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是现代社会的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以无症状,可以表现为
非典型的多处疼痛、弯腰
驼背,甚至
骨折危机生命。骨质疏松的防治策略,要从本身的发展规律说起。
人类骨骼的生长和发育起自胚胎时期,一般持续到30多岁时,骨代谢虽然还在持续,但已经从骨生长多于骨吸收的阶段步入平衡期。大概30-40岁这个区间,是一个人骨量的高峰。一般年龄超过40岁后,骨生成变化不大,但骨吸收逐渐较前增加,从而导致老年人的骨质疏松。因而一个人的骨量是由"骨发育成熟期达到的骨峰值、中年期骨量的维持及随后的骨丢失率"3种因素决定的。
人体峰值骨量的形成与遗传、后天因素密切相关。遗传来讲,白种人多于黄种人,黄种人多于黑种人。后天主要包括营养、体育运动和生活方式等。儿童期和青春期是骨发育的关键期,如果此期能摄入充足的钙质和维生素 D,同时保障膳食营养的均衡、适当的体育锻炼、戒除不良的生活习惯(吸烟、过量饮酒、过量饮咖啡等)、规律的睡眠,则有益于终生获得最佳值的骨量。
中年期骨量的维持及随后的骨丢失也与营养、体育运动和生活方式等有关,还要注意其它可以导致骨质疏松的疾病的防治(风湿免疫类疾病、内分泌紊乱、慢性心肺功能不全,肝肾功能不全等等)。
因此我们骨质疏松的预防策略无非是营养,运动,规律生活(戒除不良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熬夜)。
(1)营养:可参考营养学会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要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这些食物中含钙量较高。当然膳食要均衡。
(2)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加骨量和平衡能力,在年轻时达到良好的储备,在老年时又可减少摔跤几率和骨折发生率。
(3) 多晒太阳:多晒太阳可以增加体内的维生素D储存,维生素D有助于钙在肠道的吸收,从而有助于成骨。需要强调,晒太阳一定要在户外晒,这样有用的紫外线才不会被滤过,皮肤吸收紫外线后维生素D才能正常合成。同时活性维生素D的合成需要肝肾的两次羟化过程,因此要保证肝肾功能的正常,尤其是肾功能(中医讲:肾主骨,现代医学证实,经过肾脏的二次羟化,活性维生素D3促进钙吸收的活性3个量级的增强)。
(4) 抽烟、酗酒、过度熬夜是健康杀手,对骨质疏松也是一样,建议节制。
最后谈谈骨质疏松的治疗策略:
骨质疏松的治疗是经常提及的热点。简单讲就是通过一定的治疗手段和方法抑制破骨细胞活性(营养、补钙、物理治疗、雌激素、降钙素、二膦酸盐、钙剂等药物)和促进骨形成(如活性维生素D)的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倒等措施,治疗相关疾病。
最后强调的是,骨质疏松的防治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跨学科的系统工程,您若有任何疑问,可前来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