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王凤英

发热判断及体温准确测量方法

发热判断及体温准确测量方法
1.       正常体温:
正常体温按测量方法不同有所差异,通常以口腔、直肠或腋窝的温度代表体温。
以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正常成人正常范围为:
               口测法(舌下测温):36.3~37.2℃
               肛测法(肛表测温):36.5~37.7℃
               腋测法(肛表测温):36~37℃
 
2.正常体温变异:
正常体温在不同个体之间稍有差异,常受机体内外因素的影响稍有波动
在一天内下午温度较早晨稍高,剧烈运动、或进餐后也可稍升高,但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1℃
生理性变异:老年人代谢率低,体温低于青壮年
             幼儿神经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能力差,波动较成人大
 
3.发热的分度:(以口测法为准)
低热   37.3~38℃
中度发热 38.1~39℃
高热  39~41℃
超高热:41℃度以上
 
4. 我国2016版指南: 0-5岁儿童体温测量的推荐意见
1)电子体温计与水银体温计相比,在腋温、口温和肛温测量方面, 差异性较小;
 2)因儿童元素汞暴露主要来自于水银体温计使用中的破碎,并且可导致玻璃碎片损伤。故电子体温计是替代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的理想工具之一; 
 3)虽然红外线体温计测得耳温与水银或电子体温计测得肛温的差值不大( 0.2℃) ,但差值范围达1.8℃,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能提高测量准确性。
 
5.2016
意大利指南:
   1)在所有情况下,对于出生<4周的新生儿,均只推荐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
 2)在医院中或救护车上,对于>4周的婴儿和儿童推荐使用电子或红外体温计测量腋温;
 
注意:尽管指南推荐对于4周以上的婴儿就可使用红外线体温计测量,但注意仅推荐在医疗场所使用(医院或救护车中),学校和庭不推荐使用红外线体温计测量。
 
6. 红外线体温计测量注意事项
    1)红外线体温计测量方法:可以接触或不接触人体皮肤;不接触人体皮肤的方式括通过前额或鼓膜处进行测量
2)红外线体温计使用容易产生误差,需要由受过培训的专业 医护人员进行操作
 
7. 小儿退热药物的使用
1)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是唯一两种目前推荐用于儿童患者的退热药
2)不推荐上述两种退热药物交替或联合使用
3)对乙酰氨基酚:≥ 2月龄患儿就可使用;布洛芬:推荐用于≥ 6月龄患儿中。
≥2 月龄,肛温≥39. 0℃( 口温38. 5℃,腋温38. 2℃) ,或因发热出现了不舒适和情绪低落的发热儿童,推荐口服对乙酰氨基酚,剂量为每次15 mg/kg ,2 次用药的最短间隔时间为6 h; 
≥6 月龄儿童,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布洛芬的剂量为每次 10mg/kg,2 次用药的最短间隔6~8 h,布洛芬与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热 效果和安全性相似;
4)水痘川崎病的发热患者不推荐使用布洛芬,有导致急性肾损伤的风险。
 
5)不推荐使用其他退热方式或药物
糖皮质激素不能作为退热剂用于儿童退热
虽然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基础上联合温水擦浴短时间内退热效果更好些,但会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退热,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热
 与单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的患者相比,联合温水擦浴的患者 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包括寒颤和起鸡皮疙瘩以及哭泣等。
6)何时两种药物可交替使用?
2015年英国NICE指南指出:
仅在使用一种退热药仍出现持续顽固性发热,且对患者造成极大痛苦时, 或在下一次用药时间到来之前,再次出现此种情况,可考虑交替使用另一种退热药物。
 
7)疫苗接种期间退热药物的使用
对于接受疫苗接种的患儿,不推荐预防性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减少患者发热或局部反应的发生(2016意大利指南)
使用退热药物以预防热性惊厥
不推荐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预防儿童发生热性惊厥(我国及意大利指南)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文章 婴儿乳糖不耐受与牛奶蛋白过敏的症状、机制差异

一、婴儿乳糖不耐受 婴儿乳糖不耐受是指进食乳糖或含乳糖的食物后,出现一种或多种胃肠道不适的临床症候群 , 包括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发育型乳糖不耐受、继发性乳糖不耐受以及原发性乳糖不耐受等四种类型。其中,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在婴幼儿中较为常见。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多因小肠黏膜疾病或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也可能因服用新霉素或对氨基水杨酸等药物所致。引起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疾病有肠胃炎、牛奶蛋白诱导的肠病及乳糜泻等。发病机制为一过性肠上皮绒毛损伤和肠后吸收不良。 继发性乳糖不耐受通常会在2~8周内随乳糖酶活性恢复症状逐渐缓解。 乳糖不耐受引起的症状通常在摄入乳糖或含乳糖的食物后30~120分钟内发生,主要表现为腹痛、腹胀、恶心、胃肠胀气及腹泻等多种胃肠道不适反应。 婴儿乳糖不耐受更容易发生腹泻(因其缺乏通过结肠重吸收的代偿能力),且因粪便低pH(<5.5)可能导致肛周皮肤刺激和脱落。 大龄儿童和成人的乳糖不耐受因其发酵产物的再吸收可降低肠道渗透负荷,腹泻症状显著减少 。 二、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 (CMPA)是牛奶蛋白引起的异常免疫反应状,可累及多器官多系统。CMPA是婴幼儿最常见的食物过敏类型,可由IgE介导和(或)非IgE介导,可引起多种过敏性反应。 所有牛奶蛋白(而非乳糖),如乳清蛋白、乳球蛋白、酪蛋白等均可为CMPA潜在过敏原,且约有75%的CMPA患儿对多种蛋白质均出现过敏反应。 非IgE抗体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一般临床表现多以胃肠道受累为主,皮肤表现往往以特应性皮炎为主,且基本不会引起呼吸道受累。 IgE抗体介导的牛奶蛋白过敏往往以皮肤受累为主,表现为急性红斑、风团和血管性水肿为主,且可表现出呼吸道症。酪蛋白和β-乳球蛋白常可引起IgE介导的CMPA。 研究表明,我国婴幼儿0~2岁婴幼儿CMPA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症状以轻中度为主。 三、两者差异比较 CMPA与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胃肠道症状表现相似,极易混淆,应正确鉴别诊断。 由CMPA诱导的肠病所引发的持续性症状常常不易被识别,且医务人员对CMPA与乳糖不耐受间的差别及治疗方案选择的认知程度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 参考文献 1.李东丹, 等.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22,37(10):758-763. 2.Darma A, et al. Nutrients, 2024, 16(3): 414 3.王凤英[本人]. 食物过敏的治疗研究进展[J]. 现代免疫学, 2019,39(3):257-260. 4.王凤英, 等[本人]食物不耐受与慢性肾脏疾病及风湿性疾病的关系[J]. 国际免疫学杂志, 2017, 40(4):454-458. 5. 王凤英.食物特异性IgA抗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相关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8.[本人博士论文] 6.Host A, et al. Endocr Metab Immune Disord Drug Targets. 2014;14(1):2-8.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19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肾病综合征患儿饮食注意事项及误区

1. 很多家长认为肾病需要“忌口”,其实这种认识是有偏差的。几乎所有对健康人有益的食物,只要不过敏,肾病孩子都能吃,只是量的问题。 2. 总的原则:膳食要合理,应避免进食过度油腻或高热量的食物,保证每天必须摄入必需的水果和蔬菜,多饮水。绿色蔬菜最好,其他食物要多样化,大米、面食,谷类适量,优质蛋白质适量,少糖,少油,低盐,动物油脂内脏少吃。 3. 蛋白质摄入过多加重肾脏损害,但摄入过少不利于儿童生长发育,建议每天 1.5-2g/kg.d。常见食物中,鸡蛋、牛奶、精瘦肉、鱼肉,所含的蛋白质是优质蛋白质。每个孩子妈妈都担心孩子营养不良,其实体重达标就好,肥胖是肾脏损害的高危因素。 4. 肉分红肉和白肉,猪牛羊肉属于红肉,鸡鸭鹅肉属于白肉,肾不好的人都可以吃,但注意控制量,大量吃红肉会增加尿毒症风险 5. 最好不吃加工肉,如香肠、培根、午餐肉、腊鱼,对肾脏有损害。 6. 少喝鱼汤肉汤骨头汤,因为脂肪比较多,肾最受不了猛喝肉汤这类的“大补”,肉汤溶解较多的脂肪、嘌呤、磷,吃肉但要少喝肉汤。 7. “肾病不能吃豆腐”的认识也是有偏差的。豆腐很好,在我们国家属于优质蛋白,且脂肪含量低,是适合肾病患者的一类食物。肾病儿童豆制品是可以少吃。 8. 肾脏很怕“咸”,别吃太多盐,少放盐,包括少放酱油、鸡精、味精、蚝油等含盐调料,可用葱、姜、蒜等天然食材调味代替调料。 9. 血钾、血糖不高的孩子,蔬菜、水果正常吃。如果血钾高,高钾蔬菜、水果要少吃。含钾高的蔬菜通过焯水的方式,能去除蔬菜中的一部分钾。血钾低的孩子反过来,可适当多吃蔬菜,吃香蕉橙子芒果等补钾。 避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尤其是维生素 D、A,微量元素钙、铁、锌缺乏,对机体免疫功能均有影响,多食用含上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1498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合理用药健康科普须知

1. 儿童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不同,家长应重视合理用药 因为儿童的器官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趋向成熟,因此大多数药物的体内过程和不良反应与成人有显著差异,就是不同年龄组儿童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2. 只有明确诊断,才能对症下药,才能保证药物选择的准确性,这是合理治疗的前提 3. 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医生用药主要针对以下三点: 针对病因 改善主要症状 阻滞主要致病损害过程的有效药物 4. 儿童用药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相对成人而言,儿童用药在这方面要求非常高,应慎重用药。在临床上虽然有很多药物疗效很好,但其毒副作用较大,或者对儿童有特殊的毒副作用的药物在临床上辈慎用或禁用于儿童; 如 1 )喹诺酮类药物是疗效很好的抗菌药,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因其可能导致小儿骨关节损害,故不能使用; 2 )氨基糖苷类药物,比如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小诺霉素等,因有耳肾毒性,尤其耳毒性,早已不用于儿科。 5. 提高孩子对药物的接受程度(就是用药的依从性) 小儿难以自觉主动克服用药过程中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如:异常口感或疼痛等,往往拒绝和强烈反抗,易造成意外伤害和心理创伤; 口服药尽可能选择不同年龄段小儿的剂型; 注意选择适合小儿口味、颜色及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尽量减少用药的次数; 对于年长儿多做心理劝导作,尽可能让其主动接受治疗。 6. 用药剂量和用药疗程不能随意更改 若剂量小、疗程短则达不到预期疗效,易复发;若剂量大、疗程过长,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更多副作用和损害生理机能; 用药剂量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和大量临床试验的基础上确定的,兼顾了有效性和安全性,不能随意加量或减少; 用药疗程的长短是医生根据药物本身的特点、疾病的轻重等情况综合考虑来确定的。 7. 儿童用药种类要尽量减少 因为孩子用药依从性差,很多药物有的毒副作用,对于儿童来说用药的种类不宜太多,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 8. 用药个体化的原则 有的家长看说明书会发现医生用药和说明书不完全相同,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不是医生用错药了。 药品说明书的用法/量是基于绝大多人群的安全有效性指定的,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同一个药品在不同的个体使用时,吸收率或生物利用度是不同的,所以,医生可能根据个体差异推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还有的药物说明书没有儿童的推荐剂量,只要不是禁用,就不是不能用。因为药品说明书是根据上市前的临床试验来做的,大部分临床试验是在成人身上进行的,随着一种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用药适应症和适用的人群会扩大,也会发现一些不良反应,所以药品说明书过几年版本会更新,但更新往往滞后于临床。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150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膳食钙来源和补钙注意事项

一、膳食钙来源 奶类是儿童期最主要的钙源,也是最好的钙源。 豆类食品含钙量丰富且吸收较好,是除奶类食物外的又一补钙食物。 绿叶蔬菜也有一定的含钙量,但吸收相对较差。 婴儿期鼓励母乳喂养,并予乳母适量补充钙剂。 婴儿期后要坚持每日一定量的奶制品供给。 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6 个月以内儿童纯母乳喂养,需要的钙从母乳获取。 6~12 个月儿童,每日奶量应达 600~800mL。 1~3 岁儿童每日奶量不少于 600mL。 学龄前儿童每日奶量为 400~500mL。 学龄儿童每日奶量为 300mL。 中国饮食特点决定了除母乳喂养阶段以外,奶类摄入量通常不足,仅靠日常膳食很难满足对钙营养的需求,故补充钙以达到适宜的供给水平为可考虑的选择。 二、补钙注意事项 补钙时间:钙制剂的使用时间选择在早晨或是睡觉前最合适,此时人们的体内含钙量低,身体的吸收率最高。 补钙次数:若采取一日 3-4 次,最好是在饭后 1 小时后服用,以减少某些食物对钙元素吸收的影响;若选用含钙量高的钙剂,采用一天一次的方法,每晚睡前服用为最好。 补钙持续时间:维持长期充足的钙摄入可以增加骨密度,较大剂量短期的钙剂补充效果更好。 钙吸收食物影响因素: 钙剂的吸收率部分取决于钙的溶解度,大量喝水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钙的溶解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钙的吸收率。 补钙时最好有蛋白质的摄入,因蛋白质、磷肽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尤其酪蛋白水解酶分解出的磷肽,可以隔绝钙等阳离子与肠道内阴离子(如磷酸盐)结合产生沉淀,维持钙可溶状态。 补钙时不要与富含植酸、草酸、鞣酸、高纤维膳食同时进餐,因植酸、草酸、鞣酸可与钙结合为难溶性复合物,减少钙的吸收,缺乏奶制品的高纤维膳食,钙的吸收也受到影响。 补钙同时应注意促进钙吸收和钙代谢的维生素 D、维生素 K2 的补充,以及微量营养素铁、锌的补充。 乳糖有利于促进钙的吸收。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111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缺铁性贫血补铁注意事项

缺铁性贫血治疗方法包括确定导致IDA的病因,治疗原发病和补铁治疗缺铁性贫血补铁以口服铁剂治疗为主如不能耐受口服铁剂、依从性差或口服铁剂治疗效果不佳,需采用静脉铁剂治疗 一、二价铁盐易吸收,临床均选用二价铁盐 1.元素铁剂量:4~6mg/kg/d,分3次口服,一次量不应超过元素铁1.5~2mg/kg 【按此量可达到最高吸收率,超过此量吸收率反而降低,而且对胃肠道刺激作用增加 】 2.口服铁剂: 近年的研究显示蛋白琥珀酸铁每天1次的临床疗效与传统铁剂每天3次相当,但依从性增高。 另外国内、外均有采用每周口服1~2次方法代替每天3次防治缺铁性贫血,疗效肯定且小儿对口服铁剂依从性增加。 二、口服铁剂注意事项 •应在两餐间服用,既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又利于吸收 【口服铁剂以饭前空腹时口服吸收较好,但容易引起胃肠道刺激症状,如恶心、呕吐、胃部不适或腹泻等; 饭后口服可减少上述胃肠道刺激症状,但食物中磷化物易与铁结合成不溶解磷酸盐,降低铁的吸收】 •为减少胃肠副作用,可从小剂量开始,如无不良反应,可在1-2日内加至足量 •可同时服用维生素C,易与吸收 •不与牛奶,咖啡,茶,钙剂,抗酸药同服 •停药指征:Hb恢复正常后,继续补2个月(6-8周)左右,以补足铁的贮存量 铁剂疗效观察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111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怎样判断宝宝有没有缺锌?

当宝宝出现以下表现时,提示可能缺锌 消化功能减退:缺锌使味觉敏感度下降,出现食欲减退、偏食、厌食和异嗜癖。 免疫功能降低:缺锌可导致胸腺萎缩,T 淋巴细胞功能低下,同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水平低下,免疫球蛋白合成低,故细胞和体液免疫力均下降,容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性疾病。 生长发育迟缓落后:缺锌可妨碍生长激素轴功能以及性腺轴的成熟,表现为生长下降、生长迟缓、体格矮小、性发育延迟。 智能发育延迟:缺锌可使脑 DNA 和蛋白质合成障碍,脑内谷氨酸浓度降低,从而引起智能发育迟缓,精神萎靡、精神发育迟缓。 其他:锌缺乏的时候,由于能量代谢,蛋白质和核酸合成水平低下,使皮肤粘膜等生长较快的组织发育受影响。 锌缺乏症患儿易出现皮肤粘膜损害,如皮肤干燥、皮肤粗糙、皮疹、地图舌、脱发、反复口腔溃疡、伤口愈合延迟,此外,视黄醛结合蛋白减少而出现夜盲、贫血等。 缺锌儿童由于食欲差,常常合并多种微量元素缺乏,甚至合并能量-蛋白质营养不良。 肠病性肢端性皮炎,这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疾病,因小肠上皮细胞对锌的吸收障碍导致锌缺乏症。主要特征为肢端皮炎、顽固性腹泻,秃发、生长发育迟缓。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111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锌的作用和食物影响锌摄入吸收的因素

一、锌在人体内有什么作用呢? 微量元素锌在体内的含量仅次于铁。 锌与儿童生长发育、儿童智力、学习认知行为发育、新陈代谢、创伤愈合、组织修复、味觉、免疫调节等均密切相关。 锌广泛存在于各种细胞内,是细胞内最丰富的微量元素及 100 多种酶的关键组成成分,参与 DNA、RNA 和蛋白质的合成和机体多种代谢活动。饮食影响锌摄入和吸收的因素? 二,饮食影响锌摄入和吸收因素有哪些?动物性食物含锌丰富而且易于吸收。 红肉和贝类食物是锌最好的来源,且易于吸收, 坚果类,如核桃、板栗、花生等,含量也较高。 除谷类的胚芽部分外(如麦胚),植物性食物含锌少,且其中含大量植酸和粗纤维与锌结合而妨碍其吸收,故素食者容易缺锌。 谷类食物含大量植酸和粗纤维,这些均可与锌结合而妨碍其吸收。 牛乳含锌量与母乳相似,但牛乳锌的吸收率(39%)远低于母乳锌(65%),因此长期的纯牛乳喂养也可致缺锌。 膳食中某些矿物质,如无机铁、血红素铁等也可能抑制锌吸收。 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泻皆可妨碍锌的吸收。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111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儿童铁缺乏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

儿童缺铁和贫血的发生与家长的营养知识、喂养态度、喂养技术密切相关。研究表明,儿童贫血与母亲贫瘠的育儿知识、缺乏健康营养知识以及婴幼儿喂养经验等显著相关。 一、贫血筛查 对于正常出生婴幼儿,推荐 6 月、9 月和 12 月时筛查,以后每年一次;早产儿建议在 3 个月时就开始筛查,以后转入正常筛查。 二、防治建议 个体防治建议 由于生长发育的需要,4 个月至 3 岁每天约需铁 1mg/kg;早产儿需铁较多,约达 2mg/kg。A,B 为推荐等级 对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建议从出生 1 月后补充元素铁 2mg/(kg·d),根据贫血筛查情况,补充到 12 月或 23 月。[A] 0~6 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如无母乳或母乳不足,应使用含铁的婴儿配方食品等喂养。[A] 根据铁营养和贫血情况,可使用膳食营养素补充剂。6~36 月龄婴幼儿应补充营养素补充剂,6~12 月龄婴儿每日补充 1.5~9.0mg 元素铁,13~36 月龄补充 1.5~10.8mg 元素铁。[A] 根据铁营养及贫血状况,可使用辅食营养补充食品,如营养包。[B] 6~23 月龄婴幼儿每日补充 1.5~12.5mg 元素铁,24~59 月龄学龄前儿童每日补充 2.0~30mg 元素铁,5~12 岁学龄儿童每日补充 2.5~60mg 元素铁,均为一年中连续补充 3 个月。(A) 群体防治建议 为预防缺铁性贫血,在学龄前儿童或学龄儿童的贫血率达到 20%或更高的地区,政府和社会应针对 24~59 月龄学龄前儿童和 5~12 岁学龄儿童开展营养素补充剂干预项目。 24~59 月龄学龄前儿童每周一次补充 25mg 元素铁,5~12 岁学龄儿童每周一次补充 45mg 元素铁,补充 3 月,然后停止补充 3 月,然后再开始补充。(A) 三、辅食营养补充品 包括辅食营养补充食品、辅食营养素补充片和辅食营养素散剂,其中辅食营养补充食品俗称“营养包”。 辅食营养补充品简化了营养素强化补充方式,能提高婴幼儿的辅食质量,有效改善我国儿童营养状况。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111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孩子查的血钙不低,还需要补钙吗?

血钙不低,不代表机体不缺钙, 尤其不能代表骨骼不缺钙,要综合评估是否需要补钙。 1. 钙在人体内的分布及作用 钙在体内的分布比例随年龄不同有所不同,总体情况:99%的钙主要储备于骨骼和牙齿, 1%的钙作为血钙成分循环于血液中,包括蛋白结合钙或离子钙离子形式。另有极少量钙存在于机体的各种细胞内,即细胞内钙,在比例上这部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 钙缺乏的危害 儿童期足量钙摄入不仅能保障其骨骼健康,尚能减少日后成人期发生骨质疏松和骨折的风险。 3. 各年龄阶段钙的推荐摄入量 美国医学研究院(IOM)2011年推荐的0~6个月和6~12个月婴儿钙适宜摄入量分别是200和260mg/d,1~18岁人群的钙推荐量为700~1300mg/d。 我国2013年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中钙推荐摄入量为0~6个月和6~12个月的婴儿适宜摄入量分别是200和250mg/d,满足1~18岁98%人群钙推荐摄入量为600~1000mg/d。 具体如下: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110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钙营养状况评价

由于目前尚无反映钙摄入量状况的可靠生物学标志物(准确反映钙营养状况的指标),故临床上很难对钙营养状况进行准确的生物学评价。 目前评价钙营养状况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膳食摄入钙评价,生化指标测定钙代谢的相关指标,钙作用的效应指标,包括BMD、骨矿物质(BMC)含量检测等。 1.膳食钙摄入量: 调查一定时间内膳食钙摄入量,与推荐供给量进行比较,确定被调查者钙具体摄入量与推荐供给量之间的差距。 2.血清钙测定: 该指标通常不作为钙营养检测的指标。 血钙浓度降低称为低钙血症,一般出现在临床疾病过程中的电解质紊乱或特殊生理状态如妊娠时。 国外低钙摄入地区的研究已表明,低钙摄入量可能反映在儿童的低钙血症上。 血清钙除反映钙的代谢情况外,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群体钙营养状况。但在具体临床应用时,应结合病史及其它相关检查加以综合评估。 3.尿钙测定 尿钙是肾脏排泄钙和再吸收钙平衡的产物,影响因素较多。其水平受机体钙代谢的影响较大,与膳食钙摄入、膳食钠和蛋白质摄入均密切相关,还受尿量、钙需要量及肾脏功能的影响。 在钙处于零平衡状态时,尿钙的排泄已被大家公认与钙摄入相关,尿钙水平可作为钙生物利用度的一个指标,但在快速生长期的儿童,因摄入钙大多被利用,尿钙水平难以反映钙营养状况。 所以,尿钙可以作为钙代谢和钙生物利用度的指标,但在作为钙营养状况的评价时不是理想的推荐生化评价指标。 4.离子钙测定 离子钙检测主要是以检测电解质改变为目的,由于含量极少,对其检测不是营养意义上的钙营养监测。 5.骨密度和骨矿物质含量检测 骨骼钙的检测最能反映钙的营养状况,目前没有直接检测骨骼钙的方法,近年广泛应用的是间接反映骨矿物含量指标的BMC(骨矿含量)、BMD(骨密度)检测BMC含量的方法有多种:包括X线光密度法(RA),单光子吸收法(SPA),双光子吸收法(DPA),双能X线吸收法(DXA),定量CT(QCT)法、定量超声技术(QUS)等 DXA测定BMC和BMD具有快速、准确、放射性低及高度可重复等优点,是评估人体骨矿物质含量而间接反映人体钙营养状况的。理想指标,在临床诊断和治疗骨质疏松的应用方面已得到世界性的公认,但它不能反映骨的结构,不能反映骨强度及韧性,且该检测设备价格昂贵,且有一定的放射线伤害,在临床广泛应用有一定难度。 QUS骨密度检测具有价廉、便携、无放射性等优点,近年在国内医疗保健机构广泛开展应用,该项检测结果同时也间接反映了骨骼韧性及结构。因此,它能更好地反映骨骼的健康。 目前的超声骨密度检测是基于对成人研究的基础上再应用于儿童的,缺乏中国儿童自己的标准值。供应商提供的参考值受国别、种族、标准值参照体系、标准制定的目、检测设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为标准不同会导致结果判读上的巨大误差。其次,骨密度检测还受整体营养、运动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分析检测结果时要综合评价,应避免单纯根据BMD检测结果低下就简单判定被检查者为维生素D缺乏、钙缺乏或患有佝偻病等。 参考文献 1.秦锐. 中国儿童钙营养专家共识(2019年版)[J].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9, v.30;No.167(03):7-14. 2.Munns C F ,Nick S , Mairead K , et al. Global Consensus Recommendations on Prevention andManagement of Nutritional Rickets[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6,2016, 101(2):394 – 415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114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七个多月大的女宝宝,体重14斤,消化不良,大便糊状,一天两次,可能与牛奶蛋白过敏有关。

就诊科室:小儿消化科

总交流次数:39

医生建议:宝宝的消化不良可能与牛奶蛋白过敏有关,建议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同时,可以给宝宝服用参苓白术散来调理脾胃。另外,需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和生活习惯,适当增加辅食,保持良好的作息和环境卫生,以促进宝宝的健康成长。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查看详情

一岁两个月宝宝出现过敏便血腹泻,已尝试更换奶粉,现咨询治疗方法。患者女性1岁2个月

就诊科室:小儿消化科

总交流次数:39

医生建议:婴儿过敏可能需要避免特定食物,如鸡蛋黄。建议继续观察大便情况,必要时进行大便培养。治疗上,目前不需要改变。生活上,可以尝试添加米面薯类等不常过敏的食物,注意观察宝宝的食欲和食量变化,必要时可以服用益生菌。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查看详情

孩子眼圈发紫,反复呼吸道感染,身高体重增长缓慢。医生建议补锌治疗,尝试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关注孩子入睡和出汗问题。患者女性5岁

就诊科室:小儿消化科

总交流次数:84

医生建议:建议:孩子生长发育落后和反复呼吸道感染可能与缺锌有关,补锌治疗是关键。尝试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调整身体状况。关注孩子的饮食和作息习惯,多样化饮食,保证充足睡眠。干咳若无痰可继续观察,调整感冒药。注意孩子出汗问题并多喝水。需注意:补锌治疗需持续一段时间,药品需按医嘱使用。

王凤英

主任医师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