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要如何控制血压?教你4个简单方法很实用!
目前,人们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比如高血压。很多人在说到高血压时都会感觉到害怕,因为高血压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可能会导致血压上升而带来生命危险。有很多患者在确诊后深感惶恐不安,其实如果患有高血压也不用过于担心,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这几点就能稳定和控制血压,有效避免高血压给身体带来伤害。
高血压患者日常怎样做能使血压稳定?
1、合理安排时间
生活节奏的加快,让人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匆匆忙忙的。而且工作压力大,也导致了很多人不敢休息,整天忙忙碌碌,休息的时间屈指可数。现代生活中各种压力会导致血压受到影响,所以高血压患者在做任何事情时不妨放慢自己的节奏,尽量合理规划和安排自己的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做到松弛有度地利用时间。这样不仅能舒缓高血压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压力,还能防止高血压患者因时间不够用而情绪波动较大,进而导致血压不稳。
2、戒烟戒酒
有调查发现烟酒中的有害物质是导致血压不稳定的原因之一,酒精和尼古丁会导致中枢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血液就会释放大量儿茶酚胺物质,这种物质会使血管收缩而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要戒烟戒酒,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的血压稳定,喝酒吸烟不会对自己造成影响。
3、定期监测血压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认为自己在血压稳定的情况下,不需要过多地关注自己的血压变化情况,也不需定期做监测,只有在高血压症状出现时才要检查血压是否超标。但其实这种行为并不正确,不管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是否稳定,每天都需定时监测血压并且记录下来。这样可以让高血压患者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在血压稍有波动的时候及时采取措施。
4、控制自己的体重
肥胖是导致高血压出现以及血压不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肥胖人群的身体中胆固醇和脂肪过高,再加上脂质代谢紊乱,各项指标容易出现问题而引发其他并发症,也会使血压不稳。因此高血压患者要控制好体重,避免暴饮暴食,坚持运动。
总的来讲,高血压患者不要过于担心,一旦确诊高血压,按照医生嘱咐按时服用药物并且做好相关措施,就能使血压稳定。而且,要切记不能因为高血压症状消失就私自停止服用药物,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时间服用药物的疾病,药物随意停止或者减量只会使血压再次波动而导致症状反复,进而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向本文作者提问

彭小江主治医师自营医生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好评100%|接诊量4523|响应时长37分钟
擅长:1、常见外科损伤,各种类型脑出血,轻重度颅脑外伤,颅脑肿瘤,脑血管疾病,脑积水的诊治 2、蛛网膜囊肿,头外伤后综合征(如器质性精神障碍),原发与继发性癫痫,脊髓内病变等疾病诊治
¥29起
问医生
#运动#内分泌科#高血压
阅读数 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老年人因为激动等出现血压短期急剧升高。可有血压升高、剧烈头痛、头晕、呕吐等症状。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及时治疗预后尚可。简介高血压危象,包括高血压急症和亚急症,根据最新的高血压指南,严重的高血压即高血压危象。老年人高血压危象,则是指发生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危险情况,是由于种种诱因(如情绪激动、饮酒等)作用下发生血管痉挛或收缩,出现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的危险情况,严重者可伴有心、肾、脑等重要靶器官损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的危急重症。患者主要症状为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超过180/120mmHg),可伴有视力模糊、剧烈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等,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抽搐及昏迷。本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去除诱因、急症控制等治疗,预后取决于是否及时治疗,若能及时治疗,预后尚可[1]。症状表现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伴有视力模糊、剧烈头痛、头晕、心悸、呕吐等症状,严重者可有意识障碍、呼吸困难、抽搐及昏迷。诊断依据本病根据患者高血压病史、临床表现(如视力模糊、剧烈头痛等)及血压测量(超过180/120mmHg)即可确诊本病;结合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血液生化、心电图等)、影像学检查评估心、脑、肾功能损伤情况。老年人高血压危象有哪些类型?根据有新近发生的急性靶器官进行性损害,可分为:高血压急症;高血压亚急症。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为常见病,暂确切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60岁以上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49%,其中1%~2%的高血压患者可发生高血压急症[2][3]。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本病通过药物控制血压、去除诱因、急症控制等治疗可以降低患者血压,避免靶器官损伤或损伤进一步进展,挽救生命。若未及时接受治疗,患者可因急性心力衰竭、急性脑卒中而危及生命。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