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家庭管理中家长能做些什么?

一般情况下生理性黄疸不需要特殊处理,在宝宝生后早期就开始喂奶,早开奶,勤喂奶,尤其是夜间喂奶,促进肠蠕动使胎粪尽早排出,建立正常的肠道菌群,从而减少胆红素肠道吸收,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黄疸。其次保持家里明亮光线充足,白天多让宝宝接触自然光照射。自然光里任何波长都有,照光或多或少会有退黄的功效。但要注意的是尽量避免太阳光直接照射以防晒伤和紫外线带来的伤害。在家庭管理中要密切关注宝宝的皮肤黄染的颜色、部位、出现的时间和消退情况,对于黄疸越来越重,大便发白,皮肤黄染呈黄绿色,精神及吃奶都不好,体温不稳、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症状时,在疫情常态化期间一定要在做好严密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尽快带宝宝去医院诊治。

 
在母乳喂养一周内出现黄疸,出现时间和高峰时间均与生理性黄疸相似,但消退时间晚于生理性黄疸是早发型母乳性黄疸,在家庭护理中要尽早开奶,少量多次哺乳每天10-12次,保证足够的能量摄入和乳量。在家庭管理上避免错误过多的喂养糖水使哺乳次数减少,不利于乳汁分泌,况且对无脱水存在的母乳喂养患儿额外补充水分和葡萄糖对黄疸的消退无益。如血胆红素升高达到光疗标准,应积极干预,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同时光疗。母乳喂养黄疸发生在一周以后,可接着生理性黄疸发生,亦可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黄疸程度以轻到中度为主此为晚发型母乳新黄疸。晚发型母乳性黄疸的高峰时间段一般在生后2-4周,此时宝宝的血脑屏障已较完善,一般不引起胆红素脑病。确诊后必要时暂停母乳喂养2-3天。达到干预标准时需要光疗,在光疗期间为保证新生儿营养及减轻母亲心理负担,仍可以继续喂养母乳。在饮食上母亲要适当减少膳食中脂肪的比例,若母乳性黄疸宝宝一般情况良好且无其他并发症,原则上不影响常规预防接种。
向本文作者提问
李志·住院医师
李志住院医师不可处方
沈丘县人民医院小儿内科
好评99%|接诊量95|响应时长1分钟
擅长:主要诊治小儿内科常见病及多发病,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哮喘,慢性鼻炎、鼻窦炎,小儿腹泻病,慢性胃炎,消化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等
¥15
问医生
#婴儿#育儿#挫伤引起的新生儿黄疸#黄疸
阅读数 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新生儿因生理性或病理性原因出现胆红素升高表现为皮肤和巩膜黄染,患儿可出现烦躁、拒奶病理性黄疸有神经系统损伤风险,需及时治疗简介新生儿黄疸是最常见的新生儿期临床问题,为急性病程,主要因胆红素(胆汁中的主要色素成分,为橙黄色)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巩膜(眼球外围的白色部分)等部位黄染。大部分新生儿黄疸为生理性,可逐渐消退,需处理。病理性新生儿黄疸需要及时进行光照、药物等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引起胆红素脑病,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如未及时正规治疗,可遗留后遗症,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症状表现:新生儿黄疸的主要症状是皮肤、巩膜颜色发黄,称为黄染。诊断依据:新生儿血清胆红素超过5~7mg/dl(毫克/分升),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即可诊断为新生儿黄疸。依据患儿黄疸的出现时间、持续时间、患儿症状及血清胆红素动态检查数值可进一步明确是生理性黄疸还是病理性黄疸,通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5mg/dl(毫克/分升)或每小时>0.5mg/dl,考虑为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有哪些类型?1.生理性黄疸(非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2.病理性黄疸(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汁排泄障碍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超过80%的正常新生儿出生后可出现皮肤黄染[1]。是否可以治愈?新生儿黄疸可治愈,多数生理性新生儿黄疸可自行消退,病理性新生儿黄疸经过光照、药物等干预多数可治愈。少数新生儿黄疸因合并有其他疾病或并发胆红素脑病等,可能损害脑神经,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需及时诊断治疗。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李志·住院医师刘桂英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