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肠息肉,你最想知道的9个问题!(3)

4、长了息肉会有哪些表现?

大多数体积较小的息肉没有症状,只是在肠镜检查或腹部手术时候发现;
 
当息肉长大后可能有以下表现:
 
1.典型症状
 
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
 
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
 
2.其他症状
 
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症状。
 
3.诊断依据
 
①便血或黏液脓血便史。
 
②肛诊或肠镜发现息肉。
 
③钡灌肠见多少不一充盈缺损。
 
④ 病理检查可确诊。
 
5、哪一种肠息肉容易发生癌变?
我们会将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
 
肿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
 
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常发生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
 
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腺瘤性息肉可分为三种类型:
 

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见。

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变机会,是癌前病变,应积极处理。大肠腺瘤演变成癌所需的时间为5~15年。并非所有腺瘤都会发生癌变。

大肠腺瘤癌变的影响因素包括:

腺瘤大小、数目、组织病理学类型、大体类型、不典型增生程度及腺瘤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

向本文作者提问
吴俊民·住院医师
吴俊民住院医师三甲不可处方
南昌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3|响应时长4分钟
擅长: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胃肠炎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肿瘤 胆囊炎 胰腺炎 胃食管反流病 消化道出血 功能性胃肠病等
¥5
问医生
#诊断#消化内科#肠息肉#肠息肉
阅读数 3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主要症状有便血、腹泻、腹痛、消化良等大多数肠息肉以内镜下切除为主,严重者需切除部分肠管治疗肠息肉复发率高且易癌变,需定期监测与复查简介各种原因导致的消化道黏膜上隆起的病变,肠息肉是一种肠粘膜表面异常生长,且向肠腔内突出的异常组织,经长期肠道刺激后,肠息肉有出血、癌变的可能;小息肉常伴有临床症状;息肉渐大后,常可出现反复发作的腹部隐痛、黑便或血便、腹胀、腹痛、排便异常等肠道症状;也可诱发肠套叠(指肠管套进了另一段肠管内)、肠扭转。在治疗上,大多数肠息肉以内镜下切除为主,严重者需切除部分肠管。症状表现肠息肉患者多数起病隐匿,大多数任何症状,只有少数患者可以出现腹痛、腹泻、腹胀、出血,消化良等相关非特异性表现。消化良的表现有时存在,结肠息肉巨大者可引起肠套叠、肠绞痛。直肠息肉最常见的特征是出血,出血过多或长期慢性失血可诱发贫血症状。此外,息肉可脱出至肛门外。大的绒毛状腺瘤可导致水泻并发水、电解质紊乱。诊断依据该病依靠患者病史、家族史、症状及指检、肠镜、钡剂灌肠或组织学检查可做出诊断。对直径大于4cm的硬息肉,术前可做经肛门超声检查,判断肿块侵犯的深度。肠息肉有哪些类型?息肉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按组织学分为:腺瘤性息肉与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绒毛管状腺瘤。非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息肉、儿童型息肉(滞留性息肉)、其他。根据息肉与肠壁的关系可分为:带蒂息肉、亚蒂息肉和广基底息肉。按照发生的部位可分为:直肠息肉、结肠息肉、十二指肠息肉按照数目,可分为:单发和多发性息肉。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属于消化道常见病变,临床上以结肠和直肠息肉最常见。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本病的预后与息肉的数目、大小、类型、部位、形状、治疗手段和病理结果有关。治疗后,部分患者有很高的复发率。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是
吴俊民·住院医师郭鹏主任医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