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门诊对妊娠期糖尿病结局影响

京东健康·首席健康管家
京东健康
首席健康管家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门诊对妊娠期糖尿病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本院门诊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1例,根据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科门诊模式,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个性化健康门诊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结果干预前,两组血糖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饭后2h血糖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5.04±0.38)mmol/L、(5.89±0.81)mmol/L]低于对照组[(5.58±0.47)mmol/L、(6.91±0.99)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56,5.672;P=0.000,0.000)。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门诊能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个性化健康教育;门诊教育;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妊娠结局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特发的一种糖代谢异常,一般孕妇没有自觉症状,只有行糖尿病筛查时才能被诊断,但也包括部分孕前存在糖代谢异常而未被发现直到妊娠后诊断者,妊娠期糖尿病会导致孕妇流产早产子痫前期、感染等,对胎儿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胎儿发育过度、胎儿生长受限等,严重影响母婴健康[1-2]。有研究表明,规范患者饮食、运动习惯,消除不良生活行为能有效改善血糖水平。个性化健康教育是通过对患者普及疾病相关知识,指导生活饮食习惯,改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而达到改善血糖水平作用[3]。鉴于此,本研究将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门诊对妊娠期糖尿病结局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01例,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随机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32.65±3.82)岁;孕周11~37周,平均孕周(30.27±3.13)周;对照组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33.17±3.64)岁;孕周12~38周,平均孕周(30.74±3.21)周。统计学比较上述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可对比。

1.2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均单胎妊娠,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诊断标准[4];患者与家属均签订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有流产、早产症状者;合并严重器官损伤、恶性肿瘤者;患有精神疾病者。

1.3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包括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为患者普及疾病基本知识,指导其饮食、运动等注意事项。

1.3.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门诊,具体内容:(1)健康宣教:医生人员对患者孕期体质量、胎儿发育情况、生活饮食习惯等基本信息进行了解,通过发放健康教育资料、播放视频、PPT讲解等有效手段,一对一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为其讲解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等情况,提高其疾病认知程度。调整患者当前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并告知调整的重要性,并针对每位患者情况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2)心理指导:患者在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时,情绪波动较大,且易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主要是担心疾病是否会对胎儿产生影响,不利于母婴健康。因此,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利用健康宣教,提高其疾病认知度,及时纾解其不良情绪,并告知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利于胎儿成长。鼓励患者早期接受治疗,并严格遵守医师的建议,提高自我管理能力。(3)饮食指导:既要控制患者血糖水平,也要考虑到胎儿成长所需营养物质的摄入。饮食方面由专业营养师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根据患者身高、体质量等计算出每天需摄入的总热量,饮食一般实行少食多餐制,指导其学会食物交换法,并结合食物模型向患者讲解,便于理解、记忆,进而可自发性的实施治疗。(4)运动指导: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其个性化的运动指导,如运动方式、时间、次数。运动方式以有氧运动为主,例如散步、打太极、游泳、瑜伽等;孕妇三餐前先休息,监测胎动正常,进餐30分钟后开始运动,20~30min,运动后休息30分钟,同时计数胎动,注意有无宫缩。,运动时需注意避免空腹运动,运动力度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鼓励患者每天坚持运动。(5)自我检测:血糖监测是治疗过程中关键的一部分,告知患者监测血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通过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血糖仪,告知注意事项,有利于提高患者监测血糖依从性。指导患者于餐前、饭后2h进行血糖监测并记录,空腹血糖值在3.3~5.3mmol/L,饭后2h血糖值在4.4~6.7mmol/L。对于经过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后,血糖仍不达标的患者,给予胰岛素等药物进行血糖控制。告知患者定期进行产前检查,根据医嘱对胎心进行监护,指导其正确检测胎动的方法,判断胎儿的安危,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1.4观察指标

于干预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餐后2h的指端末梢血,测量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干预前,两组血糖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较干预前有所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女性在妊娠期出现的糖代谢异常,是妊娠期常见合并症之一[5]。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发生变化,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发展,其病因是患者在妊娠期出现生理变化,导致胰岛素抵抗增加或分泌不足,进而发病。患者若不接受规范治疗,长期高血糖易造成患者出现感染、高血压羊水过多等现象,还可引起胎儿巨大、新生儿低血糖等母婴并发症,严重危及母婴生命健康[6]。目前,80%以上的患者通过饮食、运动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因此,饮食与运动治疗是最基本的控制血糖方式。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糖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个性化健康教育能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分析原因在于,传统健康教育只是单方面的传授知识,患者被动接受,且积极性不高;患者在进行产检时,医师没有更多的时间对其普及疾病,患者对疾病认知度不高,不了解其存在的风险,导致患者遵医行为较差,不利于病情的恢复,进而造成不良妊娠结局[7-8]。因此,患者需要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提高疾病掌握程度,进而改善治疗依从性,帮助其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妊娠结局。个性化健康教育是通过对患者的生活习惯、病情等进行评估,进而为其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满足患者需求[9]。通过健康宣教普及疾病基础知识及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疾病认知度,并与患者多交流沟通,予以相应的心理疏导,进而缓解其负面情绪,并帮助其建立治疗信心,利于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10-12]。由专业的营养师为患者提供健康的饮食及运动计划,既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又能为胎儿提供营养物质,利于改善妊娠结局。同时门诊个性化健康教育能促进患者长期有效的采取健康生活方式,使患者充分认识自身疾病,并能自觉改善不良的生活方式,进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13-16]。综上所述,个性化健康教育门诊能有效改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妊娠糖尿病
阅读数 3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喝水多、吃饭多、尿多但体重减轻轻症者分娩后血糖一般可恢复正常严重的妊娠糖尿病可造成母亲先兆子痫、早产简介妊娠糖尿病(GDM)指妊娠期间发生的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包括孕前已诊断或已患糖尿病的病人,后者称为糖尿病合并妊娠。GDM通常是在妊娠中、末期出现,一般只有轻度症状性血糖增高。GDM妇女分娩后血糖一般可恢复正常,严重的妊娠糖尿病可造成母亲先兆子痫、早产、手术产、羊水过多、产后出血、感染等,远期可导致母亲再次妊娠时糖尿病风险明显增加,代谢综合征及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治疗方式包括饮食控制、运动及胰岛素治疗[1,2,3]。症状表现[1]:GDM通常是在妊娠中、末期出现,一般只有轻度症状性血糖增高。诊断依据[1]:糖尿病诊断标准:依据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以及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血浆葡萄糖≥11.1mmol/L。孕期首次产前检查时,使用普通糖尿病诊断标准筛查孕前未诊断的2型糖尿病(T2DM),如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即可判断孕前就患有糖尿病。如初次检查结果正常,则在孕24~28周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有GDM;达到或超过下列至少一项指标:空腹血糖(FPG)≥5.1mmol/L,1小时餐后血糖(PG)≥10.0mmolL和(或)2小时PG≥8.5mmol/L可诊断GDM。是否具有传染性[1]?是否常见[4]?常见。当前全球范围内育龄期的女性糖尿病发病率正逐年增高。妊娠期糖尿病的平均发病率为6.6%,我国南方发病率较高,为7.2%,北方大约为5.1%。是否可以治愈[1]?一般情况下可以治愈,GDM妇女分娩后血糖一般可恢复正常,未来发生2型糖尿病的风险显著增加。是否遗传[1]?是是否在医保范围内?否
京东健康·首席健康管家郭晓蕙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