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底骨折什么时候选择手术?

          颅底骨折多为颅盖骨折的延伸,大多是线形骨折。骨折可局限一个颅窝,也可延伸至两个颅窝。单纯性颅底骨折多不需要特殊处理。只有出现凶猛出血、严重脑脊液漏、脑组织经颅底裂口疝出或合并颅神经损伤时才应尽早手术治疗,特别是合并第Ⅱ、Ⅲ对颅神经损伤者,视神经管减压是治疗管内段神经损伤的首选方法。由于颅底与硬脑膜粘连紧密,骨折时易使硬脑膜撕裂;骨折后极易使蛛网膜下腔与外界相通,而形成脑脊液耳漏或鼻漏,容易引起逆行性感染,应视为开放性颅脑损伤。大多数脑脊液漏患者可经保守治疗或腰大池脑脊液外引流等治愈。但对于脑脊液漏较明显,影像学骨折有错位,估计短期内不可能愈合者应积极尽早手术而不应单纯寄希望于保守治疗。

         颅底骨折合并颅神经损伤也较常见,常见为嗅神经、动眼神经和面神经损伤;大多数颅神经损伤都可经保守治疗逐渐恢复。但目前认为明确有视力丧失或影像学明确有视神经卡压需急诊行视神经减压手术以挽救视力。由于大部分患者入院时处于昏迷状态,不能配合检查视力错过了宝贵的治疗时机。我们对于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均同时加做视神经CT薄层扫描,配合临床检查可明显提高视神经损伤检出率,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

        外伤所致颅底骨折伴耳鼻出血在临床上较常见,一般仅需止血对症治疗,1周内出血可自行停止。但对于难以控制的大出血以及反复鼻出血、突眼或伴局部杂音等情况应注意鉴别出血原因。颅底骨折大出血多为颅骨骨折线损伤穿过颅底的动静脉或静脉窦所致,颅底骨折累及颈内动脉、蝶腭动脉、筛动脉,可引起外伤性动脉性鼻出血,其出血来源主要是颈外动脉分支、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或假性动脉瘤。从头部外伤到出现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时间可在伤后几小时至数月,但大多在1个月以内.颈内动脉海绵窦瘘一般都为直接的高流速的瘘,首选血管内栓塞治疗。原则以闭塞瘘口。保持血管通畅为好。

       总之,颅底骨折大多不需要处理,但在出现明确并发症时,应注意及时判别并发症的类型及其严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正确治疗措施,大多患者预后良好。

向本文作者提问
彭小江·主治医师
彭小江主治医师自营医生可处方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好评100%|接诊量4520|响应时长37分钟
擅长:1、常见外科损伤,各种类型脑出血,轻重度颅脑外伤,颅脑肿瘤,脑血管疾病,脑积水的诊治 2、蛛网膜囊肿,头外伤后综合征(如器质性精神障碍),原发与继发性癫痫,脊髓内病变等疾病诊治
¥29
问医生
#概述#病因治疗#颅底骨折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颅底骨折已线性为主,多数由颅盖部骨折线向下延申至颅底形成。典型症状为头痛、熊猫眼征、脑脊液外漏等,治疗方式分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并发严重脑损伤或继发颅内感染者,预后较差简介颅底骨折是指骨折线延伸至前颅窝、中颅窝或后颅窝底部的骨折,可局限于某一颅窝,亦可横行穿过两侧颅底或纵行贯穿前、中、后颅窝。颅底骨折多由相对高速的创伤引起,这意味着撞击部位一定在颅底,对颅骨任何部位的严重作用力,都有可能会向下辐射并破坏颅底的骨完整性,造成颅底骨折。常见症状包括头疼、双侧眶周瘀斑(熊猫眼征)、脑脊液外漏(脑脊液经鼻溢或耳溢出来)、鼓膜穿孔、面神经麻痹、眩晕等。治疗上多采用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方式,预后多与骨折的严重程度有关。合并有严重脑损伤或继发颅内感染者,预后较差。症状表现:典型症状表现为头疼、熊猫眼征、脑脊液外漏等。诊断依据:通过明确患者是否有创伤史及体格检查,可初步进行诊断;通过影像学检查可明确骨折类型和骨折延伸的范围,明确诊断颅底骨折。前颅底骨折,因其位置骨折线小,通常影像学易发现。“熊猫眼征”可作为前颅底骨折唯一临床证据。颅底骨折有哪些类型?根据骨折发生部位可分为:颅前窝骨折颅中窝骨折颅后窝骨折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颅底骨折约占颅脑骨折的19%~21%[1]。是否可以治愈?本病可以治愈。闭合性损伤时,一般骨折需特殊治疗,经卧床休息,多数脑脊液漏能在两周左右自行停止,预后良好。合并有严重脑损伤或继发颅内感染者,预后较差。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彭小江·主治医师张道俭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