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认知麻风病,抛弃偏见,摒除歧视

‌麻风病是由麻风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通过飞沫的呼吸道吸入和长期密切的皮肤传播,侵犯人体皮肤和周围神经,早期病人皮肤出现局部斑疹伴有麻木,晚期可能引起畸残。
‌传染性极低
●95%的人对麻风杆菌具有天然免疫力,即使感染上麻风菌也不会发病。
●麻风病比感冒肺炎,肝炎等传染性要低得多。

●麻风病一旦确诊,只要及时服药治疗,几天后就会完全失去传染性。

‌日常接触不会传染
●与麻风病人一起吃饭,喝水,劳动等日常接触不会被传染。
●麻风病不是遗传病,不会遗传。

●避免接触麻风患者的伤口,组织液可减少感染机率。

‌早期表现
●皮肤出现不痒不痛的皮疹,可能伴有冷热,疼痛,触觉等感觉减弱或丧失。
●皮肤干燥,面部潮红,眉毛稀落。
‌防治麻风病无偏见,不歧视
●我国政府对麻风病及其相关的并发症实行免费治疗,免费检查。
●在“传染病法”范围内对病人实行保密治疗。
●早诊早治可避免畸残发生通过多种药物规则联合治疗可治愈,不需要隔离治疗。
‌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
‌如果出现麻风病的可疑症状,可到麻风病防治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皮肤病防治所(站)检查就医。
向本文作者提问
何亮·主治医师
何亮主治医师可处方
绵竹市人民医院全科
好评100%|接诊量10371|响应时长364分钟
擅长:内科、外科、急诊科、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特别是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力衰竭等慢性疾病。
¥9
问医生
#概述#其他科#皮肤病(麻风病)
阅读数 15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主要侵犯皮肤和神经,为慢性传染性疾病常见皮肤斑疹、丘疹、结节及感觉异常等有致畸、毁容等风险,及早治疗可治愈简介麻风病是由麻风病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侵犯皮肤和神经,这种病比较常见,主要病因是麻风分枝杆菌感染,患者早期症状特异性,随疾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同类型的皮肤损害,如皮肤斑疹、丘疹、结节;神经系统异常,可表现为局部感觉、运动、及营养障碍等。麻风病通常影响寿命,但可导致患者出现畸形、毁容等。其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及时接受正规治疗可以治愈,并可避免发生畸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症状表现麻风病患者早期症状特异性,随疾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同类型的皮肤损害,例如斑疹、丘疹、结节、疱疹及神经系统症状等。诊断依据可根据皮肤损伤的位置进行病理检查,目的是确诊麻风病,可作为最可靠的依据。1.皮损区或麻木区有浅感觉障碍。2.神经粗大。3.皮损或组织切片内查到麻风杆菌。4.病理组织中见到特异性病变。5.若具备两项或者两项以上可成立判断。麻风病有哪些类型?依据组织学特点可分为:1.结核样型麻风病;2.界线类偏结核样型麻风病3.中间界线类麻风病4.界线类偏瘤型麻风病5.瘤型麻风病是否具有传染性?是,麻风病患者是麻风病的唯一传染源,主要为长期密切接触麻风病患者或经呼吸道传播。通过什么方式传染?主要通过上呼吸道、破损的皮肤黏膜和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怎么预防?预防麻风病要实行对现症患者的家属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检查,因为麻风病以家庭内传播多见,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要大力宣传、普及麻风病防治知识,对患者接触的环境应进行及时消毒,搞好卫生运动,增强体质,减少发病。是否常见?本病常见。麻风为全球性分布,但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亚洲及非洲。过麻风的患病率与发病率近年来迅速下降。儿童及少数对麻风杆菌免疫力低下的人,易受感染。好发10~15岁和30~60岁。儿童以结核样型麻风为主,性别差异;成人中瘤型麻风多见于男性。是否可以治愈?目前可以治愈,麻风病如果能及时规范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但部分患者可能遗留身体畸形。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是
何亮·主治医师赵宁副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