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贾丹丹

帕金森病的那些事儿(十三):左旋多巴的“正确打开方式”

帕金森病的那些事儿(十三):左旋多巴的“正确打开方式”

帕金森病的六大类治疗药物中,左旋多巴复方制剂无疑是最基本、最重要又最有效的药物,性价比最高。但如果不当使用,将会带来明显副作用。为使广大帕友掌握左旋多巴复方制剂的正确使用方式,利用好手中的这件“武器”,我将就此药使用注意事项及技巧,向大家做详细介绍。
 1、用药原则及注意事项如下:
① 初始应从小剂量开始,缓慢递增,争取最小剂量能达到最满意的效果,避免副作用的发生。
②  不盲目加药,不擅自停药,以防撤药综合征发生,并应终生服
药。单药治疗效果不佳,可适当联合用药。
③  个体化治疗,用法用量个体差异大,需遵医嘱服药。
④  主要副作用为恶心、呕吐,低血压以及症状波动、异动症和精神
症状等。
⑤ 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慎用,闭角型青光眼、精神病患者禁用。
2、服用左旋多巴的小细节:
①服药时间:因左旋多巴口服后,绝大部分在肠粘膜、肝和其他外周组织被多巴脱羧酶脱羧形成多巴胺,仅1%左右左旋多巴能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发挥疗效。因为进食后,影响其胃排空,导致在外周分解增多,药效不佳。所以建议可耐受情况下,空腹服用(即餐前1小时),如若不能耐受,便于餐后1.5小时服药。
 ②食物种类:因左旋多巴吸收受蛋白质影响较大,故在服药期间,尽量减少蛋白质的摄入。
如您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症状波动剂(剂末现象、疗效减退、开关现象)或出现异动症、冻结步态,考虑出现了左旋多巴复方制剂的副作用,应及时联系您的主治医生调整左旋多巴的剂量。
当出现药物疗效不佳或副作用较多时,可进行必要评估,行脑深部电刺激(DBS)治疗,也称脑起搏器治疗,但术后仍需使用左旋多巴。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帕金森病的那些事儿(四):帕金森病=运动障碍吗?易被忽略的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肢体抖动、动作变慢、肢体僵硬不灵活及姿势步态的异常,其实帕金森病患者也存在一系列非运动症状,而且非运动症状常常早于运动症状很多年出现,根据非运动症状可能早期诊断帕金森病,提前对其进行干预。所以帕金森病的临床症状不能仅仅简单的认定为运动障碍,即帕金森病≠运动障碍。 在我的诊室,曾经一例帕金森病患者说:“我得了帕金森病。我希望医生治疗这些最困扰我的症状:睡眠障碍、疼痛,然后才是运动障碍”。综上说明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是患者一直未被满足的需求。尽管大家可能对这一系列的非运动症状并不熟悉,但它确确实实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困扰着患者的日常生活。所以早期正确识别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非常重要,因为非运动症状是可以治疗的。 帕金森病的非运动症状包括以下几方面: 焦虑抑郁:是很常见的,患者常常表现为心烦意乱、坐立难安,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易疲劳。 感觉异常:患者可表现为嗅觉的减退,患者对气味刺激敏锐性减退,80%-90%的帕金森病患者存在,可发生在运动症状之前,具早期诊断价值,明显嗅觉障碍更提示帕金森病的诊断。此外 60%-70%患者还经常会诉说颈部、脊柱旁、腓肠肌、关节等部位的疼痛。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患者出现明显的便秘,大便干结费力,这常常困扰很多帕金森病的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同时也包括多汗、油脂面容、小便尿频尿急、性功能减退以及体位性低血压等。 睡眠行为异常:患者可表现为白天睡眠过多、夜间入睡困难及频繁觉醒,有些患者在夜间还表现为睡眠中讲话、尖叫、呻吟,同时伴随一些肢体的异常动作,包括打拳、踢腿、从床上跌落等,并且有些患者及其伴侣也会因此受到伤害。 认知功能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注意及执行功能的减退,有时会出现幻觉,其中视幻觉最多见。 帕金森病患者早期出现的非运动症状极易被漏诊和误诊,需加强早期识别、尽早干预,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贾丹丹

主治医师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139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什么是帕金森病?

今年 4 月 11 日的“世界帕金森病日”马上就要来临了。在“世界帕金森病日”前夕,我想通过一些科普小文分享关于帕金森的那些事儿,促进大家对于帕金森病的认识,从而能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让我们的帕金森患者都能更有质量的生活。如果能起到一些作用,我认为这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在具体介绍帕金森病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帕金森病的由来。1817 年,英国伦敦内科医生 James Parkinson 首次报道了 6 例颤抖症状的疾病,并发表了一篇名为《震颤麻痹》的论文,引起研究学者的关注,后来为了表彰他的贡献,就使用这位名为 Parkinson 的医生的名字命名了 Parkinson's disease,也就是今天我们翻译后的帕金森病。 在社会老龄化的今天,帕金森病对老年人的影响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我国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帕金森的患病率为 1700/10 万。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将近 300 万的帕金森病患者,占全球帕金森病患者的一半,是世界上帕金森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尽管我国的帕金森病患者很多,但就诊率仅为 40%,由于漏诊、误诊等原因,在这 300 万帕金森病患者中,能够真正被诊断和治疗的,不到 50 万人。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提升大家对于这个疾病的了解和认识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帕金森病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呢?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缓慢进展的中老年神经退行性运动障碍性疾病,是由生成多巴胺的神经元变性缺失引起的,导致这一病理改变的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清楚,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等均可能参与帕金森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过程。帕金森病以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显著特征。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包括了运动迟缓、肢体震颤(抖动)、肢体强直及姿势步态的不稳;而非运动症状包括了焦虑抑郁、嗅觉减退、便秘、睡眠行为异常等。中晚期患者出现明显运动障碍,生活不能自理。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临床症状及体征。临床上一般的辅助检查多无异常改变。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左旋多巴制剂仍是帕金森病最有效的治疗药物。手术治疗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及良好的护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尽管目前的治疗手段虽然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阻止病情的进展,也无法治愈疾病,但有效的治疗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帕金森病患者的预期寿命与普通人群并无显著差异。也即罹患帕金森病并不影响患者的寿命。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罹患这一疾病的名人并不少见,比如:拳王阿里、凯瑟琳·赫本、巴金及陈景润等等。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会陆续详细的向大家介绍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

贾丹丹

主治医师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137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帕金森病的那些事儿(三):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表现。

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最具辨识性,也最为大家所熟知,尤其是静止性震颤,也就是常说的“手抖”。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的是:直接认为帕金森病=手抖或者手抖=帕金森病,都是不正确的,关于这一点,我将在以后的文章中详细介绍。 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包括以下四方面: ①运动迟缓:表现为在日常生活中,穿衣、刷牙、起身、行走、系鞋带及系纽扣等动作缓慢;面容呆板,“面具脸”;语速变慢,语调变低;字越写越小等。 ②静止性震颤:表现为拇指和食指呈“搓丸样”动作或“数钞票样”动作,下颌和腿部也可以出现颤抖。这种颤抖静止状态下出现或明显,在疾病早期,运动时反而减轻或消失,紧张或激动时抖动加剧,睡眠后消失。 ③强直:表现为四肢沉重感及僵硬不灵活,活动关节困难。在临床工作中,患者常常描述为具有“迷惑性”的“无力”或“双腿像灌满铅一样”,甚至可能描述为“麻木”,其实就是肢体的僵硬不灵活“惹得祸”。 ④姿势步态异常:患者颈部及躯干呈弯曲姿势,身体前倾,行走时手臂不能自由摆动。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迈步后,以极小的步伐越走越快,不能及时停住,状似慌张一样,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慌张步态,也叫做前冲步态。 大家对于上述极具特征性的运动症状了解清楚了吗?当您身边的家人、亲属或朋友出现从椅子上起立困难、字越写越小、语音变小、语调变低、容易跌倒、面具脸、碎步前冲、肢体动作缓慢及颤抖等其中的三项及以上时,建议您去神经内科进行进一步检查予以明确。

贾丹丹

主治医师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1372 人阅读
查看详情
相关问诊

20年脑梗患者,腿脚不好,记忆力差,说话不清楚,求问治疗方案。患者男性70岁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总交流次数:73

医生建议:患者患有脑梗后遗症,建议进行认知功能评估,使用多奈哌齐和银杏叶提取物改善认知功能,同时注意血压控制,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注意生活调养,待天气暖和后及时就医。

贾丹丹

主治医师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查看详情

打完两针新冠疫苗后,现在18岁,想确认是否能接种第三针以及接种的注意事项。患者女性18岁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总交流次数:9

医生建议:根据您的情况,您已经可以接种第三针新冠疫苗,因为距离第二针已超过半年。接种时请确保身体状况良好,接种后注意观察反应,保持休息和水分摄入。如果有任何不适,要立即向医疗人员求助。请按照当地卫生部门的指导进行接种。

贾丹丹

主治医师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查看详情

我最近失眠,想知道江苏天士力文飞这个药是否常见,能否通过快递获取?

就诊科室:神经内科

总交流次数:12

医生建议:根据您的描述,您可能患有失眠。建议您就近医院开具处方,获取相应的药物。如果无法获取江苏天士力文飞,可以考虑使用其他的镇静安眠类药物。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刺激等,也对改善睡眠有帮助。

贾丹丹

主治医师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