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癌症中的王者,为什么数十年如一日的难治,如何预防
有人问我,你知道癌症中的“最强王者”是谁吗?
我不假思索地说,肯定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排第一的肺癌。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真正的“癌中之王”是喜欢默默潜伏的胰腺癌。
胰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接近
胰腺癌总体的5年生存率只有5%左右,半数病人在诊断后6个月内死亡。即便是手术切除的胰腺癌病人,5年生存率也只有10%~20%。我国癌症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新发胰腺癌,9.5万例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排第十位,而死亡人数占了8.5万例,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排第六位,而且呈快速上升的趋势。
胰腺癌为何让医生束手无策?
1.胰腺癌早期难以发现
由于胰腺的位置较深,肿瘤发生早期几乎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或者仅有不典型的消化道症状。由于位置深,周围被其他脏器包围,早期确诊非常困难,普通的超声检查很难发现小的病灶,较小的肿瘤有时候普通CT都难于发现,就诊时多数进入中晚期。
2.治疗难度大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非常迅速,更悲催的是,它不像小细胞肺癌那样对放化疗敏感,胰腺癌对放化疗均不敏感,单纯化疗有效率比较低,临床上不少病人边化疗边进展。而靶向治疗在晚期胰腺癌中的研究也是举步维艰,虽然试验不少,但真正有效得很少。
2020年5月,美国胃肠病学会(AGA)发布的胰腺癌高危人群筛查临床实践更新中,专家就胰腺癌高危人群的识别和筛查提出了建议。
胰腺癌高危人群,应考虑胰腺癌筛查。1.遗传性胰腺炎患者;2.波伊茨-耶格综合征(PJS)患者;3.有CDKN2A、BRCA1、BRCA2、PALB2或ATM基因突变者;4.有≥1位亲属患胰腺癌合并林奇综合征者。大多数高危个体的首次筛查应在50岁或者比患病亲属的发病年龄提前10岁,PJS患者35岁就应进行首次筛查。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内镜(EUS)检查作为主要的筛查方式。
2020年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发布的《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中,对胰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是这样提出的。
40岁以上,特别是50岁以上,有下列任意一项因素者建议做胰腺癌的早期筛查:
1.有胰腺癌家族史,糖尿病史;2.有长期吸烟、饮酒、高脂肪和高蛋白饮食史;3.无明显诱因的中上腹饱胀不适,腹痛、腹泻、食欲不振、消瘦、乏力或者腰背不酸痛等症状;4.慢性胰腺炎反复发作,尤其合并胰管结石的慢性胰腺炎、主胰管型粘液乳头状瘤、粘液性囊性腺瘤、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有血清CA199升高;5.无家族遗传史的新近突发糖尿病。
上述人群,尤其是有胰腺癌家族史者和已有胰腺病变者,应该每年做一次腹部CT或者磁共振检查,并结合CA199、CA125、CEA等肿瘤标志物检查进行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