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和治疗幼儿急疹?

手护妈妈·首席健康管家
手护妈妈
首席健康管家

一、幼儿急疹的诊断标准

幼儿急疹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内婴幼儿,尤多见于6~12个月婴儿。突然高热,体温常达39~40℃或更高,全身症状轻微,高热3~4天后骤然热退,随即出现玫瑰红色皮疹,以躯干、腰、臀部皮疹较多,面部及肘膝关节分布较少。皮疹出现1~2天后消退,疹退后无脱屑及色素沉着。实验室检查可见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偏低,淋巴细胞增高。人类疱疹病毒的IgM阳性,人类疱疹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特别注意:.幼儿急疹发热与感冒初期发热常不易鉴别,感冒较少出现持续高热,且咳嗽、流涕等症状较明显;幼儿急疹持续高热而其他症状不多,热退时出现皮疹,应该考虑此病,所以两者可以根据高热后是否出现皮疹进行鉴别。

二、幼儿急疹的治疗

幼儿急疹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一般治疗5~7天,病情可逐渐好转。

药物治疗

发热超过38.5℃的患儿,给予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降温及物理降温,口服蓝芩口服液或蒲地蓝口服液等清热解毒药物;伴咳嗽等呼吸系统症状,加用布地奈德气雾剂,减轻黏膜水肿及口服止咳药物对症处理;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者,给予益生菌调理肠胃对症治疗;伴抽搐者,确诊为高热惊厥,进行镇静、抗惊厥对症治疗。

中医治疗

除了对症采用解热镇痛药物控制热势治疗外,在发热期和出疹期分别采用疏风清热和养阴清热法,用三字经推拿法治疗幼儿急疹,疗效较好,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辅助治疗手段。

三、幼儿急疹的护理

通常情况下,皮疹无需特殊处理,若患儿存在皮肤损害或感到瘙痒,要在医生指导下正确、适量用药。此外,应注意对皮疹的护理,避免感染。

日常护理

儿童患病期间宜休息、保暖,多饮水。持续高热者可用物理降温,必要时暂用退热剂。注意做好隔离措施,避免将幼儿带到人多的地方,特别是流行病高发的季节。还要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清新和适宜的温、湿度。要注意锻炼身体,以增加患儿的抵抗能力。皮疹部位不可沾水,特别是不要用热水或是肥皂水清洗,避免对皮肤造成刺激,勤为患儿擦拭身上的汗渍,注意保持皮肤干爽、清洁,不要让幼儿搔抓。

病情监测

可使用水银柱体温计或者红外体温计在家进行儿童体温监测,出现异常需要及时就诊。

四、幼儿急疹的预防措施

幼儿急疹无明确的发病时间,但春、冬季的发病率较高,因此家长应注意做好隔离措施,避免将幼儿带到人多的地方,特别是流行病高发的季节,以免传染。

目前尚未研发出可以预防幼儿急疹的疫苗,所以家长应监督孩子的个人卫生。远离患病儿童,尤其自身抵抗力较弱的孩子更应避免接触患儿。引导孩子保持自身卫生,平时应勤洗手、勤洗脸。提高孩子自身抵抗力,带孩子适当锻炼身体,并注意饮食营养。本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去公共场所,外出应注意佩戴口罩。

#儿童#预防#患病护理#育儿#感染内科#皮肤科#疱病
阅读数 10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有健康问题,立即提问
3元提问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沿神经单侧分布的红斑、水疱,伴神经疼痛重者可引发病毒性脑炎、视力改变、面瘫等皮疹消退后可遗留神经痛简介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或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典型临床表现为沿神经单侧带状分布的红斑、水疱,伴同程度的神经疼痛,严重可引起颅内感染、视力改变、面瘫等后果。以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疼为主要治疗方案,可以辅助物理治疗。大部分患者愈后良好,部分会遗留后遗神经痛。症状表现典型症状为单侧带状沿神经分布的红斑、水疱,伴同程度的神经疼痛。诊断依据依据典型的沿神经单侧分布的成簇水疱、排列成带状,伴有明显神经疼痛等症状。必要时可结合水疱疱液镜检,发现疱疹病毒或病毒培养予以确诊。带状疱疹有哪些类型?典型表现的疱疹眼疱疹耳疱疹顿挫型疱疹疹型带状疱疹内脏带状疱疹播散性带状疱疹其他:大疱性、出血性、坏疽性等是否具有传染性?具有传染性。通过什么方式传染?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或疱液接触传播。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全球普通人群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为(3~5)/1000人年。是否可以治愈?目前法治愈,通过积极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疼等治疗可缩短病程,减轻症状。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手护妈妈·首席健康管家黄青主任医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