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药”事:哪些药物会影响降压治疗?

高血压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往往身患多种疾病,在降压的同时,还使用其他药物。那么,这些药物会不会影响降压治疗呢?在工作中总结一些影响降压治疗的药物,仅供参考。
 
1、糖皮质激素:如可的松、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地塞米松、倍他米松等是常用的糖皮质激素,常用于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或炎症性疾病等的治疗,长期使用这类药物容易引起体液潴留,加重高血压。故所以高血压患者应避免使用。
 
2、非甾体类抗炎药:如消炎痛、布洛芬、萘普生及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作用,多用于急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及其他各种类型疼痛的治疗。这类药物能引起体液潴留,加重高血压患者的症状。高血压患者应慎重使用。
 
3、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主要是拮抗单胺氧化酶及其他酶类,包括各种肼类、某些非肼类抗抑郁药,呋喃唑酮,异烟肼,司来吉兰等。这些药不利于细胞内外的儿茶酚胺灭活,即阻碍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失活,继而升高血压。因此,高血压患者在抗高血压同时使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须密切关注血压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期间忌食富含酪胺的食物:如奶酪,动物肝脏,香蕉,红葡萄酒,腌肉等。因为会产生高血压反应(即芝士反应——指同时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高含量酪胺饮食所引起的高血压危机)。这是因为酪胺由单胺氧化酶分解代谢,若并服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则使酪胺代谢被单胺氧化酶抑制剂所抑制,胃肠道中的酪胺大量增加,促使较多的酪胺进入血液循环,进而置换出神经突触前储存颗粒中的去甲肾上腺素及其他儿茶酚胺,造成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大量上升而增加高血压的危险。
 
4、雌激素与孕激素:女性高血压患者在使用雌激素包括天然的雌激素如雌二醇、雌酮、雌三醇和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如炔雌醇、尼尔雌醇及乙烯雌酚等药物时,要注意此类药物也会导致一定程度的体液潴留,加重高血压症状。不过,关于雌激素对高血压的影响还有争议。
 
口服避孕药如炔诺酮、甲地孕酮、炔诺孕酮、在炔诺孕酮、奎孕酮、氯地孕酮及含有这些药物的复方制剂,也能够引起一定程度的体液潴留,加重高血压病情。因此,建议有高血压病史、高血压有相关疾病或肾病病史的女性使用其他避孕方法,若使用口服避孕药,应密切监测血压,如果血压有显著升高,应立即停用。
 
5、拟肾上腺素药:拟肾上腺素类药物系指激动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其中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麻黄碱及一些合成药如异丙肾上腺素、间羟胺等。其主要作用为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作用。如滴鼻净中的萘甲唑林有收缩血管的作用。高血压患者也要慎用。
 
6、β受体激动剂:治疗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时,常选用β受体激动剂,如异丙肾上腺素、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奥西那林、氯丙那林、妥洛特罗、克仑特罗、丙卡特罗等。这类药物有可能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脏疾患的风险,高血压患者应该谨慎使用。
 
7、中草药:中药甘草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可改善垂体一肾上腺素的调节,提高机体对毒物的耐受能力。人参或西洋参通过促进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而实现糖皮质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升高血压。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的中药还有细辛、秦芫、五加皮、雷公藤、附子、冬虫夏草、何首乌、杜仲、补骨脂、枸杞子、鹿茸、麝香、淫羊藿、知母、延胡索、三七、党参等。中药麻黄碱能使外周血管收缩,心跳加快,有升高血压的作用。高血压患者不宜长期大量使用这些中药。
 
所以,很多药物都有不利于抗高血压治疗的作用,因此提醒高血压患者在选择适当的降压药物降压的同时,还需要对影响降压作用的药物有所了解,尽量避免使用。必须使用时,需要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用药,并密切关注用药后血压的变化。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
向本文作者提问
孙海榮·主治医师
孙海榮主治医师自营医生可处方
北京市公安医院内分泌科
好评100%|接诊量18881|响应时长9分钟
擅长:擅长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甲状腺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疾病的诊治与家庭保健指导,尤其擅长各种慢性疾病急慢性并发症的诊治与心理疏导等
¥15
问医生
#备孕#内分泌科#药物治疗#高血压
阅读数 2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有头痛、心悸、胸闷、恶心、呕吐等高血压症状主要有药物、介入治疗等,随病因同有差异若早期干预,死亡率高,3年病死率达50%以上简介肾动脉狭窄,是肾动脉主要分支或主干狭窄程度≥50%的肾血管疾病,发病率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如果早期干预,3年病死率达50%以上,5年和10年存活率分别约18%和5%。其致病因素较多,比如先天性纤维肌性发育良、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高脂血症等。本病一般临床特异性表现,主要表现为肾性高血压或缺血性肾病,可有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视力减退、恶心、呕吐等高血压症状。治疗方案随病因同有差异,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对于患侧肾长径大于9cm且残留肾功能较好,狭窄的肾动脉已有侧支循环形成者,患者通过介入或外科手术后预后良好,重建血管后,残留肾功能可以稳定,甚至部分改善。对于患侧肾长径小于7.5cm或患者血清肌酐大于35.4umol/L者,则预后较差[1][2]。症状表现:本病通常会引起任何特定症状,主要表现为肾性高血压或缺血性肾病,可有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视力减退、恶心、呕吐等高血压症状。诊断依据:医师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视力减退、恶心等)、以及影像学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血管内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螺旋CT血管成像等),提示肾动脉主要分支或主干狭窄程度≥50%,可做出诊断[3]。肾动脉狭窄有哪些类型?根据该病主要病因,可将此病分型为:纤维肌性发育良所致的肾动脉狭窄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肾动脉狭窄大动脉炎所致的肾动脉狭窄高血压所致的肾动脉狭窄高脂血症所致的肾动脉狭窄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常见,发病率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2]。是否可以治愈?可以达到临床治愈(通过相关治疗各种症状已经完全消失,或疾病本身并有痊愈,但是患者的生存质量已经得到明显改善)。有效治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方案随病因同有差异,主要治疗方式为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等。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孙海榮·主治医师张凌主任医师中日友好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