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假日如何注意你的血脂?

近年来,我国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阶段。由于居民血脂异常的流行趋势日趋严重,更是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防治形成严峻挑战。在全国,每年就约有 240 万人死于 ASCVD,占所有死因的 1/4。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其他含有载脂蛋白 B(Apo B)脂蛋白胆固醇在动脉壁内的蓄积可诱发复杂的炎性反应,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始动环节。可见,有效控制 LDL-C 等胆固醇水平,是防治 ASCVD 的关键。

节后综合征

节后综合征是人们在假期之后出现的各种生理或心理表现,例如在节后的几天里感觉倦怠,提不起精神,工作和学习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焦虑、神经衰弱等。国庆中秋双节到来,许多人暴饮暴食、嗜烟、饮酒、娱乐,甚至通宵达旦诱发心脏病发作。因为暴饮暴食造成血脂异常也不在少数。

人类的胆固醇来源

人体血循环中胆固醇主要来自于两种途径,肝脏与外周组织生物合成和饮食摄入。其中体内合成占 70%~80%,饮食摄入占 20%~30%。

如何控制胆固醇

控制血脂水平从两个环节入手,一是饮食控制,控制血脂需要控制膳食胆固醇和富含饱和脂肪酸食物的摄入。含胆固醇高的食物有动物脑、蛋黄、鹌鹑蛋,每 100g 上述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就超过 1000mg,而蛋黄、鱼籽、鱿鱼、墨鱼,贝壳类,动物的肝、肾、肥肠等内脏的胆固醇含量均较高,这些食物可适量食用,但不宜过多。油炸食品和加工零食,这些食物在加工过程中往往会使用人造黄油和奶油,含有较高的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应减少或避免食用这些食物。

二是减少体内合成,通过降脂药物控制。一些人素食也血脂高,原因是出现代谢障碍。目前可以使用的药物包括他汀类,如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托伐他汀钙片等,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依折麦布片,还有皮下注射的新型降脂药如 PCSK9 等。

化验单需要关注的血脂指标有哪些?

血脂包括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坏的胆固醇)、载脂蛋白等,LDL-C 下降可稳定、延缓或消退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并能显著减少这些致死、致残性疾病的发生率、致残率和死亡率,因此 LDL-C 是需要控制的首要指标。

胆固醇降到什么程度最好?

人体发生心血管疾病危险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胆固醇水平的高低,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其他危险因素的数目和水平。因此需要医生结合病史、年龄、体重、吸烟和家族史,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诸多因素进行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根据危险分层确定治疗目标,危险层级越高,LDL-C 水平需要控制在越低水平。如果患者有冠心病,LDL-C 应小于 1.4mmol/L 或较基线水平降低幅度≥50%。如果是超高危的,甚至需要降到 1.0-1.4mmol/L 以下!因此,化验单中血脂虽然均在正常范围内,但要根据个人风险,降脂目标便因人而异,并不是血脂正常就不用服用降脂药物了。

降脂药有什么副作用?

降脂药物通过肝脏代谢,不良反应之一为肝功能异常,另外一个副作用为肌肉的损害,比如肌痛或者肌酸激酶指标的升高,发生率较低约千分之一而谷丙转氨酶增高的发生几率仅为 0.5%~3%,而且医生会定期门诊对您的肝功能进行监测,所以不必因为担忧不良反应而自行停药。一旦发生不良反应,需要找医生处理,医生会给予应对措施。如果您的血脂不达标,服用降脂药物一定是利大于弊,但降脂药是处方药,不能自行调整,需要找医生处理。

非药物降脂方案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 5 天,每次 40~60 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戒烟。一般戒烟成功的患者,均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如果戒烟一年半以上,没有再次吸烟,说明戒烟成功。戒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强大的毅力。一般在停止吸烟的几个小时内,开始出现戒烟后的戒断反应,比如心烦、胸闷、咳嗽、短暂的健忘还有疲乏、没有精神,或者是手指发抖、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睡眠障碍等等。长期吸烟的患者戒烟后,可能会出现发胖的症状。戒烟的前三周,体内尼古丁会逐渐清除,对烟草的依赖会减小,坚持到三周以后成功的概率会比较大。

限酒。尽量不饮酒,最多每日饮酒的酒精量男性小于 25g,女性小于 15g。

保持理想体重。使身体质量指数【BMI,计算公式为 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控制在 20~23.9kg/m²,每减轻 10kg 体重可以使 LDL-C 下降 8mg/dl。

小结:胆固醇值得关注是因为有害胆固醇如果过量会沉积在动脉中,从而造成动脉粥样硬化是血管狭窄减缓血流的速度,导致器官缺血缺氧增加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改变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保持下去是需要耐心和足够的动力的。应该循序渐进,比如一开始在一周内选择一天来进行健康的生活方式,然后逐渐增加天数,直到习惯成自然,从而远离动脉硬化、远离心脑血管疾病。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
药品使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