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防治
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称为肺结核病。结核病又称为痨病和“白色瘟疫”, 它曾在全世界广泛流行,曾经是危害人类的主要杀手,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
为何肺结核病人必须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就诊
肺结核病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法》乙类传染病管理。结核病的正规彻底治疗必须有6-8 个月的疗程,且需要多种药物联合使用,才能彻底治愈。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要求病人每次服药均要在医务人员的面视下服用(DOTS) , 以保证尽可能地治愈所有的结核病人,减少结核病的传播。
合格的痰标本有利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凡因结核病症状就诊及转诊的可疑肺结核患者,均应进行痰涂片检查。确定诊断的涂片检查的应采集3个合格的痰标本。就诊当时在门诊留一份“即时痰”标本,同时给患者2个痰盒,嘱患者留取“夜间痰”和“晨痰”, 于次日交验。即时痰:就诊时深呼吸后咳出的痰液;晨痰:患者晨起立即用清水漱口后,咳出的第2口、第3口痰液;夜间痰:送痰前一日,患者晚间咳出的痰液。
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结核病防治工作
及时就诊
肺结核的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甚至痰中带血。如果连续两周以上的咳嗽、咳痰,或痰中带有血丝,就有极大地可能是得了肺结核病。其他常见的症状还有低烧、夜间盗汗、疲乏无力、体重减轻,女性月经不调等。
若感冒后,咳嗽很久不见好,除了咳嗽,没有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症状,而有疲乏、食欲减退、低烧、盗汗等全身症状或痰中出现血丝,及时去相关部门就诊,肺结核的治疗 “早诊早治”是关键。
呼吸道传播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喷出的飞沫传染其他人。但并不是所有的肺结核病人都具有传染性,只有正在排菌的肺结核病人才具有传染性。尤其像学生、农民工等高危人群,大家在一起共同学习或生活,如果有人得了肺结核,又没有及早正规治疗,很容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染。
降低传播危险
1.若您诊断为肺结核后,请您应立即服药、多药联用、不能中断、坚持治疗(至少6 ~ 8 个月)。任何治疗的改变应通过医生决定。
2.请您不要随地吐痰,咳嗽、咳痰时掩口鼻。
3.请您出门戴口罩,可以减少肺结核的传播。
4.最重要的,请您一定坚定信心,经过正规,全程的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
如何预防
1.房间经常开窗,保持通风。屋内湿润,勤洗被褥,避免扬尘,分开使用。
2.如有咳嗽、胸闷、气短、咯血的症状应尽快到医院进行确诊。
3.与疑似病人要保持一定距离,尽量不经常到人员聚集的地方。
集体生活如何预防
集体生活场所,如民工宿舍或学生宿舍,由于人员居住密集,一旦出现一个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就很容易相互传染而造成结核病暴发流行。
1882年科霍发现了结核病
1882年科霍发现了结核病的病原菌为结核杆菌,世界卫生组织于1993年宣布“全球结核病紧急状态”,确定每年3月24日为“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结核病还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疾病。结核病还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结核病是可以治愈和控制的疾病。
只有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才具有传染性,才是结核病的传染源。含有大量结核菌的痰液,通过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方式经鼻腔和口腔喷出体外,在空气中形成气雾(或称为飞沫),较小的飞沫很快蒸发成含有结核菌的“微滴核”,并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如果空气不流通,含菌的微滴核被健康人吸入肺泡,就可能引起感染。以上称为“咳嗽传染”,是经科学验证的,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也有可能通过随地吐痰形成的“尘埃传染”,但这是次要的传播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