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镜三脑室底造瘘术(ETV)
脑室镜三脑室底造瘘术(ETV)
刘雨桐 曾高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儿童神外中心
脑脊液循环通路是从双侧脑室流向第三脑室,再通过三脑室后部唯一的狭长通路,即中脑导水管,流向第四脑室。脑室镜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ETV)就是在三脑室前部的底部用脑室镜的技术人工造出一个通路,将三脑室的脑脊液引向桥前池,从而解决在中脑导水管与四脑室阶段脑脊液循环梗阻这个问题。
图为ETV模式图和术中球囊造瘘
ETV的优势在于避免带管,比脑室-腹腔分流术更符合人体生理结构。总体来讲,目前内镜下治疗对于超过2/3的儿童脑积水是有效,可彻底缓解30-40%的儿童脑积水,从而避免分流。
ETV最佳的适应证包括6个月以上婴幼儿及儿童的梗阻性脑积水,其有效率超过2/3。对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总体有效率大约为1/3,原因是6个月内婴儿脑脊液循环尚未成熟,部分先天性脑积水常伴有三脑室底解剖结构异常,桥前池多层蛛网膜结构等,影响造瘘手术效果。ETV对于交通性脑积水有效率为1/5,原因是在于交通性脑积水是脑脊液吸收环节障碍造成的,而三脑室底造瘘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循环不通。
近年来,随着神经影像、光学技术、显微手术器械及立体定向神经导航系统的发展,使得三脑室造瘘术的手术方法不断更新,适应证不断拓宽。内镜三室底造瘘术同时,还可进行透明隔造瘘术(解决两侧侧脑室不通)、中脑导水管扩张成形术(解决中脑导水管狭窄)、脉络丛电灼术(解决脉络丛过度分泌脑脊液)、肿瘤活检(明确肿瘤引起的梗阻性脑积水的肿瘤性质)等。
ETV手术总体比较安全,但也有一定比例会发生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包括术中出血,术中心动过缓,有时需要被迫中止手术。其他并发症包括术后皮下积液、脑脊液漏、术后一过性癫痫、穹窿挫伤、造瘘口闭合等。手术死亡率为0-1%。
ETV手术最大的问题是有一部分脑积水术后不能缓解,这要根据具体情况加以区分。如果是ETV后患儿脑积水一度缓解,之后再次加重的,可能为造瘘口闭合,可以再次脑室镜探查,如发现造瘘口再次闭合可以再行造瘘,但依然有再次闭合的可能。如果是术中造瘘口确切但术后脑积水没有明显缓解,多需要再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
向本文作者提问

曾高副主任医师自营医生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好评96%|接诊量55|响应时长21分钟
擅长:儿童脑动静脉畸形,颅缝早闭,髓母细胞瘤,颅咽管瘤
¥600起
问医生
#儿童#诊断#神经内科#脑积水
阅读数 5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表现为头颅进行性增大、前囟突出、呕吐等常引发间歇性呼吸暂停、脑疝等并发症可通过药物治疗,少数严重患者手术治疗治愈简介小儿脑积水比较常见,是由于脑脊液的产生和吸收失去平衡,导致小儿脑脊液大量积聚所致。本病的病因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先天性包括脉络膜分泌异常、静脉窦狭窄或阻塞、脑脊液吸收障碍等;后天性包括脑膜炎症、颅内出血、创伤等。患儿主要症状有进行性头颅增大、前囟突出饱满、落日目(眼球往下转,使虹膜上部的巩膜暴露,像落日一样)、恶心、呕吐等。本病可通过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但预后一般,仅有少数患者可治愈。若未及时有效规范治疗,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及生存质量。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进行性头颅增大、前囟突出饱满、落日目(眼球往下转,使虹膜上部的巩膜暴露,像落日一样)、恶心、呕吐等。诊断依据:医生通过询问患者病史、依据典型症状、体格检查,结合头颅X线片、放射性核素检查、脑超声检查、酚红试验、脑CT检查、脑MRI检查等,可综合诊断。小儿脑积水有哪些类型?1.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1)先天性;(2)后天性。2.根据脑脊液的循环动力学分类,可分为:(1)梗阻性;(2)交通性。3.根据患病人群,可分为:(1)婴儿脑积水;(2)儿童脑积水。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多见于2~6岁的儿童。有报道称,新生儿先天性脑积水的发生率约0.9‰~1.8‰,婴幼儿的发生率约3‰,其中单纯性先天性脑积水占0.9‰~1.5%[1][2]。是否可以治愈?少数早期轻症患儿可以治愈,主要通过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大部分患儿很难治愈,仅通过手术治疗缓解适症状,但仅能在几年内保持有效,且有效率低。是否遗传?部分患者具有遗传性,如由X染色体基因缺失导致的梗阻性脑积水,具有遗传性,可通过隐性染色体进行遗传。是否医保范围?是。

大家还在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