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阳气的西药,用起来要慎重

中医特别强调阳气的重要性,有阳气则生,无阳气则死。可西医不懂这些,经常用大量伤阳气的药物,一旦碰上了那些阳气虚比较严重的患者,很可能导致快速死亡。作为中国人,一定不要忽视这一点啊。

下面列出来一些常见的伤阳气的西药,各位自己对照来理解。 如果没有必要,或者能找到好的中医,最好把这些伤阳的西药都停掉。 至于有人稍有小病即大把吃西药的人,希望能赶紧警醒起来。 毕竟人的阳气只有那么多,根本就耐不住不停地消耗的。

抗生素 抗生素,包括口服药以及挂水、注射药,药物本身即损伤阳气。冬天挂水更伤阳气,本来温度就低,再把冰冷的药液滴到血管内,阴寒随之进入内脏。因此,在冬天不得不挂水时,最好先把药液温暖了,然后再挂。而且,最好弄个小棉袄套住药液瓶以保温。  激素 激素,包括含氮激素以及类固醇激素,都可导致阳气极大地损伤。激素本来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物质。但外用的激素都是化学物质,其作用于肾,可以把肾精中管我们寿命的阳气释放出来用。这个能量很大,所以效果非常神奇。但激素所动用的肾精本来是用来温阳以养命的,滥用激素过分地消耗了肾精,随之就会出现阳虚诸症。  解热镇痛药、抗风湿类药 解热镇痛药、抗风湿类药伤阳气。比如吲哚美辛,它属寒凉性质。把它的副作用做为一种致病因素,当为寒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脾胃之阳受损,则运化失常,而出现消化道症状。 降糖、降压、降脂药 各种降糖、降压、降脂药。这些药物以压以降以抑制主,虽然能暂时地控制症状,但从来不能完全治好,病人要终生服药。 人体的阳气是自然向上升发的,但这种治法却逆了生命的趋势向下压,则阳气不能自然升发。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病人大量长期服用西药后,哪个还有正常的性生活? 况且,本来病即属阳气不足,邪气内入而致。 结果因为应用了这些药物之后,反倒令阳气更加匮乏,导致身体越发虚弱。  镇静剂  

 

镇静剂,包括抗精神病药物、各种止痛药、安眠药等。这类药物的一个总的特点是激发人体潜藏的真精真阳,从而使病态的阴阳暂时恢复升降的功能,从而达到镇静的目的。其结果是耗损了阳气,也就是压制了生命。特别是各种止痛药、安眠药非常地普及,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抑制了人体的阳气。清阳不能上升,则浊阴取而代之。

虽然不少西药会损伤阳气,但中医仍然有办法纠正。根据“寒则热之、虚则补之”的原则,我用附子理中丸、四逆汤、桂枝汤等,配合针灸,达到了针药灸并用的双重效果,其温中散寒,益气健脾,调理胃肠,活血通络以及防病保健,强身壮体的作用,正可对抗该类药的伤阳副作用。 另外,鉴于不少人有阳虚症状,建议经常服用桂附理中丸(大蜜丸最好,不得已浓缩丸也凑合。当前,六味地黄丸成了不少人保持健康的安慰剂,其实不是太适合现在人的体质类型。)或者桂枝汤或者小建中汤等温性处方以养阳气。阳旺则气化得好,邪气自然祛除,就会让身体健康起来。

向本文作者提问
黄显博·主治医师
黄显博主治医师自营医生可处方
巨野县人民医院中医内科
好评100%|接诊量32030|响应时长75分钟
擅长:擅长:咳嗽、补气养血、腹泻、肾阴虚、脾虚、气血不足、祛湿排毒、积食、疏肝益阳、疏肝健脾、肝肾亏虚气血不足肾精亏虚、通宣理肺、消食、降火、祛湿气、清肝明目、补中益气、湿热、疏肝、养阴清肺、头痛、清肝、祛痰、上火、舒肝、干咳、清肠、止痛镇痛、清肺化痰、养肝补肾、补脾、肾精亏虚、阴虚火旺、湿热体质调理、肝脏排毒、去肝火、舌诊、脾胃调理、活血、清热、肝火、肝肾滋、肝火旺、肝气郁结、流鼻涕、卵巢保养、乏力、痰湿、阴阳两虚、肝郁脾虚、舒筋活络、小儿积食、脾肾阳虚、脾胃虚寒、肾气不足、儿童积食、宝宝积食、呕吐、活血止痛、胃寒、脾胃湿热、肝血不足、养血、脾肾、肝火旺盛、补血益气、排湿气、滋阴降火、腹胀、咽痛、湿热下注、肝肾阴虚、养肝明目、气血不足气血两虚、风寒、心肾不交、虚汗、胃火、寒湿、下焦湿热、肝胆、体寒、湿毒、肝胆湿热、肾气虚、肝排毒、脾胃虚、肺热
¥20
问医生
#概述#预防#检查#中医治疗
阅读数 79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1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