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也许会觉得奇怪,为何民间盛行“酒是穿肠的毒药”一话,却仍然有很多人“对酒当歌”;在古老的《黄帝内经》中说“以酒为浆”是导致早衰的重要原因,仍然很多人对此话充耳不闻,照旧对美酒乐此不疲;还有著名的文学家陶渊明发出“后世之愚钝,皆杯中之物所贻害”的酒后真言,仍旧没有起到警世钟的作用,人们对饮酒作乐还是趋之若鹜。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酒从刚开始发明的时候,是用来解除疲劳、缓解压力的,比如曹操口中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但后来逐渐演变成交际中的应酬必备产品了,尤其是王安石的 “无酒不成礼仪”一句,更是深入人心,无论是古代邦交的歃血为盟,还是古代结拜的;无论是古代高谈阔论的青梅煮酒,还是古代婚礼中的合卺交杯,这一切都把喝酒变成了一种礼仪。
也有朋友曾经感慨道,这酒也不是什么蜜糖啊,入口还有一股辣味,也没那么好喝啊?为啥那么多人对此津津乐道呢?如果只是从味道来确定是否被人喜欢的话,不具有说服力。比如辣椒味道也不怎么好,花椒的味道也不怎么好,但是辣椒和花椒却很受欢迎。
然而,酒在早期就是一种可以治病的中药,从医学的医字演变来看,早期的医疗是有酒参与的。那么,酒究竟有些什么作用呢?中医认为,白酒味甘苦辛,性温,具有散寒气、助药力、活血通脉、增进食欲、消除疲劳、御寒提神等功效。适用于用于痹证,经脉不利,肢体疼痛,拘挛;胸痹,胸阳不宣,胸部隐痛,或胸痛彻背;血瘀或阴寒内盛的病证;劳累后体倦神疲,肢体酸痛等症。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过量饮酒会对人体的健康带来伤害。医学研究表明,短时间大量饮酒,可导致急性酒精中毒,轻则会出现烦躁多语、恶心呕吐,重者昏睡、昏迷、面色苍白、呼吸缓慢、脉快而弱、体温下降等症,须及时救治;长期较大量饮酒,可造成慢性酒精中毒,出现智力减退,精神淡漠,并可引起维生素缺乏,出现慢性胃炎,心、肝、肾的变性,以及神经炎、肝硬化等疾病。
中医认为,湿热或痰湿蕴结、失血、阴虚、痔疮、痛风等病患者不要喝酒;现代医学认为,凡是有神经、精神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冠心病,肝炎、肝硬变,糖尿病,食管炎、溃疡,以及肺结核等疾患的要忌饮酒;还有肥胖者、体弱的老年人、儿童或孕妇也应忌饮白酒。
既然酒是一把双刃剑,那为什么那么多人还是对酒还是情有独钟呢?想必与古代文人墨客的渲染有关吧,比如李白举杯邀明月的雅兴,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洒脱;又比如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苍凉,欧阳修“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迈;还比如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意境,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伤感。
酒有好的一面,高兴的时候能够助兴,恰当少量饮酒还可治病;酒有坏的一面,酒喝多了,容易让人麻痹,不清醒从而进行失去理智的行为,轻则伤肝呕吐,重则诱发犯罪。所以要珍惜生命,适度饮酒,切不可养成嗜酒的习惯,以免害人害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 急性胰腺炎:如何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来预防和治疗


医疗新知速递
文章 喝酒后尿液颜色变化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医疗数据守护者
文章 2型糖尿病患者如何安全饮酒?


精准医疗探秘
文章 如何通过八种有效措施预防心肌梗死的发生?


智慧医疗先锋者
文章 喝酒吐了怎么缓解?从生理机制到治疗


医疗星辰探秘
文章 过量饮酒引起的记忆中断:如何避免断片


智慧医疗先锋者
文章 酒后手痉挛成鸡爪状:探索可能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医者荣耀
文章 酒后头晕:原因、预防和治疗


健康饮食指南
文章 重症胰腺炎:治疗与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中医养生之道
文章 解析喝酒后打嗝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运动与健康
我喝完酒第二天胸闷气短,醒酒慢,想知道解酒药是否适合我。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26
我喝了酒,胃不舒服,想吐吐不出来,晕,已经十多二十个小时了。用了解酒药但感觉没用。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14
患者饮酒过量,现意识清醒,询问盐酸纳洛酮舌下片是否适用于急性酒精中毒。
就诊科室:药剂科
总交流次数:3

边毓尧
副主任医师
普通内科
河北中石油中心医院

卢继扬
副主任医师
神经内科
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


伍洁
主任医师
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