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间神经痛
【概述】
肋间神经痛是指一个或几个肋间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临床多见为继发性肋间神经痛,原发性肋间神经痛极少,其病因不明。继发性肋间神经痛根据损害部位分为根性和干性肋间神经痛两类,根性神经痛是病变累及胸部脊神经根,而干性神经痛病变只累及肋间神经。
【病因】
3.肿瘤 椎管内外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特别是髓外瘤,常因压迫神经根产生肋间神经痛。
6.代谢性疾病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骨质疏松等。
7.物理或化学性损害 乙醇中毒、对神经有害药物直接注射到神经上、意外触电和放射性损伤等。
【临床表现】
疼痛沿肋间神经走行方向,从背部胸椎放射至前胸或腹部,呈半环形带状。疼痛表现为阵发性或持续性针刺样、刀割样或电击样,发作时常伴有病变神经区域肌肉痉挛,深呼吸、咳嗽、打喷嚏时可加重,常有束带感。病变一般为单侧单支。
【体格检查】
病变的肋间神经支配区域皮肤感觉过敏和/或减退,相应节段的胸椎棘突棘间和棘突旁压痛和叩击痛,或诱发放射性电击样疼痛,相应的肋骨下缘压痛。继发性肋间神经痛可同时合并原发疾病的体征。
【辅助检查】
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主要用来确诊原发疾病和进行鉴别诊断。X线检查可以显示胸椎和肋骨的改变,CT和MRI对较小的骨质破坏和椎管内病变有更好的诊断价值,特别适合X线片无改变,但根性症状显著的患者。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疼痛发生在肋间神经分布区域,自胸背部向胸腹部放射性的针刺样或刀割样疼痛,肋间神经分布区域皮肤感觉过敏和/或减退等特征可以诊断。肋间神经痛的致病原因很多,应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病因诊断,确定原发病。应与心绞痛、心肌炎、胸膜炎、肝胆胰腺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
原发性肋间神经痛主要是对症治疗,而继发性肋间神经痛首先应明确病因诊断,在对病因治疗的同时,进行对症治疗。
1.药物治疗 根据疼痛程度和疼痛性质,选用或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阿片类药物、抗癫痫类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等。
2.神经阻滞治疗 对于疼痛剧烈或慢性顽固性肋间神经痛患者,采用神经阻滞治疗非常有效。包括痛点阻滞、肋间神经阻滞、胸椎旁神经阻滯和胸部硬膜外腔阻滞等。肋间神经阻滞同时也可以作为诊断性阻滞方法,以鉴别脊髓或内脏疾病引起的疼痛。
3.抻经毁损治疗 对于慢性顽固性肋间神经痛,口服药物效果不佳,神经阻滞效果好但维持时间较短的患者,可采用射频热凝或注射无水乙醇、多柔比星等进行神经毁损治疗。包括肋间神经毁损、胸神经根或背根神经节毁损。
4.物理治疗 经皮电刺激、激光、红外线、超声波、超短波等均有一定的镇痛效果。
【康复和预后】
本病预后良好,常会复发
向本文作者提问

潘明晖副主任医师自营医生
东港市中心医院疼痛科
好评100%|接诊量7182|响应时长173分钟
擅长:头痛、颈椎病、胸椎小关节紊乱、腰间盘突出、肩周炎、膝关节炎、癌痛、以及与疼痛相关的心理治疗,焦虑患者的亚健康治疗,疼痛患者的康复理疗。
¥60起
问医生
#肋间神经痛
阅读数 3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多种原因导致肋间神经出现炎症反应表现为胸肋间带状疼痛,咳嗽、深呼吸可加重治疗应针对原发病的病因来制定治疗方案简介肋间神经痛(intercostalneuralgia),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受,主要是指肋间神经根由于各种原因(如糖尿病、胸椎病变、老年人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胸段脊膜炎等疾病)导致的损伤现象,肋间神经受到疾病产生的刺激及压迫后,出现的炎性反应。表现为胸部肋间,或腹部呈带状疼痛的综合征现象。治疗主要是针对引起肋间神经痛的原发病,来制定的病因治疗。症状表现:肋间神经痛发病时,可见疼痛(呈刺痛或烧灼样痛)由后向前、沿肋间神经走向呈半环形。咳嗽、深呼吸或打喷嚏时疼痛加重,疼痛多发于一侧的某支肋间神经。诊断依据:临床医师首先要根据疼痛的特征分布,再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如胸肋间刺痛、灼痛、压痛,咳嗽、深呼吸、打喷嚏时疼痛加重),以及实验室检查明确原发病症(如糖尿病、肾炎、胸椎椎间盘突出等)综合做出诊断。肋间神经痛有哪些类型?原发性肋间神经痛:发病原因明,临床上极少见。继发性肋间神经痛:多由病毒感染、物理损伤、压迫刺激引起。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的发病率国内暂权威数据。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一般对疼痛症状予以镇痛药物或针灸治疗。但易复发,需对引起肋间神经痛的原发病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