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艾滋病的基本知识,你知道么?

手护妈妈·首席健康管家
手护妈妈
首席健康管家

一、什么叫艾滋病

艾滋病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HIV)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后导致被感染者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艾滋病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英文缩写“AIDS”):

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⑵获得性指非遗传所致,而是后天在一定条件下获得。

⑶免疫缺陷指患者免疫系统严重被损。

⑷综合症指患者的多个系统受到损害,机体出现几种疾病的综合症状和病理征象。

⑸艾滋病病毒是一种极小的微生物,医学名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为HIV。

二、艾滋病是一种全球范围性传染病

每年的12月1日为世界艾滋病日。WHO报告2010年全世界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共3400万,新感染270万,全年死亡180万人。每天有超过7000人新发感染,全世界各地区均有流行,但97%以上在中、低收入国家,尤以非洲为重。专家估计,全球流行重灾区可能会从非洲移向亚洲。

中国CDC估计,截止至2011年底,我国存活HIV携带者及艾滋病患者约78万人,全年新发感染者4.8万人,死亡2.8万人。疫情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目前我国面临艾滋艾滋病病毒病发病和死亡的高峰期,且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开始向一般人群扩散。

三、艾滋病病毒的特点(HIV)

病毒复制速度快,目前尚无技术完全清除体内艾滋病毒,主要破坏具有免疫功能的T4淋巴细胞,在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中含有病毒。病毒在干燥环境中很快死亡,一般消毒剂能将其杀灭。

四、艾滋病的特点

⑴生物学特点:由病毒所致;为传染性疾病;潜伏期长,貌似健康;目前无疫苗预防;无特效药物治疗;病死率达100%。

⑵社会特点:传播与人类个人的一些特殊行为有关;这些行为与社会的变化有关;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这些行为受到社会的歧视;社会对病人产生歧视、轻视、敌视;是生物性疾病,又是社会心理性疾病;既是个体的问题,又是社会的问题;造成多方面损失,阻碍社会发展;预防和控制涉及诸多社会敏感问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概述#感染内科#艾滋病相关复合征[ARC] NOS
阅读数 18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常见,国家乙类传染病,有传染性症状可有腹部适、发热、乏力、贫血等能治愈,需要长期治疗简介艾滋病相关复合征,是艾滋病早期非特异性的前驱症状,主要由人体免疫缺陷病毒(HIV)侵犯人体免疫系统,包括CD4+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等,导致机体免疫缺陷,继发各种机会性感染等。症状可能有腹部适、发热、乏力、贫血等。该病有传染性,可通过血液、性、母婴传播。经规范治疗病毒可被抑制,需终身治疗,但预后欠佳[1]。症状表现[1]:出现HIV病毒血症,免疫系统急性损伤症状如:发热、咽痛、恶心、腹泻、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等。诊断依据[1]:成人及15岁以上青少年,HIV1/2抗体检测阳性;HIVRNA阳性或HIV分离实验阳性;或CD4+T淋巴细胞数<200个/ul,可诊断;或明原因持续规则发热38℃以上、腹泻、乏力、体重减轻>1个月;淋巴结肿大,直径大于1cm;2个或2个以上部位淋巴结重大持续3个月以上确诊。疾病类型[1]:是否具有传染性[1]?有传染性,国家乙类传染病。通过什么方式传染[1]?传染源:被HIV感染的人,包括艾滋病患者和HIV感染者。HIV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精液、胸腹水、乳汁等体液中;传播方式:性传播(安全的同性、异性、双性性接触)、血液及血制品(公用针具注射、纹身等)、经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哺乳等)。怎么预防[1]?正确使用安全套,采取安全的性行为;吸毒,共用针具;加强医院管理,避免交叉感染;对感染者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是否常见[1]?常见,截至2017年底,全球现存活HIV/AIDS患者3690万例,当年新发HIV感染者180万例,有2170万例正在接受治疗。截至2017年底,我国报告的现存活HIV/AIDS患者758610例,当年新发现HIV/AIDS患者134512例(其中95%以上均是通过性途径感染),当年报告死亡30718例。是否可以治愈[1]?可治愈,规范治疗,可抑制病毒复制,需要终身治疗。是否遗传[1]?是,母体HIV感染者可通过宫内感染、母乳喂养传染给患儿。是否在医保范围内?是
手护妈妈·首席健康管家王彦丽副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