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周晓

是否可以联合应用沙坦与普利类降压药

是否可以联合应用沙坦与普利类降压药

作为降压药的主要成员,普利与沙坦类降压药单用或联合用药均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单药降压时,倍增沙坦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联合降压时可减少其它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因此二者是高血压患者的常用药。但对肾脏而言,有人说它们可保护肾脏,也有人说它们会伤害肾脏,那么,事实究竟如何?接下来,专科医生将为您解析。

人体有一个具有双面性的系统,处于正常状态时,这个系统可维持心血管系统的稳态与正常发育,但被过度激活时,这个系统会升高血压并加速心血管系统的损害,这个系统被我们称之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普利与沙坦类降压药通过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从而发挥降血压的作用,同时具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其一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轻血管壁增厚与重构,从而可延缓心脑血管病变;其二可保护心肌细胞,减轻心肌肥厚甚至逆转病理性重构,从而更适合合并心力衰竭、冠心病等高血压患者;其三能增敏胰岛素受体,可减轻胰岛素抵抗,降压的同时可改善血糖,适合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那么对肾脏是好是坏呢?

肾脏在排泄代谢产物、维持内环境稳定、调节内分泌功能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高血压本身可引起肾脏损害,是慢性肾脏病的第二大病因。肾脏损害可表现为蛋白尿增多或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高血压早期主要损害肾小球,使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电荷屏障受损,从而可导致尿蛋白排泄增多,尿蛋白增多一方面会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加速肾功能减退,一方面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且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因此高血压患者降压的同时,还应注意控制蛋白尿,而普利与沙坦类降压药,不仅可降低血压,还可减轻蛋白质,可延缓肾功能减退,改善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预后,因此从减轻蛋白尿来讲,普利与沙坦类降压药有益肾脏。

 

但普利与沙坦类降压药对肾脏的影响尤如肾素-血管紧张素对人体的影响,也具有双面性,它在减轻蛋白尿的同时,可能会引起肾脏缺血。肾脏的基本单位是肾小球,而肾小球有两个小动脉,尤其人体的两个手臂,但它们的作用却不一样,一个动脉被称为入球小动脉,血液经过该动脉进入肾小球内进行过滤,另一个动脉被称为出球小动脉,被滤过的血液主要经该动脉流出。正常情况下,入球小动脉与出球小动脉均需维持一定的压力,目的在于维持肾小球足够的灌注压力防止缺血,但普利与沙坦类降压药可扩张这两个动脉,更重要的是它们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的作用强于入球小动脉,使肾小球的血液流出多于流入,从而降低了肾小球滤过压,会使肾功能减退。

上面标注箭头流入处为入球小动脉,下面标注箭头流出处为出球小动脉

 

既然普利与沙坦类降压药使肾脏获益的同时,也会增加肾脏损害的风险,如何决定是否能长期使用这两类降压药呢?首先,普利与沙坦类降压药使肾脏获益是很明确的;其次,多数高血压患者对这两类药物耐受性较好,可长期服用;此外,这两类药物所致肾缺血可通过监测肾功能可早发现,在用药的前两个月内,应注意监测血肌酐,若肌酐较前升高超过30%则提示可能出现了肾缺血,此时应停用普利与沙坦类降压药;若肌酐升高的幅度在30%以内可谨慎使用,但需要继续监测肌酐水平;若肌酐较前无变化,那么使用普利或沙坦是相对安全的,但需注意血钾是否升高,无论普利还是沙坦,均可引起高钾血症,当血钾浓度达到5.5mmol/L,应就诊专科评估是否停药或减量。

 

因此,总体来讲普利与沙坦是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能否长期使用,关键在于是否会出现不良反应。需要注意的是,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用药,才能长期控制血压达标,而使用普利与沙坦类降压药的患者也一样,但这两类药物联合用药时需慎重。首先,不建议同时使用普利与沙坦类降压药,这两类降压药虽然均可使高血压患者获益,但由于作用机制相似,因此发生同一种不良反应如高钾血症的风险、肾脏损害的风险也较高,且协同降压增幅低于其它优选的降压方案,因此应与其它降压药联用;其次,普利或沙坦与β受体阻滞剂降压机制部分重叠,以降压为目的,不建议联用二者,但对保护心血管方面,它们与β受体阻滞剂具有协同作用,可改善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因此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合并心脏疾病的高血压患者,使用普利或沙坦类药物的同时可联用β受体阻滞剂。

 

此外,普利与沙坦可能引起水钠潴留,而利尿剂具有排钠排水的作用,因此二者连用降压效果更好,但由于普利与沙坦会升高血钾,因此不建议与具有升血钾作用的利尿剂联用。与此同时,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与钙通道阻滞剂联用也具有协同作用,且普利与沙坦可减轻钙通道阻滞剂引起的水肿,而钙通道阻滞剂可减轻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的潴钠作用,因此它们联用也属于优选的联合降压方案。当然,对于顽固性高血压患者,在使用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的基础上加用第二种药物可能也无法控制血压达标,此时可三药联合降压,在普利或沙坦的基础上同时加用钙通道阻滞剂与利尿剂,可获得理想的降压目标。最后,额外科普一下,普利与沙坦不仅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蛋白尿,还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蛋白尿,因此合并糖尿病肾病的患者,也可使用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

综上,高血压可损害肾小球,使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电荷屏障受损,从而可导致尿蛋白排泄增多,普利或沙坦类降压药不仅可降低血压,还可减轻蛋白尿,延缓肾功能减退并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与死亡风险,因此可使高血压患者的肾脏获益。但普利与沙坦类降压药对肾小球出球小动脉的扩张程度强于入球小动脉,可能引起肾小球滤过压下降而出现肾缺血,因此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肌酐升高,在用药两月内若肌酐升高达到30%以上应停用普利或沙坦,同时应注意监测血钾,出现高钾血症时也不建议继续服用。不少高血压患者使用普利或沙坦后需要联用用药才能控制血压达标,由于普利与沙坦降压机制相似,因此不建议这两种降压药联用,可与利尿剂或钙通道阻滞剂联用,协同降压的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文章 来自上海赤面恐惧症病友术后分享

疾病:赤面 患者主观疗效:很满意 态度:很满意 被赤面困扰了很多年,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在百度和抖音上 搜索查询,是否有 相关的治疗,看到周医生科普的可以通过手术切除T2 神经,来改善情绪化脸红,突然就看到了希望,通过线上图文问诊,电话视频问诊,周主任很负责的告诉我术后的利弊,我还是义无反顾的手术了,目前术后脸红改善很多, 代偿跟脸红比起来完全接受,感谢遇到周晓主任,你就是赤面患者生命中的一道光,照亮了我们的前程。

周晓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10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赤面恐惧症手术

疾病:赤面症 患者主观疗效:很满意 态度:很满意 我自己觉得手术对我来说利大于弊,果断选择手术治疗,术后紧张性脸红的症状没有了,手心没有冒汗,滑溜溜的很干爽,身体状况良好,周主任还亲自查房三次,问我们感受怎么样,没有手术前跟主任交谈,脸是红的,手术后跟主任交谈,竟然没有脸红了,好神奇啊,医护的态度都很好,收费也很合理,医保还能报销,这次就医体验非常棒,真的是很幸运能够遇到周主任这样的专家教授,解决了困扰我20多年的问}题,真心的感谢。

周晓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13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手汗症手术

疾病:手汗症 患者主观疗效:很满意 态度:很满意 病情描述: 手汗症多年了,从小就有,手术前是中等程度,现在做完手术后感觉手掌很舒服, 干爽而不干燥 看病过程: 在支付宝上按科室挂号,找到了周晓主任的信息,然后来第一医院这边进行挂号, 住院,手术,一系列情况都很顺利 康复情况: 目前个人感觉良好,手掌治疗效果100%,没发现明显的代偿,脚上的出汗情况也有30%左右的改善。

周晓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11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赤面恐惧症手术

疾病:赤面症 患者主观疗效:很满意 态度:很满意 实名赞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胸外科病房周晓主任 因赤面症困扰,找到了周主任, 术前第一次看诊,就明显感觉到周主任非常用心,极具行动力,没有一丝拖延,尽快安排了所有检查,又很耐心的解答了疑问,说明了手术的各项细节。 后续手术非常顺利,术后6小时,已经可以下地走动了,双手也没有出汗了,没有不适的感觉 有问题大家应该选择值得信任的医生,专业的医生!

周晓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14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五)手汗症术后注意事项

手汗症术后要注意什么呢? 1. 术后饮食无特殊要求,绝大多数患者术后6h均可起床活动。 2. 出院后1-2天内即可正常工作学习了。 3. 术后两周上肢不要剧烈运动,避免影响伤口愈合。 4. 注意休息,双侧术口敷料出院3-5天后可自行撕掉,如干爽则不需换药。术后可洗澡,但1周内手术伤口避免接触水,术后1周左右返门诊复查。 5. 术后可能出现胸前后或伤口疼痛,主要是由于术中胸腔镜戳孔对肋间神经的刺激或轻微损伤肋间神经引起的放射痛,多数患者可忍受。 术后采用放松训练 、注意力分散法等方法对减轻疼痛、增强患者舒适感 、促进恢复具有较好 的效果。必要时可给予药物止痛 。 由于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切口小,术后切口疼痛轻微,但可出现胸背部/腰部疼痛,这是正常现象,不要过度紧张,如疼痛轻微,一般无需使用镇痛药,出院后如有疼痛明显,可以自行药店购买止痛药(比如芬必得缓释胶囊),可根椐自身疼痛情况适量服用,不必忍痛。女性朋友建议不要穿太紧的内衣,以免压迫伤口疼痛。 6. 术后一周内可能出现体温升高至38度左右,这是血液循环改善的正常现象,如无头痛等感冒症状,可不必担心,一周后会恢复正常。 7. 术后十天左右拆线(应用普通缝合线),如担心疤痕大,可在拆线后使用去疤痕产品;现在我科常规采用美容缝合线,切口可达到医学美容的要求(术后20天基本看不见),而且无需拆线。 8. 部分患者术后3-5天内手、脚可能会再次出汗,可能出现胸腹背臀腿部出汗增多,这是神经调节代偿性的表现,一般7~14天可逐渐稳定并消失,不必担心。手汗症手术在根治手汗的问题同时也可以改善脚汗的问题,如果14天后脚汗仍多,则表明脚汗手术效果不明显。 9. 术后少于1%的患者可能会出现较多的转移性多汗,要多考虑手出汗带来的不便,身体其他部位代偿性多汗相对困扰较少,一般情况下在正常接受范围。 10. 冬天如手干燥,可以外用尿素乳膏,每天2次;注意保湿,晚上睡觉时间给双手套保鲜袋/一次性塑料手套。 温馨提示: 欢迎手汗症患者到我院心胸外科接受单孔微创胸腔镜手术治疗手汗症。 周晓医生门诊时间:每周三上午。 周晓医生门诊地址:门诊大楼2楼B区12诊室,心胸外科门诊。 心胸外科住院部地址: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胸外科,3号楼9楼。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地址: 安徽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芙蓉路678号。

周晓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167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肺结节患者应该看哪个科室医生

因为肺结节有一部分是早期肺癌,所以应该积极应对。 早期发现肺结节,可以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液体活检技术、肺癌抗体项目,帮助各级医生去鉴别哪些肺结节需要临床干预、哪些肺结节疑似早期肺癌、哪些疑似早期肺癌的病人需要请胸外科医生手术治疗。 其实不仅仅是晚期肺癌的病人需要多学科综合治疗,早期的肺结节也需要多学科、跨学科诊断与治疗---MDT(多学科会诊)。胸外科、影像科、呼吸科、肿瘤内科都要共同参与到肺结节患者的诊疗中来。 如何给肺结节患者提就诊建议? 现在CT的分辨率非常高,0.5cm以下的微小肺结节很容易被发现。这些微小肺结节绝大部分是良性的病变,恶性的病变非常少。最常见的处理方式,就是让病人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 如果它是恶性的病变,长到一定的程度,一定能够辨别得非常清楚,这时候再对它进行干预也不晚。它早期的发展非常缓慢,甚至有一些良性病变的肺结节长到一定时候就会消退,甚至消失。 发现小的肺结节,可以找胸外科医生,他会判断是否有手术指征,是否需要进行手术干预;也可以找影像诊断科医生,他会诊断肺内小结节到底是什么形态,做出影像诊断,有助于外科医生做出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外科干预。 还可以找呼吸科医生、肿瘤内科医生,如果医生认为需要进行干预,就会建议患者做适当的干预,如果医生认为只需做长期的随访观察,就不必过度担心。

周晓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167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高血压患者慎重食用的6种食物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和积极治疗同等重要,尤其是在饮食方面更要进行控制,有一些食物是不适合高血压患者去吃的。这些不适合高血压患者去吃的食物,在生活中很是常见,甚至还是许多人的心爱食品。不管怎样想要控制好血压,就要远离这些食品,不能受这些食物影响。 得了高血压,这 6 种食物要远离 各种酱类 各类腌制食品 肥肉等高脂肪食物 虾米 动物内脏 甜品 1、各种酱类:现如今有很多种类的酱,可供大家选择,不管是香菇酱还是牛肉酱,还是单纯的辣椒酱,都非常的好吃。这些酱可以单独食用,也可以把它放进菜里,风位各有不同。虽然这种食物非常的好吃,但是这些食物含盐量是很高的,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非常的不友好,生活中尽量远离酱类的食物,如果吃,要少吃一些,只吃一口就行。 2、各类腌制食品:各种各样的腌制食品也是人们饭桌上经常出现的食物,这种食物也是不适合高血压患者去吃的。腌制食物在腌制的过程中会放大量的盐,自己腌制的食物还好,不会有太多的食品添加剂,带包装的除了盐分超标以外,食品添加剂也是健康隐患。 3、肥肉等高脂肪食物:高脂肪食物也是不适合高血压患者去吃的,最为常见的就是一些肉的肥肉部分。这些食物当中脂肪含量很高,如果高血压患者经常吃,会让血管硬化的速度加快,甚至会让血管堵塞,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偶尔吃是可以的,但是不要经常吃。 4、虾米:虾米这种食物是比较常见的三高食物,虽然钙的含量很高,但是钠的含量也很高,胆固醇也高。而且虾米当中的钙的含量虽然高,但是不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并不是最佳的补钙选择。如果高血压患者经常吃虾米,不仅会让血脂、血压升高,而且还会形成脂肪肝等疾病,不利于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健康。 5、动物内脏:动物内脏虽然很有营养,但是它是胆固醇含量比较高的食物。高血压患者长时间的吃动物内脏,虽然营养得到了补充,但是血管健康受到了很大的威胁,容易出现冠心病、心梗等方面的疾病,严重危害高血压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有些高血压患者。还有痛风的情况,动物内脏是高嘌呤食物,容易让患者出现痛风急性发作的情况。 6、甜品:甜品是一种能够给人带来快乐的食物,但是高血压患者是不适合常吃的。高血压患者如果经常吃甜食会摄入更多的糖分,糖分如果没有办法消耗就会堆积成脂肪,就会让人的血脂升高让人变得肥胖。高血压患者如果变得肥胖,会增加一些疾病的风险,尤其是一些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患者一定在饮食上有自己的原则,千万不要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控制血压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并不是吃降压药就能够解决的事,在生活中同样要自律。

周晓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166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心律失常有哪些典型症状

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 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以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快速心律失常时,血流量降低,肠系膜动脉痉挛,可产生胃肠道缺血的临床表现,如腹胀、腹痛、腹泻,甚至发生出血、溃疡或麻痹。 主要为咳嗽、呼吸困难、倦怠、乏力等。 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轻重不一,轻者可无任何不适,偶于查体时被发现,严重的可以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出现症状需及时就医。

周晓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167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尿液颜色变化与肾脏健康的关系

尿液颜色的变化,可能与肾脏健康有关 除了排尿次数以及排尿量的变化以外,尿液的颜色也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异常情况,这些情况,也可能与肾脏健康密切相关。 血尿 最常见的比如“血尿”,正常的尿液颜色应该为清澈透明淡黄色,但在某些疾病的影响下,当我们的尿液中有红细胞存在时,就有可能会出现尿液如同“洗肉水”一样的颜色,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血尿”,血尿的产生,有可能与肾脏疾病有关,肾脏发生病变,导致红细胞进入尿液,导致出现尿液颜色发红,就有可能导致血尿的出现,肾炎综合征,急性肾炎等疾病,都有可能伴随着血尿的症状。但还是需要强调说明的是,血尿的出现,也不一定是肾脏健康出了问题,尿路结石导致的输尿管、膀胱等部位产生的机械性损伤,同样也有可能导致血尿的出现,因此,出现血尿,还是应该及时就医,明确病因为好。 酱油尿 还有一种尿液颜色异常的问题,也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酱油尿”,出现尿液颜色异常变深,甚至呈酱油色的情况,一般是由于肌红蛋白、血红蛋白进入尿液所导致的,横纹肌溶解症、以及一些生物毒素引发溶血,都有可能导致酱油尿的出现,这种情况的出现,往往都会伴随急性的肾功能损伤,因此,应该及时就医诊治。

周晓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164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临床上观察癌症患者治愈的三个指标

癌症治疗费心、费力、费钱财,现在大多数癌症患者在治疗癌症之后不仅花了很多钱,而且身体还有可能出现复发,那么每年的体检、复查就又要花很多钱,身体还被折磨,这对很多普通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所以患癌对很多人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很多人对癌症这个词非常的惧怕。虽然现在的医疗水平有很大的进步,但是癌症治疗最好的状态也就是达到治愈的水平,不能彻底根治的。临床医生说道:在临床上还要继续观察患者 3 个指标是否正常,才能够判断患者是脱离危险。 1、肿瘤的性质 不同的肿瘤性质不同,有些肿瘤在经过手术治疗之后,医生会对肿瘤进行检测,一般检查结果显示肿瘤标志物正常没有发生转移,那么就代表临床治愈。但是检测的结果还是要根据对应的肿瘤病理情况进行判断。 2、身体指标是否正常 当身体有癌症发生时,身体的各项指标都会出现异常,当然身体健康的人各项指标都是合格的。 3、五年生存率 这是医学上定义一个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五年内肿瘤是否发生转移,身体是否健康的一个概念。如果患者在这五年里没有出现肿瘤转移,病情恶化,那么五年之后基本上转移、复发的概率就会变小,身体恢复健康状态。 肿瘤的发生和很多的因素有关,尤其是生活因素,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还有一些环境因素都是会导致癌症的发生,我们需要从这些根源上进行控制,那么就可以很有效的预防癌症的发生,达到临床痊愈。

周晓

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164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