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胰岛素,就不能不提糖尿病,糖尿病是当今发病率迅猛增加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人类对糖尿病的认识虽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却对其无能为力。在胰岛素被发现并成功应用于治疗糖尿病之前,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生命是以天或月计的,上世纪初美国著名糖尿病医生拜伦采用的“饥饿疗法”曾是当时最好的治疗方式,也仅仅能使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延长数月。糖尿病患者这种悲惨的命运因加拿大外科医生班廷于 1921 年发现胰岛素并成功应用于治疗糖尿病而改变,此后,一系列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相继问世,今天糖尿病已成为可防可治的慢性病。胰岛素作为人类发现的第一个对糖尿病治疗有效的药物,时至今日依然在治疗糖尿病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甚至仍然是某些患者的唯一选择或终极选择。即便如此,在广大糖尿病病友中仍然存在许多对胰岛素的种种误区。有鉴于此,有必要再次谈谈胰岛素。
一、胰岛素是什么?
提到胰岛素,实际上代表两个概念。一个是生理的,一个是药理的。人体在生理情况下会合成并适时分泌适量胰岛素,它是调节血糖非常重要的一个激素。如果人体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胰岛素作用缺陷,会导致糖尿病。药理的胰岛素,就是从动物提取或由基因工程制备。这些胰岛素可以用来补充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作为代替或补充,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在生理情况下,人体的胰岛素是全自动调节,它跟血糖之间是互相调控的。就是在血糖高的时候,它会刺激我们的胰岛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在血糖低的时候,它会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从而保持血糖的相对稳定。
二、是否所有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使用胰岛素?
糖尿病目前主要有 1 型和 2 型之分,1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接近衰竭,自身胰岛基本上不分泌胰岛素,所以必须应用外源性胰岛素维持生命。2 型糖尿病往往是胰岛素抵抗伴胰岛β细胞功能下降, 根据病情可采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或胰岛素治疗。1 型和 2 型糖尿病患者,因为他们自身胰岛功能的差别,所以在进行胰岛素注射的时候,给药模式会略有不同。需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合理的胰岛素治疗方案。
三、哪些情况下需要使用胰岛素?
对于胰岛素的使用,首先要根据病情需要。糖尿病患者在以下情况时需采用胰岛素治疗。首先: 1 型糖尿病。其次: 2 型糖尿病合并有严重的慢性并发症时。第三,2 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酮症和高渗昏迷等急性代谢并发症。第四,2 型糖尿病在手术、妊娠、创伤等情况时。第五,2 型糖尿病运用口服降糖药失效或存在严重不良反应不能应用时。第六,新诊断的病人血糖非常高的时候可首先采用胰岛素治疗以解除高血糖毒性。最后某些特殊类型糖尿病也需应用胰岛素。
四、使用胰岛素会成瘾吗?
这是广大糖尿病患者最关心同时也是应用胰岛素最担心的问题。所谓成瘾的概念,就是你一旦应用就对其产生依赖性,很难离开它,如吸毒,吸烟、饮酒及某些药物成瘾,如果停用,就会出现很多身体不适的情况。胰岛素不是这么回事,胰岛素是身体分泌并必须的物质,因此不存在成瘾的问题,只存在你的病情是否需要不需要用胰岛素的问题。
五、注射胰岛素是否异常疼痛?
胰岛素的注射从心理上来说,有很多病人是不愿意接受的。因为一想到每天用针注射,一个是怕痛,还有的病人会觉得病情更重了,自己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总之会有多种多样的原因不愿意用胰岛素。但是实际上,注射疼痛在早年是存在的,因为当时我们注射的针头确实比较粗大,也不是一次性的,重复使用,针头磨破之后有卷刃,也会引起疼痛。但是现在,胰岛素注射的针头又短又细,注射的阻力又小,同时也做了一定的减痛处理,一般是不疼的。同时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也会减少疼痛。
六、注射胰岛素的技巧有哪些?
掌握正确的注射技术也是减轻注射胰岛素所引起疼痛的办法。从注射技术来讲:首先要注意注射部位轮换,胰岛素注射部位主要可选的是腹部、上臂的外侧、大腿的外侧和臀部。速效胰岛素首选腹部注射,长效素胰岛素可以选择臀部或大腿,这样吸收比较慢。然后要注意轮换。大轮换是指在腹部、臀部、上臂这几个地方进行轮换,小轮换是在注射局部轮换。每一次注射要在相隔一公分的地方进行。如果总是在一个部位注射容易出现局部脂肪增生或脂肪萎缩。
另胰岛素一定强调是皮下注射,不能注射到肌肉层。注射到肌肉胰岛素吸收过快,容易导致低血糖。确保注射到皮下的办法就几条:首先根据皮下脂肪厚度尽量选用短期的针头。此外对于比较消瘦的人、儿童在注射的时候要捏皮,然后对着中心地带进行注射,这样就能确保注射到皮下。
七、胰岛素的使用会带来低血糖的风险吗?
胰岛素可以说是目前最强的降血糖药物,同其他药物一样是双刃剑,其最大不良反应是引起低血糖。如果注射的剂量不合适,注射的技术不规范,还有注射的胰岛素和其它的饮食运动等等这些生活方面配合不合适,都有可能造成低血糖的风险。但是随着胰岛素类似物的使用,低血糖的风险已大幅度的下降,胰岛素类似物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比人胰岛素、动物胰岛素明显减少。所以说低血糖的发生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只要我们选择合适的胰岛素,有更好的生活方式配合,规范的胰岛素注射技术,是可以减少低血糖发生风险的。
八、一旦用了胰岛素以后,还能使用口服降血糖药物吗?
完全有可能。上面介绍胰岛素治疗六大适应症中的第六条是:新发的 2 型糖尿病病人,运用胰岛素治疗把他的葡萄糖浓度降下来,葡萄糖毒性消除,就可以改为口服降糖药,部分病人经过早期胰岛素治疗以后,可能只需饮食控制和运动干预就可以使血糖长期保持在理想水平,所以使用胰岛素一段时间后完全可以改为口服降血糖药物的。
九、胰岛素该如何保存?
同所有药物一样胰岛素要在效期内使用;同时正确保存胰岛素是保证胰岛素降糖功效的重要方面。胰岛素保存要点有两点:首先没有开封的胰岛素,建议在冰箱冷藏柜内保存,一般是推荐放到第一层远离结冰的地方。对于已经开封正在使用的胰岛素,建议放在常温下,不要放在冰箱内,胰岛素在摄氏 30 度以下可以保存 4 周,同时应避免日光照射。
十、对糖友们的建议
最后,广大糖友应该知道,同所有药物一样胰岛素也是双刃剑,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选择和使用。也有一些患者会有另外的误区:认为口服降血糖药物伤肝伤肾,不愿接受口服药物治疗,只打胰岛素,实际上也是错误的。应用胰岛素或是采用口服降血糖药物治疗要根据病情的需要由专科医师决定。同时应用胰岛素同样需要生活方式的干预,生活方式干预是最基本的,饮食控制和运动永远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当然必要的药物搭配可以取得额外的获益。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的药物选择,避免走极端或偏听偏信才是正确对待糖尿病的态度。
文章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可以结婚生子吗?
王志宏
主任医师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文章 糖尿病患者可以怀孕生子吗?
王志宏
主任医师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文章 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
王志宏
主任医师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我经常心慌,血糖测量结果为4.5,血压在熟睡中会下降到90/60,早晨被饿醒,餐后血糖升高,总是在下一餐前血糖为4.5左右并且心慌,是否正常?患者女性32岁
就诊科室:内分泌科
总交流次数:95
王志宏
主任医师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脸颊斑点,求治疗建议
就诊科室:内分泌科
总交流次数:10
王志宏
主任医师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患者关于儿童蛋白质粉适用年龄的咨询,询问蛋白质粉是否适合孩子使用,以及补充营养的其他方式。
就诊科室:内分泌科
总交流次数:8
王志宏
主任医师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王志宏
主任医师
内分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