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郑德

发作形式多样化,对因治疗不可怕

发作形式多样化,对因治疗不可怕
癫痫是由不同病因所引起的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导致的短暂性脑功能失调,是以反复发作的、短暂性脑功能失常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常见病因

1.特发性癫痫
病因不清楚,可能与基因突变和某些先天因素所致,有明显遗传倾向。
2.继发性癫痫
(1)皮质发育障碍:神经元异位症和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前者是指神经元迁移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受阻,使神经元不能到达正常部位;局灶性皮质发育不良的患者往往有皮质结构和细胞学的异常,这些异常的神经元可引起癫痫的反复发作。
(2)肿瘤:颅内肿瘤可直接引起癫痫发作,颅外肿瘤则可通过转移至颅内或出现副肿瘤综合征成为癫痫反复发作的原因。
(3)头外伤:头部受外伤后,局部神经元受刺激而发生癫痫。外伤后发生癫痫的风险与外伤部位和程度有关。
(4)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脑寄生虫病引起感染性脑病,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代谢障碍等机制可以引起癫痫发作。
(5)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脑卒中脑动静脉畸形脑海绵状血管瘤等)引起血液异常分流引起的缺血缺氧、离子沉积、出血、胶质增生或含铁血色素沉积等因素可诱发癫痫。
(6)遗传代谢性疾病:许多神经遗传病(如:线粒体脑病)可出现癫痫发作。
(7)神经变性疾病: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多种变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也可引起癫痫发作。
(8)继发性脑病:如缺氧缺血性脑病、尿毒症性脑病、一氧化碳中毒等大脑神经元受损而引起癫痫。
(9)其他:海马硬化、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疾病(如多发性硬化)、某些药物或毒物可引起癫痫。

高危因素

人体受到精神刺激、过强的声音或光线刺激、饮酒等因素容易诱发癫痫发作。

高风险人群

1. 儿童、青少年:一部分是先天的因素,即遗传方面。另一部分由于胎儿在生产时,颅内出血或产程延长造成脑缺血缺氧,容易发生癫痫。

2. 老人:老年人易患脑血管病、神经系统变性病、脑肿瘤等,这些疾病可伴发癫痫。

临床表现

全面性发作

1. 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意识丧失、双侧强直后紧跟有阵挛的序列活动。

2. 强直性发作:局部或全身骨骼肌强烈而持续性的收缩。

3. 阵挛性发作:双侧肢体或单个肢体有节律的抽动。

4. 失神发作:突然发生和迅速终止的意识丧失是失神发作的特征。典型失神发作表现为活动突然停止,发呆、呼之不应、手中物体落地,部分患者可机械重复原有的简单动作,每次发作持续数秒钟,每天可发作数十、上百次。发作后立即清醒,无明显不适,可继续先前的活动,醒后不能回忆。

5. 肌阵挛性发作:表现为快速、短暂、触电样肌肉收缩,可遍及全身,也可限于某个肌群,常成簇发生。

6. 失张力发作:表现为肌肉张力突然丧失,可致患者跌倒。

局灶性发作

1. 局灶性运动性发作:多见于一侧眼睑、口角、手或足趾,也可涉及一侧面部或肢体发生不自主抽动。

2. 局灶性感觉性发作:表现为一侧面部、肢体或躯干的麻木、刺痛等。

3. 自动症:反复咂嘴、撅嘴、咀嚼、舔舌、磨牙或吞咽或反复搓手、抚面,不断地穿衣、脱衣、解衣扣、摸索衣服等。发作后患者意识模糊,常有头昏,不能回忆发作中的情况。

其他症状

小便失禁,咀嚼肌收缩出现口强张,随后猛烈闭合,可咬伤舌头、眼球上翻或凝视、呼吸停止、血压升高、瞳孔扩大,头痛、全身酸痛、嗜睡等。

并发症状

1. 脑水肿:脑部神经元异常放电之后,特别是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可能会造成脑水肿,引起颅内压升高。

2. 骨折:因为癫痫发作时意识丧失、肌肉强烈收缩或失去张力,导致跌倒,可能会引起骨折。

3. 肺部感染:癫痫发作之后患者可能会出现意识不清、口腔分泌物或呕吐物误吸到呼吸道,可能会发生肺部感染。

 

辅助检查

1. 脑电图:癫痫发作时或发作后可以记录到异常脑电波,可以辅助诊断。

2. 颅CT、核磁共振检査:检查是否因为颅内病灶引起癫痫,有助于寻找病因。

3. 脑血管造影:脑动静脉畸形、脑静脉窦血栓可以引起癫痫,行血管造影可以帮助鉴别。

4. 血糖、激素水平等化验:鉴别癫痫是否因为其他系统疾病引起。

鉴别判断

1. 假性发作:假性发作属于非癫痫性的发作性疾病,是由心理因素引起而非脑引起的脑部功能异常。发作时脑电图上无相应的痫性放电和抗癫痫药治疗无效,是与癫痫鉴别的关键。

2. 晕厥:为弥漫性脑部短暂性缺血、缺氧诱发,常有意识丧失、跌倒,少数患者可出现肢体的强直或阵挛。多有明显的诱因,焦虑、疼痛、见血、过分寒冷可诱导发作;久站时易出现发作;常伴有面色苍白、大汗;肢体的无力、肌张力低下较强直、阵挛多见。

3. 热性惊厥:婴幼儿高热时出现的惊厥,体温正常时无发作。

4. 过度换气综合征:该综合征引起的发作性精神症状、短暂的意识丧失和四肢抽动,需分别与癫痫的自动症、失神发作及全身性发作鉴别。患者的症状能通过过度换气复制是鉴别的主要依据。

5.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老年人常见,常有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临床症状感觉丧失或减退比感觉异常多,肢体的瘫痪比抽搐多,脑电图无异常放电。

治疗原则

有明确病因者应首先行病因治疗,无明确病因或虽有明确病因但不能根除病因者,需考虑药物治疗控制发作。如果单药治疗不能控制发作,可考虑联合使用两种或以上的抗癫痫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卡马西平、丙戊酸、托吡酯、氯硝西泮

1. 部分性发作和部分性继发全身性发作:可使用卡马西平、丙戊酸、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左乙拉西坦、拉莫三嗪、托吡酯、奥卡西平。

2. 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可使用丙戊酸、卡马西平、托吡酯、拉莫三嗪、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

3. 强直性发作:可使用丙戊酸、托吡酯、拉莫三嗪。

4. 阵挛性发作:可使用卡马西平、丙戊酸、左乙拉西坦、托吡酯、拉莫三嗪、奥卡西平。

5. 典型失神和非典型失神发作:可使用乙琥胺、丙戊酸、氯硝西泮、拉莫三嗪。

6. 肌阵挛发作:可使用丙戊酸、氯硝西泮、左乙拉西坦、托吡酯。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对结构性病因患者的根本治疗方式,通过手术达到切除致痫灶的目的。癫痫外科医生根据患者癫痫临床类型、个体条件和致痫灶部位等综合制订手术方式及部位。

1. 切除性手术:通过切除与癫痫发作直接相关的脑组织,达到控制发作的目的。

2.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该治疗原理是通过放射线的能量,立体定向照射毁损致痫灶。如目前临床应用已较成熟的单侧颞叶癫痫立体定向射频海马杏仁核毁损术。

3. 脑深部刺激术:其治疗原理是将可在体外调控刺激电压等参数的刺激电极和脉冲发生器,埋置于脑深部特定部位,通过体外调控刺激参数,从而调节整个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达到控制癫痫的目的。

4. 迷走神经刺激术:在患者的前胸皮下植入一个可发射脉冲刺激的微型脉冲器,然后将脉冲器电极连接于患者迷走神经,通过脉冲刺激对迷走神经进行调控,达到控制癫痫的治疗作用,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5. 重复经颅磁刺激术:通过对大脑皮层发射脉冲磁场,从而对大脑的生物电活动、脑代谢及血流、脑功能状态进行调节,一般可作为癫痫的辅助治疗。

其他治疗

1. 癫痫持续状态:对于全面性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首选地西泮静脉注射治疗。

2. 生酮饮食治疗:低碳水化合物、高脂肪和适量蛋白质的饮食方式可升高患者酮体水平来控制癫痫。尤其适用于各年龄段儿童发作频繁的难治性癫痫综合征。

3. 对症治疗:癫痫发作常伴脑水肿、颅高压,选择合适的脱水剂降低颅内压。

预后

70%左右的患者用目前的抗癫痫药能有效控制发作,规则减量后50%左右患者终生不再发病。但是对于耐药性癫痫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可能欠佳,应仔细寻找病因,控制发作。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文章 似病非病,此乃心病

神经官能症(Neurosis)又称神经症,是一组神经机能性疾病的概括,患者通过各种辅助检查,往往查不出器质性病变。主要包括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疑病症、抑郁障碍、神经衰弱、癔症等。 神经官能症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近年来的遗传学和神经生化学的研究显示其发病存在一定的生物学基础,也可能与社会因素(教养方式、人际关系、负性生活事件)有关。 基本病因 1、生物因素 遗传:大量研究表明,神经官能症的发生存在着家族聚集现象。 其他:有些患者发病与神经递质有关。 2、社会因素 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与神经官能症的发生有一定关系。父母的温暖理解等情感支持,可使孩子感受到温暖和爱,生活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可消除抑郁等心理问题。但若父母严厉、惩罚、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拒绝否认等不良养育方式会使孩子在与父母的交流互动中得不到应有的支持,时间长了便会引起心理问题。 人际关系:夫妻关系不和、上下级不和、家庭成员关系紧张、同事之间存在纠纷等,均可使人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脑力疲劳、心理郁闷压抑,导致神经官能症的发生。 负性生活事件:有研究报告指出,患者发病前往往遭遇较多的负性生活事件,比如离婚、丧偶、失业等,这些事件具有不符合主观愿望、不可预期与不可控制的特点,容易造成严重的精神刺激,从而导致神经官能症的发生。 危险因素 性别:神经官能症在女性中的患病率高于男性。 年龄:有研究发现,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呈逐步增高的趋势,患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 60~79 岁。 文化程度:文化程度低者比文化程度高者患病风险增加。 人格特征:焦虑、强迫、冲动、多愁善感、孤僻、悲观、敏感等特质较明显的个体易发生神经官能症。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成为神经官能症的危险因素,常见的有激素类、洋地黄、抗帕金森病药物(如左旋多巴)、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钠、苯妥英钠)等。 临床表现 神经官能症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焦虑、恐惧、强迫观念和行为、对自身健康过分担心、抑郁悲观等。有些患者可伴有睡眠障碍以及头晕、头痛等自主神经紊乱相关症状。 典型症状 不同类型的神经官能症,其症状具有不同的特点,内容如下: 1、焦虑症 广泛性焦虑障碍在焦虑症中最常见,精神上的过度担心是核心症状。表现为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经常担心。其他症状包括搓手顿足、不能静坐、不停地来回走动等。 2、恐惧症 (1)场所恐惧症:主要表现为患者害怕处于被困、窘迫或无助的环境,在这些自认为难以逃离、无法获助的环境中恐惧不安。这些环境包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公交汽车、火车、地铁、飞机),在拥挤的人群或排队,剧院、商场、车站、电梯等公共场所,在广场、山谷等空旷地方,患者因而回避这些环境,甚至可能完全不能离家。 (2)社交恐惧症:显著而持续地担心在公众面前可能出现丢丑或有尴尬的表现,担心别人会嘲笑、负性评价自己,在别人有意或无意的注视下,患者就更加拘束、紧张不安,因此常常回避社交行为。患者可以意识到这种紧张和恐惧是不合理的,但是仍然设法回避相关的社交场合,在极端情形下可导致自我社会隔离,对必须即将的社交充满紧张不安,并在社交时有强烈的焦虑和痛苦,脸红、手抖、不敢和别人对视等,在尽可能完成必须的社交行为后就匆忙离去。 (3)特定恐惧症:患者害怕的对象多是特定的自然环境(如高处、雷鸣、黑暗)、动物(如昆虫)、注射、害怕感染某种疾病(艾滋病)等,为减少恐惧而采取回避行为。患者通常害怕的不是物体或情景本身,而是随之可能带来的后果,如恐惧驾驶是害怕交通事故,恐惧蜘殊是害怕被咬伤。这些恐惧是过分的、不合理的、持久的。患者通常愿意承认这些对象没什么可怕的,但并不能减少他们的恐惧。 3、强迫症 强迫症的基本症状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有些患者头脑中反复出现一些不合理的、缺乏现实意义的观念,患者试图去克制自己,但无法摆脱,如反复思考 1 加 1 为什么等于 2。有些患者每天会花 1~3 小时实施重复行为,比如反复洗手或洗衣服、反复检查是否忘记关门窗或天然气。 4、疑病症 患者对自身健康过分担心,反复纠缠于身体健康和疾病而无法解脱。轻者只是对正常身体感觉的过分关注和觉察,担心会罹患某种疾病;严重者则惶恐不安,对疾病十分害怕;极端者可以达到疑病妄想的程度。常伴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患者总是拒绝接受多位不同医生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疾病的忠告和保证,并频繁更换医生寻求保证,害怕药物治疗。 5、抑郁障碍 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抑郁悲观,患者常常诉说自己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整天愁眉苦脸、忧心忡忡。同时对各种事情都提不起劲,即使勉强去做,也体会不到以前愉快的感觉。其他的症状包括思维缓慢、注意力下降、难以忘记过去的糟糕经历,认为自己无价值、有缺陷、不值得人爱等。 伴随症状 1、有些患者可伴有睡眠障碍,包括早段失眠(入睡困难)、中段失眠(睡眠轻浅、多梦)和末段失眠(早醒)。 2、有些患者伴有头晕、头痛、心慌、心悸、胸闷、气短、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相关的症状。 3、有的则无精打采、疲乏无力、懒惰。 并发症 该病一般没有明显的并发症 相关检查 医生询问完病史后,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基本情况。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可能建议做血常规、血生化、胸片、心电图、脑电图、B 超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以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精神检查、躯体检查、神经系统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排除器质性疾病。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血生化、电解质等检查,主要目的是及早发现其他合并症,协助临床诊断和治疗。 影像学检查 如胸片、心电图、脑电图、B 超、头颅平片、头部 CT 及磁共振等检查,目的是排除器质性病变,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治疗原则 神经官能症的发生与心理社会因素常有很密切的关系,因此,心理治疗在神经官能症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常用的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以及森田疗法。同时辅以药物治疗,减轻不适。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神经官能症,除心理、药物治疗外,必要时医生可能会给予物理治疗。 药物治疗 1、抗焦虑药 苯二氮䓬类药物(BDZ): BDZ 可较快改善神经官能症患者的失眠和紧张不安等躯体性焦虑症状,建立起对治疗的信心,从而进一步缓解心理性焦虑症状。临床常用的 BDZ 如长效类的氯硝西泮等,中效类的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和劳拉西泮等。常见不良反应为困倦乏力和过度镇静,可出现某些运动协调障碍、发生记忆减退(可逆),并可导致药物依赖及撤药反应等。由于 BDZ 对胎儿有不良影响,孕妇绝对禁止使用。 非苯二氮䓬类药物:普萘洛尔为β受体阻断剂,有明确的抗焦虑效能,尤其对躯体性焦虑和期待性焦虑有良好反应,起效也很快。丁螺环酮和坦度螺酮属 5-羟色胺部分激动剂,为一类化学结构、药理和临床作用与 BDZ 不同的抗焦虑药。这类药物起效比 BDZ 慢,其优点是无 BDZ 的某些不良反应,不会对运动协调和记忆产生影响,也未见药物依赖;其抗焦虑而无镇静作用既是优点又是缺点,对于大多数伴有睡眠障碍的焦虑患者,可能难以接受。 2、抗抑郁药 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 5-羟色胺(5-HT)是一种神经递质,通常认为与抑郁、焦虑、强迫等症状都与其功能不足有关。常用的药物有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氟西汀等。常用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和性功能障碍。 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有文拉法辛,有报道称,应注意该药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使用剂量偏高时会出现血压升高。其他的有度洛西汀,其对躯体症状,特别是某些疼痛有效。 其他抗抑郁药:如曲唑酮、米氮平。曲唑酮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镇静、头晕,可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其特殊不良反应是极少数男性可出现阴茎异常勃起。 相关药品 氯硝西泮、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劳拉西泮、普萘洛尔、丁螺环酮、坦度螺酮、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氟西汀、文拉法辛、度洛西汀、曲唑酮、米氮平 手术治疗 临床上有部分功能严重受损,非常难治性强迫症患者可考虑精神外科治疗。国内目前仅有为数不多的神经外科中心进行该治疗。包括立体定向手术和脑深部电刺激。 1、立体定向手术 虽然部分患者有一定疗效,但容易造成不可逆损伤,副反应明显,术后症状反复,远期疗效不稳定等问题,很难达到较高的伦理要求,目前在临床上并没有得到广泛推荐。 2、脑深部电刺激 脑深部电刺激现用于治疗运动障碍,如帕金森病,它将来可能代替传统的精神外科手术,成为治疗严重、难治性强迫症的一种新型疗法。可能存在感染、出血、围术期头痛、癫痫等副作用和并发症的问题,目前在我国这项工作也只是刚刚起步。 中医治疗 针灸,中药如逍遥散、解郁丸等可作为抑郁障碍的辅助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其他治疗 1、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医生会帮助患者改变错误的认知,纠正其不良情绪和行为。在这一过程中,患者应尽可能放松。 支持性心理治疗:医生会向患者解释疾病相关知识,并通过倾听、劝慰、鼓励等技巧向患者传递积极情绪,使其树立信心,增强治疗的依从性。 森田疗法:基本原则是“顺其自然”。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各种症状的出现、接受自己现在所处的状态,并把注意力放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中,该学习就去学习,该聊天就去聊天,不要过分关注病情。 2、物理治疗 电抽搐治疗:电抽搐治疗是给予中枢神经系统适量的电流刺激,引发大脑皮层的电活动同步化,引起患者短暂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发作,对精神症状有治疗作用。可快速有效地治疗重性抑郁障碍,并可明显降低患者自杀死亡率。治疗后,患者能够正常工作,对生活影响较小。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此治疗是抑郁障碍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中度抗抑郁效果,短期内在改善抑郁症状和自杀行为方面均有效。最大不良反应是癫痫发作,另外还有头痛、刺激部位皮肤损伤和诱发躁狂等。 经颅直流电刺激:可作为抑郁障碍的辅助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治疗周期 受病情严重程度、疾病类型、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神经官能症的治疗周期存在个体差异。 一般预后 通过正规的心理和药物治疗,一般预后较好。若未接受正规治疗,病情可能会逐渐加重,患者的生活会受到影响。 危害性 本病有家族聚集倾向,有家族史者发病风险增加。 神经官能症可随着病情迁延而加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重度抑郁患者可出现自杀的观念,最终可能发展成自杀行为。 自愈性 一般不能自愈,需积极就医接受治疗。 治愈性 社交恐惧症由于病程较长,因此痊愈常常较晚,经过积极治疗一般在发病 25 年后痊愈。 强迫症病程一般是慢性进展的,其中有几乎一半的患者经治疗后可完全康复。 其余类型经过及时治疗,可使症状得到缓解。 复发性 自行减药、断药或间断服药者病情容易反复。 有家庭不睦、婚姻不美满等问题的患者易复发。

郑德

住院医师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141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牙痛不是病,疼起来真要命

牙痛是指牙齿、颌骨及其周围的疼痛,一般由牙周炎症、龋齿、外伤或其他因素引起。常见病因如下: 1.牙源性炎症 牙源性感染可由各种刺激因素触发,常见原因包括龋病、牙齿断裂、化学因素、细菌感染等,如牙髓炎、根尖周炎、牙外伤等。 2.慢性牙周病 通常慢性牙周病不会引起任何疼痛、肿胀、发热等一般由急性炎症引起。 3.智齿冠周炎 智齿冠周炎是指智齿萌出不全或阻生时,在牙冠周围软组织发生的炎症。相对于其他牙体组织,此部位的牙体更容易引起细菌和食物残渣积聚,继而引起炎症。 4.咬合创伤 咬合创伤由咬合力和牙周支持力之间不平衡造成,咬合力使牙周膜超负荷,使根尖区或受力一侧牙周膜纤维受压,导致牙齿疼痛和牙齿移位或根尖区骨吸收等情况。 5.上颌窦疾病 急性或慢性上颌窦炎可引起上颌骨组织炎症,出现牙痛。 6.三叉神经病 三叉神经病是较为常见的口腔外科神经疾病,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阵发性剧烈疼痛。刷牙漱口时均能引起疼痛发作。常被误诊为牙痛。 生理因素 牙齿结构的内因和过大的咬合力等外因引起牙隐裂;牙齿唇颊面受到拉应力,造成楔状缺损。 药物因素 充填材料(磷酸锌粘固剂)、酸蚀剂和粘接剂、消毒药物如硝酸银和酚类药物 环境因素 牙本质过敏是在大约 15%的人群中发生的一种尖锐、持续牙齿疼痛的现象,其起因包括过冷、过热饮食,牙体预备、充填材料和抛光产热、电流、激光等。 生活方式 食物影响:当食物残渣,特别是高纤维状食物,如牛肉、杏仁等滞留在两颗牙齿之间,并在咀嚼过程中被推入牙龈时,就会发生挤压性疼痛。 1.体格检查 (1)临床检查:一般通过扪诊、叩诊、视诊、冷诊、热诊、牙髓活力检测等方式,从口、下颌、面部、颈部等部位进行逐步检查,然后将所有信息整理并用于临床评估,对病因进行初步诊断。 (2)咬合关系检查:咬合关系检查临床上主要应用于颌骨骨折、移位、牙周病异常情况的排查,因为以上原因可能成为引起牙体疼痛的诱因。 2.实验室检查 纸浆敏感性测试:通常用脱脂棉拭子喷氯乙烷作为冷测试剂或用电动纸浆测试仪,对存疑的牙本质过敏区域进行局部刺激,从而检测牙体组织的敏感性。 3.影像学检查 (1)X 射线检查:针对不明性牙痛患者,可能对口腔组织进行全方面 X 光摄片检查,排查已经累及牙髓、根尖、牙龈、颌骨等内部组织的病理性改变。 (2)锥体束(CB)CT 扫描: CBCT 扫描产生的视图,可用于进一步评估整个口腔、颌骨、颅骨等骨骼系统组织状况,识别牙体骨折后引起的疼痛症状。 (3)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此检测可以观察口腔内部组织血液微循环状况,观察病症对局部牙体组织血液微循环的影响。 4.其他相关检查 (1)纤维鼻咽喉镜检查:对于疑似鼻腔、咽喉等部位病变所引起的非牙源性疼痛,可通过纤维鼻咽喉镜检查,排查鼻窦炎症的可能性。 (2)心电图:部分非牙源性疼痛,可能是心脏疾病的前兆。对伴随牙齿麻木、下颌发紧、胸闷、胸疼等症状,应配合心电图检查,排查心脏病的可能性。 牙痛的治疗取决于引起疼痛的原因以及损伤程度。通常,牙源性牙痛的最佳治疗方法是清除所有的感染或腐烂组织,并尽可能地修复损伤组织,以保护裸露敏感区域。对于牙齿上的浅龋,牙医可以消除龋洞内腐败坏死组织,并用填充物密封牙齿。如果损伤组织已累及牙髓,牙医可能需要采取开髓引流术,炎症控制后进行根管治疗。对于非牙源性牙痛,则需要结合患者的实际病因进行对症处理。 1. 冷敷疗法:使用冰袋对疼痛处进行冷敷,可帮助减轻牙齿疼痛,尤其是因受伤或牙髓炎而导致的牙痛。 2. 漱口疗法:可以选用盐水或漱口水漱口清洁口腔,以减少肿胀,促进伤口愈合。盐水或漱口水含漱约 30 秒钟,然后吐出。 3. 大蒜贴敷:首先将一瓣新鲜的大蒜压碎,然后与少量盐混合,将混合物涂在患牙上。蒜素化合物可以起到抗炎杀菌等功效。 1.药物治疗 (1)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青霉素钠、甲硝唑等。针对牙源性炎症引起的牙痛,可选用广谱性抗生素进行抗炎治疗,控制炎症进一步扩散。 (2)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对乙酰氨基酚等。对于各类型病因引起的牙齿疼痛、肿胀,均可选用非甾体类药物,起到缓解、改善症状的作用。 (3)外用药物:如速效牙痛宁酊、樟脑苯酚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通过选用外用药物对患处进行局部冲洗或用药,可以快速控制牙周组织内的细菌,改善局部病变引起的不适感。 2.手术治疗 (1)填充修复术:主要适用于轻度或中度龋齿患者,通过对受损牙体进行填充修复,可以恢复牙体正常的功能。填充物包括复合树脂、陶瓷、银汞合金等。但是若患者存在牙体炎症的情况,需要对炎症进行控制治疗后,才进行此类治疗。 (2)拔牙术:部分牙齿严重腐烂,以致无法修复,必须将坏牙在炎症控制后拔除。随后可以使用各种形式的义齿修复缺失的牙齿。 (3)根管治疗术:炎症或其他类型病变已累及牙髓组织,先需要进行开髓引流术或拔髓术。炎症控制后,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术。部分患者通过此项治疗,可保存严重损坏或感染的牙齿组织。 (4)牙脓肿切开引流术:对于牙周局部感染引起的脓肿牙齿,通常需要进行切开引流处理,然后进行牙周后续治疗。 (5)植牙术:将种植体植入牙槽骨内,并最大程度地恢复患者的牙齿正常功能。 1. 日常饮食结构中,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米汤等,减少对病变牙体组织的刺激。避免过冷或过热的食物,因为过冷过热的食物可能使疼痛加剧。另外,减少使用受损牙体的频率,降低其发生二次损伤的风险。 2. 定期使用漱口液或淡盐水进行漱口,可以有效减轻口腔炎症所引起的疼痛、灼热、红肿等症状。 3. 睡前使用冰袋局部冷敷患处,不仅可以减轻疼痛感,还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 1. 为了保持牙齿坚硬,避免用牙齿对冰块、坚果壳等硬物进行咬合,否则会增加牙齿破裂的机会。 2. 尽量减少含糖量高的食品或饮料,以减少蛀牙风险。避免饮用碳酸性饮料,以减少牙齿敏感和蛀牙的发生概率。 3. 每餐后和睡觉前用氟化物牙膏刷牙,持续至少 2 分钟。进食后使用清洁牙线清洁牙齿之间和牙龈线下方的残留物。 4. 禁止吸烟,烟草中的某些物质可以使牙齿问题加速恶化。定期进行牙齿检查,可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防止严重后果发生。 牙痛应及时就诊,去除病因,缓解症状 除牙痛应该尽早就医外,出现局部肿胀、出血、灼热、咀嚼困难等迹象,应立即就医。 1. 疼痛感仅出现于口腔局部,无其他不适感,可及时到口腔科进行就诊。 2. 如果疼痛感首先出现于一侧面部,并逐渐扩散至口腔部位,可到神经内科或口腔科进行就医检查。 3. 若除牙痛外,还出现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可到耳鼻咽喉科就诊检查。 4. 牙痛伴随牙体发麻、颌部发紧、胸闷胸疼等,应该到心内科进行就诊检查。

郑德

住院医师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139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过年亲友聚一桌,切记酒菜不贪多

急性胰腺炎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急性炎症。 大多由胆石症、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引起。具体病因如下: 1. 患有胆石症等胆道疾病: 占 50%以上急性胰腺炎患者因胆石症等胆道疾病所引发,称胆源性胰腺炎。 2. 饮酒: 是急性胰腺炎常见病因之一。酒精与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同时摄入,导致胰液和胰酶分泌大量增加,超过胰管承受的压力。 3. 代谢性疾病: 可与高钙血症、高脂血症等病症有关。 4. 十二指肠液反流: 当十二指肠内压力增高,十二指肠液可向胰管内反流,造成胰腺腺泡破裂,胰酶进入胰腺间质而发生急性胰腺炎。 5. 其他: 肿瘤、药物、外伤、感染、妊娠等可以导致胰管梗阻或破裂,从而发生急性胰腺炎。 增加患病的因素: 长期喜欢吃油腻食物,长期喝酒、暴饮、暴食,以及长期服用噻嗪类利尿药、硫唑嘌呤、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等都可引起急性胰腺炎。 1. 急性腹痛: 本病起病急骤。腹痛多位于上腹部,以剑突下为中心,可偏右或偏左,有时为整个上腹部疼痛。腹痛呈持续性,可同时伴背痛。因胆道疾病原发而致的急性胰腺炎,腹痛可起自右上腹,有的放射到肩部,疼痛通常均较剧烈。 2. 胃肠道症状: 本病在腹痛的同时,往往有恶心、呕吐、上腹部胀满感等,发展到一定时候,可出现腹胀,有的病例上腹胀闷、难受的感觉甚至较疼痛更突出。 3. 发热: 可有轻度发热,一般会持续 3-5 天,如果发热时间长或高热,应考虑是否有继发感染。 4. 休克: 常发生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可有躁动不安、皮肤湿冷等症状。 可有心率不齐、血压下降,严重的急性胰腺炎可有腹水、肋周或脐周皮肤青紫。 1. 消化道出血: 主要是由于溃疡或黏膜损伤等原因所致,患者可以表现出呕血、便血等现象。 2. 感染: 比较严重时可导致败血症,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混合菌感染为主,患者有时可有发热现象,可以通过抗生素进行医治。 1. 血清淀粉酶测定: 通过该检查可以确定患者是否存在该疾病,患有该疾病的患者血清胰淀粉酶可出现异常的情况,一般是要高于正常值 3 倍以上。 2. 腹部 B 超: 可以明确知道患者是够存在胰腺肿大,胰内及胰周围回声是否存在异常,可以更好的判断出疾病的严重程度。 3. CT 显像: 通过该检查可检测有无胰周积液以及胸腹腔积液,从而帮助医生明确疾病的严重程度,以及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4. C-反应蛋白: 主要是检查 C-反应蛋白有无异常,如果 C-反应蛋白出现明显增高的情况,则可高度怀疑急性胰腺炎,并根据增高程度判断疾病严重程度。 1. 急性胆囊炎: 两者均会导致患者出现腹部疼痛、发热等症状,主要通用过 B 超检查和血淀粉酶的检查进行鉴别,急性胰腺炎的 B 超可见胰腺肿大、边界不清,而急性胆囊炎 B 超检查并没有胰腺的结构异常;还有急性胆囊炎患者检查血淀粉酶是无异常的,而急性胰腺炎显示增高。 2. 胆道蛔虫病: 该疾病也可引起患者出现腹痛以及发热等表现,部分患者可通过大便常规进行区分,因该病大便常规检查可见蛔虫卵,而急性胰腺炎则没有虫卵的发现;或者通过超声检查,因为胆道蛔虫病可见蛔虫的体腔在胆道内呈条状的无回声区。 3.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该病的患者多数是存在溃疡史的,而且患者出现的腹痛多呈连续性的刀割样痛,与急性胰腺炎最大的不同是腹痛并不一定发生在餐后,因此可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进行鉴别。 急性胰腺炎应积极去除病因和避免诱因,防止休克,改善微循环、解痉、止痛,抑制胰酶分泌,抗感染,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常见药物: 哌替啶、奥曲肽 、奥曲肽抑肽酶 1. 抑制胰腺分泌: 早期可用抑肽酶,本药能抑制胰蛋白酶及糜蛋白酶,阻止胰脏中其他活性蛋白酶原的激活及胰蛋白酶原的自身激活,但如出血坏死已经形成,其作用就很有限。 2. 解痉止痛: 应定时给以止痛剂,静脉内滴注 0.1%的普鲁卡因,定时将杜冷丁与阿托品配合使用,禁用吗啡。另外,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甘油等可在剧痛时使用,特别是年龄大的患者使用。 3. 抗感染: 合并感染时,应积极应用广谱抗生素治疗,如第三代头孢类药物等。 4. 哌替啶: 腹痛剧烈的患者,可以给予哌替啶进行止痛。 5. 奥曲肽: 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可以选择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等抑制胰酶的分泌来进行治疗,是目前治疗胰腺炎的主要药物。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内科治疗效果较差,死亡率甚高,可考虑手术治疗。当前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手术方法包括胰包膜切开减压术、胰腺坏死组织清创术、规则性胰腺切除术等。 急性胰腺炎的病死率约 10%,出现呼吸功能不全或低钙血症时,提示预后不良。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的病死率达 50%或更高,经过手术治疗后可使其降至 20%左右。 1. 积极除病因和避免诱因,例如戒酒、不暴饮暴食、治疗高脂血症等。 2. 治疗胆道疾病,胆石症在急性胰腺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因此,有急性胰腺炎发作病史的胆石症病人,应择期行胆囊切除和胆总管探查术。 3. 积极锻炼,维持健康体重,防止超重或者肥胖。

郑德

住院医师

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1394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