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周海玲

服中药期间能喝茶吗?

服中药期间能喝茶吗?

在临床中,有一些患者平素有喝茶的习惯,在中医治疗过程中就会有疑问:“我在口服中药治疗期间能不能喝茶?”今天小周大夫给大家讲一讲。

茶来源于药

中国饮茶,从神农时代开始至今已有四千七百多年历史。大家都知道茶能醒神,其实这就是茶的药物作用之一。

茶最初孕育于野生采集活动。古史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在食医合一的古时代,人们在长久食用茶的过程中,越来越注重它某些疗病的“药”用之性,逐渐发现了茶类植物有止渴、清神、消食、除瘴、利便的药用功能。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

因此,茶在最初是中国古代人民生活中常见的药食同源的物品。

茶的转化

现在,茶已成为人们常用的文化交流的饮品载体。

然而,要使茶由一般性的药用、食用发展为专用饮品,还必须有某种特别的人文地理因素。

据《诗经》记载,在史前期,“荼”泛指苦味野生植物性食物原料,“茶”包含其中。郭璞注《尔雅·释木》“槚”云:“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

“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病。”(清·周蔼联《竺国游记》卷二)。巴蜀地区向来是疾疫多发的“烟瘴”之地,因此当地人常饮食偏辛辣,以祛除瘴气;日常“煎茶”服用,以除瘴气、解热毒。久服成习,茶的药用之旨逐渐隐没,茶于是成了一种日常饮料。自此,“茶”由“荼”分离出来,并独树一帜、发展壮大。

茶的属性及分类

由于现在的普通老百姓只关注茶的品种、来源,很少洞知茶的最初历史面目,因此忽略了“茶是药”的本质。

之前我在很多科普文章中都讲过: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属性、偏性(寒热温凉)。而中药之所以能治病,就是中医师们运用中医思维掌控和使用这些药物,将这些偏性为中医师所用,才能发挥药物的作用来治疗疾病。茶也是一样,同样拥有自己的属性。

凉性茶:绿茶、花茶、白茶(未经发酵的生茶,气味轻薄)

平性茶:铁观音、单丛、水仙(经轻微发酵的茶,气味稍厚)

温性茶:肉桂、大红袍、红茶(重发酵的茶,气味偏重)

热性茶:熟普洱、六堡茶(全发酵的茶,没有香气,口感非常厚重)

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发现了很多其他的茶,这些茶该如何鉴别属性呢?大家可以根据它的“气”和“味”来进行归类:气、味均薄的偏寒性,气薄味厚的偏温性。

如何根据体质选茶?

普通人、健康人:多喝温热性茶,因为现代人性情、心性偏急躁,此类茶味重,能起到收降的作用。

此外,现代人多贪凉(贪食生冷食物、冷饮、贪吹空调),温热性的茶可以中和这些凉性,达到保护人体阳气的目的。

那么,进行中医治疗的患者(无论是中药还是艾灸等其他疗法),该如何进行选择呢?如果患者平素有饮茶习惯,或因为社交原因不能停止引用茶饮,在进行中医治疗过程中,应根据自己的疾病和体质的寒热属性来配合饮茶。

寒热证型的判断,应询问给你诊断和治疗的专业中医师。如果是寒证,则应选择温性、热性茶;如果是热证,则应选择凉性茶。如果是寒热错杂的证型,或者忘记问了、又不能自己判断证型,那么可以选择平性茶,或者不喝茶。

希望这篇文章能对爱茶的中医爱好者和进行中医治疗的患者们有帮助。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月经量少是何原因?又该如何解决?

月经问题是每个女性都会出现的,其中有一部分人是月经量少。有的人一直月经量少,有的人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月经量就少了。什么原因导致的?又该如何解决呢?今天周大夫帮你科普。 我们先来讲讲月经量少的几个原因。 一、月经产生的少 女性月经流出来的血,本来是为生宝宝准备的。如果女性没有受精,体内准备的这些血没有用武之地,才会通过月经的方式排出体外。 如果本来准备的血就少,那么流出来的月经血当然就少了。而先天体质较差、阳虚、气血虚,也就是原材料不够,那么身体内产生的血自然就少。 1、动力不够-阳虚、精亏 在大自然中,只有阳光普照大地,万物才有生气、才能生生不息。 人体内也是一样,只有阳气充足,才能产生气血、津液等物质。人体内肾精充足,才能有动力产生各种维持生命的物质。 解决办法:补阳填精 2、原材料不够-气虚、脾胃虚 中医讲:“气生血”,气足才能产生血,如果气虚,产生的血就少。 而我们体内的气血津液,都是通过食物来补充的。很多人脾胃功能差,吃的少或者吸收得不好,自然就不能给身体补充足够的能量(原材料),怎么能够产生足够的血呢? 解决办法:健脾补气 二、月经流出的少 1、道路上有障碍物-痰瘀、血瘀 试想一下,如果道路有障碍物、不通畅,垃圾车如何通畅地把垃圾运出城外呢? 人体也是一样,如果人体内痰凝、血瘀,排血自然不能通畅地进行。这也就是为什么临床中治疗一些月经量少的患者时,我们并不用补气、补血的药,而是用活血化瘀或者去痰湿的药,月经量就多了。 解决办法:化痰、活血化瘀 2、运输能力差-气滞、气郁 女性跟男性性格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女人爱生气。生气多了,就容易产生气滞、气郁,说白了,就是体内的气堵住了,运行的不通畅了。 而人的呼吸、大小便、月经血等等,都是靠气的推动才能正常出入,如果气都滞涩了,就没有能力把该排出体外的物质排出去了。 解决办法:理气、调整心情 三、消耗得多 1、出血性疾病 如果体内本来就有血虚的情况,那么月经量自然就少。 出血性疾病导致患者体内的血减少、贫血,不能流到子宫处进行储备,所以月经量就少了。 解决办法:治疗出血性疾病 2、被内热蒸灼消耗 就是内热太盛,把血都熬干了。 就像我们把水放在锅里用火烧,火烧得太久、火太大,水就被烧干了。那么,出来的血自然就少了。 解决办法:清热凉血 从头到尾看下来,原来引起月经量少有那么多原因。原因不同,治疗的方法和方药就不同。所以,大家平时如果有月经量少的问题,不能看到别人用什么方子、吃什么药治好了,就直接拿过来照着吃,这样是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一定要搞清楚原因,再吃药,才能真正根本解决问题。 如果你也有月经量少的情况,想要治疗,又不知道自己到底属于哪个原因、怎么解决,可以扫码关注工作室,线上咨询。 祝女性朋友们每个月的那几天都能舒心地度过。

周海玲

主治医师

北京慈方中医诊所

147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疾病“反弹”是为何?

在日常看诊中,很多患者都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接受了治疗后,疾病会反弹吗?比如埋线减肥、中药治疗黄褐斑等。如果医生给患者的回复是:“会反弹。”那患者很可能就放弃了治疗,转而寻求其他的方法:比如激光、手术等等。 但是如果医生真的回复患者:“不会反弹。”那他一定是个骗子。为什么这么说?请往下看。 其实患者朋友们真的不应该把治疗疾病的重心放在关心“是否会反弹”上,而是应该关心这个病怎么来的、怎么才能避免疾病的发生。这样你才能了解“关心是否会反弹”这个问题到底有没有必要。 感冒 感冒是由生物性外邪导致的(外邪是什么?),每一次的感冒很多时候都是感染了不同的微生物(病毒、细菌等)。 如果一个人这次感冒了,经过几天的治疗好了;过了几个月以后又感冒了,这种肯定不叫“反弹”,也不叫“复发”,而是“新患”,就是又重新患了感冒这个病。因为引起感冒的病毒不一定是同一种病毒;就算是同一种病毒,也是由于机体免疫力的低下导致又一次感染了新的病毒,这与上一次的治疗是没有关系的。 肥胖 引起肥胖的原因主要有:动得少、吃得多、脾胃差。 如果一个人是靠节食和运动减肥成功了,但是2年后由于自己动得少、吃得多,或者又做了伤害脾胃的事情导致脾胃再次受伤,最终导致再一次肥胖,难道这是“反弹”吗?肯定不是。 其他辅助治疗肥胖的手段也是一样的,无论是中药、手术还是埋线,让体重下降了、局部塑形了,这个治疗过程结束后,如果自己还是懒得动、管不住嘴,又长胖了,这可不是“反弹”,与上一次或者正在进行的治疗关系不大。 黄褐斑 引起黄褐斑的原因主要有紫外线辐射、因为身体或睡眠不规律导致褪黑素生成减少、总是易怒郁闷等等。 不管是通过激光、外用或者内服的药物把已经存在的斑去掉了,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全部结束后,那些引起黄褐斑的原因还在继续影响着你(你无法控制、改善自己的情绪,或者不能改变长期紫外线辐射,或熬夜),那黄褐斑又长出“新”的来了,这种情况可不是反弹。 而且不能够因为又长出新的斑出来了就说你“进行的治疗不管用、治疗以后容易反弹。” 完满的看病过程 像减肥、黄褐斑这类疾病,治疗中、治疗后是否“反弹”,实际上很大情况决定于患者本身。因为无论是哪种治疗方法(包括中医),治疗过程中让你满意的都是你看到的“标”,也就是你能看到的那些疾病表现有明显好转:比如体重确实下降了、肚子小了;黄褐斑变淡了、甚至消失了。因为大多数人之所以开始治疗,就是看到了“标”,看到了这个疾病的表现;他们想要治疗的也就是这个“标”,想快点把它“治好”(把肥肉或者黄褐斑去掉)。 因此,一个完满的看病过程应该是: 一、无论进行哪一种治疗,在就诊和治疗前,最好先了解这个疾病的产生和发展原因(有些是医生在看诊过程中会跟患者进行科普、讲解),这样就不会对某种治疗方法报过度的期望——关心是否会反弹,也不会因为治病心切而上当受骗。 二、了解致病原因后,要确定自己的治疗目的:是单纯想要短时间把现在已存在的“标”治好,还是想“标本兼治”。如果是想“标本兼治”,那么在选择中医的同时,应该寻找自身能够产生这种疾病的原因,去规避。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标本兼治”。

周海玲

主治医师

北京慈方中医诊所

146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什么是气滞血瘀?

最近有粉丝留言:“周大夫,可以讲一讲什么是气滞血瘀吗?”今天周大夫就给大家安排上。 首先大家要了解“气和血”之间有一层相互的关系,就是气能推动血液的运行,也就是中医讲的“气行血”。说白了,就是血要流动起来需要动力。我们都知道水的流动靠的是势能,血液的流动必然也需要某种力量。但是同样是液体,水和血不同的地方在于:水的流动靠势能,水往低处流。但是我们人体的血液主动力在心脏,血液被泵出去以后为什么又能自己流回来(心脏下面组织的静脉血回流,如下肢血液)、而且血由心脏往头上走,主要靠的就是气的推动。 当然,这里有人会较真儿,说“气”没办法用仪器检查出来,是中医拿出来忽悠人的。可是,我们能看得见“风”吗?我们看不见——我们都知道风的形成,但是每一股风的组成都是一样的吗?我们能通过观察树叶的飘动、云朵的飘动知道风来了,“风”只是我们给推动树叶、云朵动起来的动力所起的一个名字。 “气”也一样,是我们给身体里推动内部活力的动力起的名字,它是各种复杂物质、能量的统称。有个形容词叫“正气凛然”,当我们形容一个人的时候,他身上的正气我们能摸得到、能用仪器检查得出来吗?但是我们能感知他身上正气的表现,我们把这些表现起了一个名字,统称“正气”。 再举个例子,我们知道地球存在重力作用,但是为什么正常人的大便不会随时拉下来呢?因为有“气”的固摄——包括肛门括约肌的收缩使肛门紧闭等,这整个的现象、过程和结果我们称之为“气的固摄”。而有些人便秘(大便不干的那种),废很大的力也拉不出大便来——即使蹲下、按压腹部以增强腹内压力,而且有重力作用,但是大便就是不下来,我们称之为“气虚”——包括内部胃肠动力不足等等综合因素无法正常蠕动将大便排出。所以大家不必纠结什么仪器能不能检查得出来中医说的某些名词,没啥意义。 再说回“气滞血瘀”。“滞”就是停滞、不顺畅,比如“停滞”、“滞留”。气运行得不顺畅了、堵在某个地方了,就没办法给血的流动提供动力。如果没有气的推动,血的流动就会变慢、逐渐淤积,就像河床的泥沙一样:如果水流变慢,泥沙就容易沉积,最终导致了淤堵,形成一些有规律的病理现象,我们把这些现象统称为“瘀血”,比如舌暗、局部刺痛甚至剧痛等等。 为了保证血的正常运行、让人体正常代谢,我们就需要保持气的正常运行。比如适当运动——中医讲“久卧伤气”,经常懒动,人的气就不足;少生气,生气容易使气运行混乱,我们常说“气不打(从)一处来”,你一生气,体内的气就乱了,一乱就没有了秩序、气运行得就不通畅了,就形成了气滞;保护人体的阳气,因为“寒凝气滞”——寒冷的环境下气的流动就差了,其实阳气就是温暖的、促进人体正常代谢的能量、各种所谓的组织功能和环境。人在寒冷环境下会不愿意动,体内的各种物质也是一样——一杯冰水和一锅沸水哪个里面的分子物质活动更剧烈呢? 当然,以上我都是从最最简单的层面、用最最简单的例子让大家明白“气”、“气滞血瘀”~我觉得能明白这层最简单的意思,就足够知道怎样养生、自己的气滞血瘀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了。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海玲

主治医师

北京慈方中医诊所

1496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