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不仅要防高,还要防止波动
我们都知道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严格的控制血糖是避免并发症的唯一途径,因为糖尿病的慢性血管并发症不仅与长期高血糖有关,而且与血糖波动性的增加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血糖波动性越大,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就越高,预后越差,甚至它比长期高血糖更可怕,比如有些糖尿病患者就很不解,明明自己平时的血糖水平一直控制的很好,可最后还是“逃不开”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困扰,问题可能就出在了血糖波动上。
什么是血糖波动?
血糖波动是指人体内血糖水平在峰值和低谷之间变化的不稳定状态,事实上,普通人的血糖值也并非恒定不变的,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比如餐前、餐后,或者是两天里的同一时间,血糖往往都有一定程度的波动,只是波动幅度不大,血糖曲线相对平缓,因为人体可以通过自身神经内分泌系统来调节,一般人体一天内的血糖波动幅度应小于2-3毫摩尔/升。
如果空腹血糖超过6.2毫摩尔/升,餐后两小时的血糖超过7.8毫摩尔/升,这些人就要小心了,这是血糖受损,属于糖尿病前期,应及时干预。
影响血糖波动的因素
1、饮食不合理。
过多摄入高油、高脂食物,会使得胰岛不能很好地分泌胰岛素,从而引起血糖升高。高血糖患者的饮食应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同时进餐要有规律、少吃零食、不喝饮料。
2、作息不规律。
熬夜、睡眠质量不佳等,都会引起反跳性高血糖,而长期的生活不规律、身体疲惫,还会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3、运动不当。
合理的运动可以起到恢复糖代谢、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作用,如果饮食过量、运动不足,血糖必然会上升,但过度或高强度的运动也会引起低血糖。
4、情绪变化。
当人出现情绪波动、焦虑状态时,会使血糖升高,影响到人体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使血糖控制更加恶化。
5、用药不规范。
糖尿病患者应遵从医生处方,按时服药或打胰岛素,不可私自减少或增加药量,否则会导致血糖的急速升高或发生低血糖。
血糖波动的危害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分泌功能较差,容易出现血糖波动的情况,而这种波动对糖尿病的症状、血糖控制以及未来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都有较大的影响。
短期影响主要表现为头晕、视力模糊、口干、多尿等;长期来说,一是会对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造成影响,让本来为数不多的胰岛β细胞越来越少,从而导致血糖调控完全依赖于外源性胰岛素,使自身反馈调节能力进一步丧失。
第二个更长期的影响就是糖尿病并发症,血糖波动会影响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而长时间的内皮细胞功能异常,容易出现动脉硬化,导致血管功能下降,引起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慢性血管并发症。
血糖波动会带来上面所说的一系列不良后果,很多糖友视高血糖如仇敌,总是想方设法的降血糖,现在知道了血糖波动的危害和影响,在以后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可就要“双管齐下”,既要重视对血糖的严格控制,也别忘了关注血糖的波动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