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确诊糖尿病,要多次查血糖?
经常有人来医院,医生为了诊断是否是糖尿病,而让病人多次采集不同时间段的血糖,医学上称之为葡萄糖糖耐量试验。
1.为什么要采集不同时间段的血糖呢?
单纯检测空腹血糖,不能全面反映人体的血糖控制情况,为全面彻底以了解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医学上有一个葡萄糖糖耐量试验,这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是采集不同时间段的血糖,综合分析5次葡萄糖水平来判定的。
2. 如何进行葡萄糖糖耐量试验?
以测定血糖的时间为横坐标,血糖浓度为纵坐标。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是清晨抽空腹血后,口服100g葡萄糖(或按1.5~1.75g/kg体重),就诊者服糖后0.5小时、1小时、2小时、3小时各取血1次,将测得的血糖按上述方法做耐糖曲线。
3.葡萄糖糖耐量试验有何临床意义?
(1) 糖耐量正常者由于存在正常的代谢调节机制,服糖后0.5~1小时血糖浓度暂时略有升高,耐糖曲线显示峰值<10mmol/L,且尿糖阴性。1小时后血糖浓度逐渐降低,一般2小时左右恢复至空腹3.9~6.1mmol/L水平。此种糖耐量曲线说明机体处理糖负荷的能力良好。
(2)典型的糖尿病患者糖耐量试验:空腹血糖浓度≥8.0mmol/L,服糖后血糖浓度急剧升高,血糖浓度增高的时间为0.5~1小时,峰值超过10mmol/L,并出现尿糖;之后血糖浓度恢复缓慢,常常2小时以后仍高于空腹水平。说明患者调节摄入糖的能力降低。
此时,重要的判断指标是服糖后2小时血糖浓度仍然高于空腹水平。对于早期糖尿病患者,可只表现为服糖后2小时血糖浓度高于8mmol/L。若空腹血糖浓度正常而服糖后2小时血糖浓度大于11mmol/L,以及空腹血糖浓度>8mmol/L而服糖后2小时的血糖浓度水平在8~10.9mmol/L者,均应诊断为糖尿病。
(3)糖耐量受损:如果非妊娠的成年人糖耐量试验呈现空腹葡萄糖水平浓度<8.0mmol/L,服糖后60、90分钟的血糖浓度≥11mmol/L,而2小时血糖浓度在8-11mmol/L则为轻度耐糖能力下降,称为亚临床或无症状的糖尿病。这类患者几年后可能有1/3恢复正常,1/3仍为糖耐量受损,1/3则转为糖尿病。近来发现,这些患者容易发生小血管合并症,如冠心病、脑血管病,而不会发生微血管合并症,如视网膜病、肾病。
糖耐量试验受许多因素影响,如年龄、饮食、劳动、应激、药物、胃肠功能、标本采集和葡萄糖测定方法。所以,临床上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