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的解剖:胆囊是位于右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袋构造,有浓缩和储存胆汁之作用。胆囊分底、体、颈、管四部,颈部连胆囊管。胆囊壁由粘膜、肌层和外膜三层组成,正常胆囊长约8~12cm,宽3~5cm,胆囊腔的容积约40~70ml。胆囊管连接胆囊,肝胆管和总胆管,胆囊通过胆管与总胆管相连,其粘膜有许多螺旋形皱襞,粘膜的单层柱状上皮内散在少量杯状细胞。固有层内有粘液腺,肌层较厚,以环行为主。
胆囊的功能:储存胆汁、浓缩胆汁、分泌粘液、胆汁排空。
胆汁的生成:肝细胞不断地分泌胆汁,成年人每日分泌胆汁约800-1000ml,经肝管排出,一般 先在胆囊内贮存,胆囊腔的容积约40~70ml。上皮细胞吸收胆汁中的水和无机盐(主要是Na+),经细胞侧面的质膜转运至上皮细胞间隙内,间隙的宽度可因吸收液体的量而变化,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基膜进入固有层的血管和淋巴管内。胆囊的收缩排空受激素的调节,进食后尤其在高脂肪食物后,小肠内分泌细胞分泌胆囊收缩素,经血流至胆囊,刺激胆囊肌层收缩,排出胆汁。
胆汁的行径:进食3~5min后,食物经十二指肠,刺激十二指肠黏膜,产生一种激素叫缩胆囊素,使胆囊收缩,将胆囊内胆汁立即排入十二指肠,以助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在排出胆汁同时,也将胆道内的细菌与胆汁一起排出体外。一般讲,进食脂肪半小时,胆囊即可排空。
胆囊炎:胆囊炎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消化道疾病,根据起病的缓急可以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胆囊炎根据病因类型不同,引发的原因也有所不同,例如胆汁淤积、细菌感染、外伤、结石刺激等。好发于中年女性、重症老年人等,主要以不良饮食习惯为诱发因素(如不食早餐,饮食不当、油腻饮食、饱餐、过劳、受寒、精神因素等)。主要分型:急性和慢性、结石性和非结石性。胆结石是引发胆囊炎的最常见原因。主要症状有右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症状。慢性胆囊炎患者的表现常不典型,多数病人无急性发作史,仅有不规则的上腹部疼痛,常在饱餐后间歇性出现。急性胆囊炎易出现并发症,如坏疽、穿孔等。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进展迅速,严重者可能造成生命危险。若出现右上腹剧烈疼痛,应及时就医。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腹痛症状常因患者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被掩盖,易误诊和延误治疗。故对危重的、严重创伤及长期应用肠外营养的患者,出现右上腹疼痛并伴有发热时,应警惕本病的发生。慢性胆囊炎患者如出现持续性腹部胀痛,或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禁饮食,消炎、利胆、保肝、补液,必要时手术治疗。
胆囊结石:病因主要是胆囊功能异常,胆囊收缩功能异常,排空延迟,使胆囊内过饱和,胆汁形成的胆固醇结晶不能被及时排入肠道,从而在胆汁中析出并聚集成石,胆囊黏膜功能障碍也在结石形成过程中起促进作用。脂质代谢异常,高脂饮食增加小肠中胆固醇的吸收、肝脏合成胆固醇增加或脂代谢障碍时,就会引起血中胆固醇异常升高,过量的胆固醇在胆汁中积累,导致胆汁过度饱和、胆汁淤积的产生。除胆汁的过度饱和外,胆囊运动障碍、胆囊收缩素均对胆囊结石有影响。其他因素,如肝肠循环脂质代谢异常,可导致胆汁胆固醇过饱和进而导致胆囊结石。另外,雌性激素能促进胆囊结石的形成。好发于肥胖或超重者,育龄妇女及多产次妇女,40岁以上成年人,高脂肪饮食、长期肠外营养者,患有糖尿病、高脂血症者,胃切除或胃肠吻合手术患者,回肠末端疾病和回肠切除患者,肝硬化等患者。胆囊结石的发病与饮食、生活方式最为密切相关,最简单和最基本的预防方法就是注意饮食习惯。症状主要与胆囊炎相似,约有20%~40%的胆囊结石患者终身无症状。对有症状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根据患者病情分微创、开腹手术,分胆囊切除与取石保胆手术。
胆囊息肉:病因主要为胆固醇代谢不良,肝脏细胞分泌胆汁的功能出现了紊乱,而胆汁酸作为胆汁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固体成分,其比例大约占85%。胆汁中的总胆汁酸水平降低及总胆固醇水平升高时,胆固醇析出,从而明显促进胆固醇性息肉的形成。慢性炎症,炎症刺激可使胆囊黏膜增生,突出而形成胆囊炎性息肉。发育异常,本病可能是在胚胎期胆囊芽囊化不全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也可能系胆囊上皮和平滑肌增生致使胆囊腔闭塞所致。好发人群,饮食不规律者,应激状态下,内分泌紊乱,机体稳态易失衡,不爱运动者,饮食油腻,经常饮酒等患者。50岁及以上者发病率相对较高。症状与胆囊炎相似,胆囊息肉,约60%为假性息肉,无癌变可能,主要怕胆囊息肉癌变,当胆囊息肉的直径超过1cm,会有癌变的风险,出现疼痛、消化不良、黄疸、发热、包块等症状。治疗主要以合并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症状明显随时手术治疗,无症状的半年复查一次B超。胆囊息肉患者一般可以治愈,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一般不影响自然寿命。
胆囊癌:主要病因是胆囊结石、特殊类型的胆囊病变还有遗传性,没有传播途径有胆囊结石家族史或胆囊癌家族史的人群易患胆囊癌,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都会诱发胆囊癌的发生。起源于胆囊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胆道恶性肿瘤的70%以上,其发病部位位于胆囊,依据肿瘤起源于胆囊的解剖部位不同,包括胆囊底部、体部、颈部和胆囊管等部位胆囊癌,其以胆囊及颈部、体部发病更为多见。一般可分为肿块型、浸润型、胶质型、混合型。根据组织学分型分为腺癌、未分化癌、腺鳞癌和鳞癌,其中腺癌约71%~90%。腺癌又分为硬化型腺癌、乳头状腺癌、黏液腺癌、管状腺癌等。主要症状,腹痛,黄疸,腹部包块。早期发现腹痛、可触及腹部肿物的情况下需要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一步检查。确诊为胆囊癌时及时就医。因为胆囊癌出现其他病变的情况应立即就医。诊断标准,胆囊癌患者的抽血检查会表现出CA19-9的升高,B超检查、CT检查如直接征象胆囊壁增厚、胆囊腔内肿块;间接征象为胆管扩张、淋巴结肿大,合并结石,远处肝转移,肿瘤腹内播散、肿瘤直接侵犯以及腹水。胆囊区显示高度强化肿块,伴有边界不清的肿块或实质性软组织块且有较窄的低密度带,则首先应考虑为胆囊癌。治疗按癌症分期,主要以手术为主,辅助放化疗。胆囊癌分期越晚,愈后越差。
胆囊的疾病就诊科室:消化内科、肝胆外科、普外科。
胆囊的疾病检查方法:以B超为主(方便、廉价)。根据疾病的情况可以做造影、CT,核磁等检查。
胆囊的那些事,你了解了吗?建议你关注一下的内容,让你远离胆囊的那些事。
1、均衡饮食:减少摄入高脂油腻食物,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三餐要定时定量,别过饱,过饱会加重胆囊工作量,使胆囊不适。同时别错过早餐,早餐能让胆囊更有活力,避免胆汁反酸。
2、休息规律:劳逸结合,不熬夜保证免疫能力不下降的前提,良好的免疫能力杜绝细菌感染,保护胆囊。
3、注意卫生: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勤洗手,不吃不干净的食物,可以避免寄生虫感染,减少胆囊炎发生。
4、保持健康体重:适量运动,拒绝高脂食物都是保持健康体重的好方法。饭后不要做剧烈运动,多散步。
5、 定期体检,发现疾病及时治疗,不要拖延,不要小病耽误成大病,胆好了,肝也好,肝胆相照,携手共筑健康。
6、如有症状请辅助采用中药治疗,效果较好。
以上内容希望能给您一点点帮助,远离疾病,祝您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谢谢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