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脸上坑坑洼洼,凹凹凸凸,可能就是它

脸上坑坑洼洼,凹凹凸凸,可能就是它
痤疮是体内性激素分泌水平失衡引起的一种毛囊皮脂腺的炎症相关性皮肤病。好发于颜面和胸背多脂区,临床主要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和结节等多形性皮损,常伴有皮脂溢出,好发于青春期。
病因
1. 皮脂分泌过多: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睾酮水平迅速升高,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
2. 毛囊皮脂腺导管阻塞:毛囊皮脂腺导管开口角化异常造成导管阻塞,皮脂排出障碍,形成微粉刺。
3. 细菌感染:毛囊内多种细菌大量繁殖,诱导炎症发生。
增加患病的因素
辛辣或油腻饮食、吸烟饮酒者、生活作息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等均可增加患本病的几率。
高风险人群
1. 青春期人群:年龄在12-24岁者容易出现痤疮。
2. 生活习惯不良人群:如长期熬夜、过于疲劳等,容易诱发痤疮。
3. 暴饮暴食,辛辣的饮食习惯,频繁喝酒的人,因饮食不当而易导致痤疮。
典型症状
皮损:表现为颜面部、上颈背部出现黑头白头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等多形性皮损。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皮损经久不愈,可化脓形成脓肿、窦道,部分炎症明显者可有疼痛。极少数患者可出现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
并发症状
1. 色素沉着:炎症过程中的炎症介质刺激局部的黑色素细胞功能亢进,合成过多的黑色素所致。
2. 凹陷性瘢痕:是痤疮瘢痕最常见的类型,由真皮中胶原的丢失和破坏造成。
3. 肥厚性瘢痕:比较少见,表现为痤疮皮损消退后产生坚实、隆起的暗红色丘疹或斑块。
鉴别判断
1. 颜面部播散性粟粒性狼疮:多发于中年人,皮疹为暗红色或褐色柔软的丘疼或结节,主要分布在下眼睑、鼻唇沟。
2. 脂溢性皮炎:脂溢性皮炎也是好发于青春期,往往从头部开始长,慢慢蔓延到脸上,主要是红斑、脱屑。干性就是脱屑,湿性就是鳞屑黏着。
3. 酒渣鼻:多于中年时期发病,尤以中年女性多见。皮损只发生于面部,且以中央部为主,损害较单纯,常为弥漫性红斑、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
治疗原则
痤疮的治疗以去脂、杀菌、消炎为主,通常采取药物、物理、中医等方法治疗。
一般治疗
禁忌辛辣、多油饮食,避免熬夜,保持良好心态,加强皮肤清洁等。
药物治疗
痤疮的药物治疗,需要结合是否有炎症或细菌感染来调整方案。
常见药物:过氧苯甲酰凝胶、阿达帕林凝胶、异维A酸
1. 外用药物治疗:可选用过氧苯甲酰凝胶、1%阿达帕林凝胶、壬二酸乳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单一或两药联合使用。外用药物通常比口服药物副作用更少、持续时间也短,如果重症痤疮的患者,可能外用药物效果不如口服药物。
2. 内服药物治疗:一般以抗生素和维A酸类药物为主,但孕妇需忌用。避孕药,通常用于女性中、重度痤疮患者。维A酸类药物,如异维A酸,对结节囊肿型的重型痤疮效果明显,但在近三年内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患者避免应用。
物理治疗
目前常用的包括有果酸疗法、激光治疗、光动力疗法等,适用于极少数比较严重的痤疮。
预后
治疗效果不一,但大多数患者经正规治疗后可痊愈。

 

京东健康出品,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快速问医生
健康小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