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病"根源"已找到,不是辣椒,很多人不当回事

病从口入这个词,对肠胃而言是最贴切的形容。十胃九病,九病源于吃食。现代人糟糕的饮食习惯,造就了越来越多的肠胃问题,也致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了肠胃恶性肿瘤的队列。

一、胃病"根源"已找到,不是辣椒

提及胃病的"根源"由来,多数人或许首先想到的就是辣椒,但其实不然,辣椒并不是最伤胃的东西,反之适量摄取辣椒类食物,在满足味蕾享受的同时,对肠胃也有一定的益处,有助排湿。

二、幽门螺杆菌是肠胃疾病的由来感染率极高

胃病的"根源",实则便是幽门螺杆菌,这种细菌,是唯一可以存活在胃里的致病菌,也是75%以上肠胃病的最根本原因!但大多数人,都不曾正视过它。

有数据统计,全球50%以上的人口,胃里都住进了幽门螺杆菌。它的由来,和人们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嚼食喂养、口对口喂饭、聚餐时使用私筷、共用碗筷、用嘴分食食物,都是幽门螺杆菌广泛传播的原因。

幽门螺杆菌寄存在胃黏膜组织处,不断生长、繁殖、繁衍后代,一步步通过破坏胃黏膜来扩充领土、兴风作浪。世卫组织曾把这种细菌写入致癌物清单,它也会胃癌的一大潜在"祸首",若放任不管,它就会让胃致命一击。

三、幽门螺杆菌若上身 身体6处会有异常

①消化出现问题,排便异常

常有消化不良的情况出现,大便开始变得不规律,有时候会便秘,有时候又会有腹泻的情况,甚至交替出现、排出黑便。这是因为幽门螺杆菌严重超标后,干扰了肠胃的功能,导致的消化异常。

②胃部出现疼痛感,且痛感逐渐变频繁

上腹部能明显察觉到痛意,痛感没有规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作的周期会缩短,腹痛的情况会愈加频繁,并且有逐渐加剧的趋势。

③胃酸加剧、常有嗳气的状况

晨起后总能感觉到反酸,或平时安静呆着、刷牙的时候,也总有泛酸、恶心、干呕的状况,并且总会莫名其妙打嗝、很难缓解,打嗝时长持续很久、频率很高。

④肚子容易鼓胀、一吃就胀

甚至于只吃一口食物,就感觉到腹部饱胀得厉害。这和幽门螺杆菌在胃里活动的时候,所释放出来的气体有关,这些气体会占据胃部空间,让胃没有更多位置可容纳食物,导致人仅摄入一些东西便感觉胀气、吃不下,但过后又容易饿。

⑤口腔有顽固性的臭味、异味

有时候甚至连呼气都会带着臭味,这种异味,纵使多次刷牙也很难清除,因为气味来自于幽门螺杆菌生成的硫化物,深藏在胃中,难以祛除,并且每日源源不断有新的生成。

⑥胸口、胸骨处隐痛、有烧灼感

也就是烧心的状况。这也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导致的一个典型表现,是肠胃受损后,胃酸过度分泌,反流至食管引起的。

四、不想胃受损,远离幽门螺杆菌,规范生活习惯

①摄入适量灭菌食物、防范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传播率高,需要时刻注意防范。日常可在饭菜、汤饮中适量加入一些经由火麻籽压榨而成的油,用于预防、压制幽门螺杆菌,防止细菌不断成长、大量繁殖而带来后患。

②注重饮食卫生,少吃外卖

外卖来源、烹制过程并非透明化,很难确定是否经过严格的消毒处理、以及中间环节的卫生状况是否到位,若附着有他人的唾液、制作不卫生,会增加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给胃埋下祸根。

③重视餐具消毒、聚餐常用公筷

仅用洗洁精清洗碗筷,很难洗去碗筷上可能会残余的幽门螺杆菌,仍有交叉感染的风险;但这类细菌不耐高温,高温环境下能被杀死,因此可考虑使用消毒柜、或沸水烹煮碗筷8-10分钟,来达成灭菌目的。外出就餐时,尽量选择使用公筷夹菜,或者实行分餐制,也能减少幽门螺杆菌传播的概率。

向本文作者提问
田超·主治医师
田超主治医师三甲可处方
西安市中医医院中医男科
擅长:
问医生
#概述#病因#幽门螺杆菌检查#消化内科#胃炎
阅读数 16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饮食规律人群的易发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治疗后易复发症状为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振等简介胃炎是最常见的胃部疾病之一。各种因素(如药物、酒精、感染、创伤、饮食等)对胃黏膜造成刺激,引发胃黏膜产生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通常分为急性胃炎、慢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1-5]。症状表现[1-4]通常表现为上腹部疼痛,腹部胀满感,恶心,呕吐,食欲振。部分患者可能会症状或仅有轻微的上腹部隐痛。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呕血、黑便、脱水、酸中毒、甚至休克等情况。诊断依据[1-4]如出现相关症状(上腹部疼痛,腹部胀满感,恶心,呕吐,食欲振等)且有相关病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精神心理压力过大、药物刺激、过量饮酒、受过创伤刺激、饮食规律等),可进行疑似诊断;在胃镜下观察到糜烂和/或出血病灶,可确诊。疾病类型[1]1.急性胃炎2.慢性胃炎3.特殊类型胃炎或胃病(1)腐蚀性胃炎(2)感染性胃炎①细菌感染②病毒感染(3)克罗恩病(4)嗜酸性粒细胞胃炎(5)淋巴细胞性胃炎(6)Ménétrier病(巨大胃黏膜肥厚症)是否具有传染性[1-4]?胃炎属于传染病。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引发的胃炎具有传染性外,其余胃炎具有传染性。对于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胃炎来说,由于幽门螺杆菌具有口-口/粪-口途径传播的特点,因此公筷及分餐制可降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几率,从而防止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胃炎发生。是否常见[3,4]?常见,但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缺乏临床表现。是否可以治愈[1-4]?预后(治疗后疾病的改善或发展情况)取决于病因。经治疗后大多数患者症状会减轻,但复发很常见。所以,具体治疗效果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田超·主治医师李俊霞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