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甾体类药物能治疗皮炎吗?

治疗湿疹、皮炎的一线外用药物“糖皮质激素”(以下简称为“激素”)已经沿用了数十年,据记载,在1951年首次开始外用氢化可的松。由于激素可能影响皮肤的结构及生理,不当使用可能会产生某些不良反应,如萎缩纹、毛细血管扩张、多毛等。临床上医患双方可能忌讳选择激素治疗皮肤疾病。
因此,不具激素副作用的非甾体类药物外用制剂就有受到部分人群的青睐。
那么NSAIDs可以治疗皮炎湿疹吗?
答案是否定的。依据有这样几点:
理论上缺少足够的支持点
NSAIDs的三大作用是抗炎、止痛和退热,但此“炎”非皮炎湿疹的“炎”。
NSAIDs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与花生四烯酸的结合以及外源性刺激诱导的COX-2表达,从而抑制前列腺素的产生而阻断炎症反应。湿疹皮炎的发病机制与前列腺素关系较小。拿经典的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举例: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是一种迟发型超敏反应。 CD8+T细胞是主要效应细胞。此外,朗格汉斯细胞、真皮树突状细胞、CD4+T细胞、自然杀伤性T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也发挥一定的作用。 在暴露于致敏性半抗原时,皮肤会出现由半抗原特异性T细胞活化所介导的炎症反应。主要释放IFN-γ和TNF-α等1型细胞因子,这两种细胞因子会刺激角质形成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从而导致大量细胞募集(活化的T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等),并在真皮形成炎性细胞浸润,最终导致相关临床表现。
临床实践方面缺少高质量证据
很遗憾的是,查遍英文数据库后,仅发现1篇NSAIDs用于湿疹皮炎的相关原始研究。
不过文章未能展示痊愈率的相关统计学结果,不清楚是否有显著性差异。单从数值能得出的结论是,外用NSAIDs比最弱效的氢化可的松乳膏都要弱的,更不用谈与其他中效、强效、超强效外用激素比较了。
所以鉴于目前的证据,认为治疗湿疹、皮炎一线外用药物依旧还是激素。当然,也有不少证据证实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和吡美莫司)可作为替代外用激素的另一种治疗选择,即作为二线用药。
虽然有学者主张在皮炎、湿疹的治疗中,外用NSAIDs既可单独使用,又可与激素联合或交替使用。但如上述,它治疗湿疹、皮炎的证据不是很充分,不应盲目推荐。再者,外用NSAIDs其实也有不良反应,如瘙痒、刺痛、红斑、脱屑等。
如有必要,未来可进一步进行相关机制研究和临床试验,探索外用NSAIDs的部分皮肤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在此之前,规范使用激素治疗湿疹皮炎更为可取。
向本文作者提问
胡德兵·住院医师
胡德兵住院医师不可处方
兴国县兴江乡卫生院性病科
好评100%|接诊量2382|响应时长65分钟
擅长:长期于三甲医院工作,对性病方面疾病熟练掌握,特别是淋病、梅毒、艾滋、生殖器官感染等疾病有独特的见解。
¥16
问医生
#药物治疗#皮炎
阅读数 1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红斑、丘疹、甚至起水疱、渗出,伴瘙痒同类型病因同,部分皮炎病因明可达缓解或治愈,亦可持续或复发简介皮炎是指由各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是生活中的常见疾病。它可以是急性,也可以是慢性,一般指非感染性的炎症(即是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炎症)。严格地讲,皮炎是一个笼统的概念,论是由内在因素(如遗传、免疫、皮肤屏障破坏等),还是由外在因素(如日晒、化学物质、虫咬等),甚至是由明原因引起了皮肤的炎症,都可以称作皮炎。常常表现为皮肤发痒、发红、起疹、水疱、渗出等。大家习惯上把病因或发病机制相对明确的称作是某某皮炎,而相对明确的称作湿疹,“皮炎”和“湿疹”常常被认为是同义词。治疗上,同类型的皮炎略有同,总的原则为抗炎、保护皮肤屏障和防治感染,皮炎预后一般较好。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瘙痒、红斑、丘疹(小疙瘩)、水疱、渗出(流水)。诊断依据:依据典型的瘙痒、红斑、丘疹(小疙瘩)、水疱、渗出等症状即可诊断。同类型可能增加特殊依据,以进一步明确诊断类型,比如是否接触过刺激性物质、曾经或家族里是否有过敏性疾病、是否可疑昆虫叮咬、最近的精神心理状态如何等,也可以通过斑贴试验、激发试验来相对明确引起皮炎的物质等。皮炎有哪些类型?1.接触性皮炎(与接触某些外来物质有关,分为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和变应性接触性皮炎)2.特应性皮炎(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3.脂溢性皮炎(好发于与皮脂溢出部位)4.淤积性皮炎(与静脉曲张疾病有关)另有一特殊类型皮炎,其发生发展与患者精神心理状态有关,称为神经性皮炎,严格来说属于通俗意义上的皮炎。是否具有传染性?否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任何人均可发生;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仅敏感个体发生;特应性皮炎见于遗传过敏素质人群,常自婴幼儿期起病;脂溢性皮炎好发于成人和婴儿,以头、面、胸及背部等皮脂溢出部位多见;淤积性皮炎多见于中老年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是否可以治愈?视皮炎类型而定。接触性皮炎可治愈,确诊后寻找并脱离可疑接触物、积极对症处理、预防感染等。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可根治,确诊后需要患者长期自我管理,可以通过基础治疗、外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及系统药物治疗等实现缓解临床症状、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淤积性皮炎可以治愈,治疗原发病、处理静脉高压及对症处理可达治愈。是否遗传?部分皮炎如特应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与遗传因素有关。是否医保范围?否
胡德兵·住院医师马一平副主任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