜,尤其是在东北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具体做法也比较简单,即是将里脊肉切片后腌入味,然后裹上裹上炸浆下锅炸,等到其表面泛起金黄色时捞起,最后下锅炒拌均匀后出锅即可食用。做好的锅包肉油黄金亮,让人看起来就非常有食欲,但是从其烹饪过程中不难发现,几进几出油锅之后,其所含有的油脂量光想想都会让人感觉腻的慌。

毛血旺

毛血旺,口感麻辣爽口,是一道人们比较熟悉并且非常喜欢的四川名吃,但毛血旺中所含的油也是让人触目惊心的,正道菜基本就从油中煮出来的。吃一口毛血旺等于喝一口油,一点都不夸张。

红烧茄子

红烧茄子甜甜腻腻的口感,征服了不少女性和儿童,但是这道菜的香甜也不是白来的,红烧茄子在做的时候首先要经过油炸,这样才能让其吸满油,然后再经过炒、烩等过程,才能出锅。回忆一下,自己吃过的红烧茄子是不是软腻的状态呢?那是因为茄子吸油就像海绵吸水,经过油炸的茄子才会如此软腻。红烧茄子虽然甜腻可口,但也是地道的油的载体,还是少吃为妙。

向本文作者提问
王桂真·公共营养师
王桂真公共营养师不可处方
其他医院营养科
好评99%|接诊量118|响应时长16667分钟
擅长:擅长减肥和体控管理,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慢病调理有丰富的调理经验,为患者提供贴心服务!
¥19
问医生
#营养#养生知识#高血脂#冠心病#高血压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胸闷、胸痛伴有呼吸困难,或心悸等主要需药物治疗、介入手术及冠脉旁路移植手术目前冠心病法治愈,仍需长期药物治疗简介冠心病,是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时发生的疾病。当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积聚形成斑块时,称为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最常见的原因。这些斑块会形成血栓,导致动脉狭窄或闭塞,减少或阻碍流向心脏的血流量,造成严重的健康问题。最典型的症状是心肌缺血引起的胸闷、胸痛、乏力、呼吸困难等。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变,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积极规范的治疗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保证患者生命质量。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悸、头晕等。诊断依据一般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如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脉CTA或冠脉造影等)确诊。心电图可大致提示冠心病发作的迹象;超声心动图明确心室运动情况;冠脉造影用以明确狭窄的血管以及部位。疾病类型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1)稳定型心绞痛(2)症状型冠心病(隐匿性冠心病)(3)缺血性心肌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1)稳定型心绞痛(2)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为12.3%[1]。是否可以治愈?目前法治愈,一旦确诊,需终身服药。因血管形成粥样硬化斑块后,斑块在短期内易消失,如果控制好,有可能出现急性冠脉综合征,如心绞痛、急性心梗等严重并发症。是否遗传?有。遗传因素对冠心病有影响。是否医保范围?是
王桂真·公共营养师程姝娟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