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便秘总不好,这可怎么办

孩子便秘总不好,这可怎么办!

 
儿童功能性便秘是一种很常见的小儿胃肠病,困扰着很多孩子和家长。很多家长用了多种方法都看不到持续的效果,看着孩子被憋得难受,甚至肛裂出血,很是焦急。他们非常想知道,为什么孩子便秘总不好呢?
 
所谓儿童功能性便秘,并不是看到孩子几天不大便就能诊断的。目前儿科医生所说的儿童功能性便秘是根据2016年罗马专家委员会发表的《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诊断的。具体诊断标准如下(有些枯燥,直接跳过不看也可以):
 
4岁以下儿童符合以下至少2项条件,且症状持续至少1个月:
 
(1)每周排便次数不大于2次;
 
(2)有大量粪便潴留病史;
 
(3)有排便疼痛和排便费劲病史;
 
(4)排粗大粪便史;
 
(5)直肠内存在大量粪块。
 
对于已经进行排便训练的儿童,以下情况也可列人选项:
 
(6)能控制排便后每周出现至少1次大便失禁
 
(7)粗大粪块曾堵塞马桶。
 
4岁及以上儿童在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依据不足的情况下,符合以下至少2项条件,且至少每周发生1次,持续至少1个月:
 
(1)每周在厕所排便次数不大于2次;
 
(2)每周至少出现1次大便失禁;
 
(3)有粪潴留姿势或过度克制排便病史;
 
(4)有排便疼痛或排便费力病史;
 
(5)直肠内存在大粪块;
 
(6)粗大粪块曾堵塞马桶。
 
此外,功能性表面诊断标准中,引入了自发排便的概念,即应以患者在未使用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时的每周排便次数为准。
 
诊断功能性便秘,需要除外机械性肠梗阻先天性巨结肠、脊髓疾病、其他代谢性疾病或肠源性疾病。还有一些较少见的排便异常如肛门内括约肌失弛缓。
 
可见,虽然小儿便秘是一种很常见的临床症状,很多孩子都出现过,但是儿童功能性便秘这一疾病必须到医院看过小儿消化专业医生才能诊断。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大便次数减少(每周排便次数1~2次)、排便费劲、不敢排便、大便干燥甚至呈球状,要考虑孩子出现了便秘,如果这种情况持续超过1个月,则需要考虑儿童功能性便秘,请带着孩子到医院及时就诊,早诊断早治愈。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便秘呢?→宝宝便秘的13个常见原因,看这一篇就够了!
 
孩子出生后的数年内,饮食结构发生巨大的改变,由完全的流食(母乳或配方奶)逐步转变为固体食物为主,加上孩子身体功能仍不健全,需要不断的适应环境。这期间出现饮食、环境、疾病等异常干扰,孩子就会出现排便异常,出现急性便秘,引起孩子排便时疼痛,继之害怕排便,避免排便,久之出现慢性便秘
 
另外,缺乏排便训练,不恰当的排便训练也会造成孩子粪便滞留,引起便秘。
 
所以便秘的主要原因是:饮食不当,排便方法异常,恐惧排便等。其他原因还可能和近期生病,菌群失调,食物过敏等有关。
 
 
小婴儿也会出现数日一次大便,但是大便不干燥,可能是婴儿排便困难,不是儿童功能性便秘。
 
 
孩子一旦诊断为功能性便秘,一定要及时治疗,因为症状持续时间越短,治疗成功的可能性越大。
 
软化大便和确保无痛性排便是治疗的关键!
 
软化大便的维持治疗需要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因为孩子获得正确的排便技能需要很长时间,便秘时间越长的孩子,获得排便技能的时间越长。
 
软化大便的方法首先是改变饮食,多饮水,选择膳食纤维含量多的食物,避免食物过于精细。
 
在改善饮食的基础上,可以给予孩子一些药物治疗,以软化大便。
 
常用的药物有:
 
乳果糖,乳果糖在肠道并不吸收,可以增加肠道的液体量,从而软化大便。是一种很安全、可以长期使用的药物。小婴儿也可以服用。
 
聚乙二醇4000,可以用于8岁以上儿童,作用机制和乳果糖类似,效果更好些,不过说明书有年龄规定。(国外指南可以用于小婴儿,如果乳果糖效果不好,如果家长同意可以试用)
 
小麦纤维颗粒,是一种很好的膳食纤维,如果不能有效的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可以口服一些小麦纤维,使粪便含量增加促进排便。
 
 
大便软化,减轻孩子对排便的恐惧心理之后,可以训练孩子的排便习惯。
 
一般18个月以后就可以开始排便训练了。→如何进行便秘的基础治疗。
 
每天定时定点让孩子排便,哪怕孩子没有便意,也要让孩子到便盆上坐十几分钟,而且要专心于排便。坚持一段时间后会有效果的。
 
其实很多孩子并不会“排便”,不会配合肠蠕动用力,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学习才能真正掌握排便技能。
 
如果孩子通过自己不能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不会用力,则需要通过生物反馈技术进行治疗。
 
具体来说,就是借助仪器将排便时肛门直肠局部的压力和电活动呈现在屏幕上,患儿对照屏幕,在治疗师的帮助下训练,纠正错误的排便动作。通过“用力训练”,锻炼排便的肌肉正确的松弛紧张,提高患儿对已经到达直肠的粪便的敏感性,从而学会排便。有效率大概是70%。
 
儿童功能性便秘的治疗见效容易,维持效果难,需要家长和孩子长期配合。需要家长有耐心、够细心、有恒心,长期正规治疗才有治愈的可能。
 
如果治疗效果不好,需要回过头来看看有没有其他原因造成孩子便秘。比如,有的孩子先天结肠冗长,很可能需要持续用药。
 
总之,儿童功能性便秘需要孩子、家长及医生,甚至学校一起配合才能治疗的一种常见疾病,让我们共同努力让孩子生活的更舒适更快乐。
向本文作者提问
吴昱·副主任医师
吴昱副主任医师自营医生三甲可处方
沧州市中心医院小儿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225|响应时长50分钟
擅长:小儿腹泻、小儿腹痛、小儿便秘、厌食症、喂养困难、小儿肥胖、营养不良、微量营养素缺乏、黄疸、肝病、儿童甲亢、甲减、青春发育异常、矮小症。
¥69
问医生
#儿童#运动#消化内科#便秘#功能性便秘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症状为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排便堵塞尽感与胃肠功能改变相关改变生活习惯适当应用导泻药治疗简介便秘表现为大便干硬、排便困难、粪便重量减轻和次数减少。便秘是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而且与大肠癌发病密切相关。便秘,可由许多原因引起,如神经源性、全身疾病等,称继发性便秘。如果便秘症状的发生存在引起便秘的器质性疾病则称为功能性便秘,也可称为单纯性便秘。首先可以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治疗,如果效果佳,可以应用一些促进胃肠动力的药物甚至泻药。功能性便秘预后良好。如果治疗当会影响营养吸收,影响食欲,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症状表现:主要症状是排硬便或干球便、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费力、排便尽感以及直肠肛门阻塞感、排便时间延长、便量减少、便意缺乏、大便能完全排空、排黏液便等。诊断依据:排硬便或干球便、排便次数减少、排便费力、排便尽感等,为了排除器质性疾病,确定功能性便秘,可以进行胃肠道X线钡剂或(和)结肠镜检查。功能性便秘有哪几种类型?慢传输型便秘:因为结肠动力障碍,肠内容物滞留在结肠,由于通过缓慢出现便秘。结肠测压显示结肠动力降低。最突出的症状为每周排便少于1次。出口梗阻型便秘:肛门口功能障碍,排便顺畅。传输时间正常型便秘:这些患者对自己的排便频率有错觉并且常伴有心理社会因素。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常见。老年人多见。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宜采取综合措施和整体治疗,通过调整饮食结构或者用药,促进胃肠蠕动等以改善或恢复正常的排便。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吴昱·副主任医师王馨珂副主任医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