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科普之老年糖尿病

相比于中年人,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更高,但这并非意味着老年人对血糖的控制更为严格,因为老年人还需预防低血糖。相比于中年人,老年人的降糖目标相对宽松。那么,老年人血糖控制在什么范围,降血糖既安全又有效呢?

作为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对我们的影响遍布全身,从上到下,凡是有血液流过的地方,都会受到高血糖的侵蚀。上至脑动脉,高血糖可引起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是引起脑卒中的重要病因。向下延伸至双足,高血糖可引起微血管病变与神经损害,是引起非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位于头、足之间的器官,更是逃脱不了高血糖的损害,糖尿病所致视网膜损害,轻者可引起视力下降,重者可导致失明;糖尿病引起的心血管损害,轻者仅仅在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后出现心绞痛,重者可进展为心肌梗死;糖尿病所致肾脏损害,轻者表现为泡沫尿,重者可进展为尿毒症;而糖尿病对神经系统的损害,更是遍布各个内脏与周围神经。

因此,血糖控制达标是减轻靶器官损害的主要措施。在不少朋友的观念中,血糖越接近正常水平,对心脑血管、肾脏、神经等靶器官的损害越轻,理论上本应如此,但糖尿病患者很少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除非是属于病程较短的年轻人。对于多数糖尿病患者而言,他们在控制血糖的同时,还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神经损害且动员肝糖原的能力减弱,当血糖处于较低范围时,机体调节血糖的能力减退,更易发生低血糖。正常人血糖低至3.0mmol/L时可能相安无事,但糖尿病患者血糖低于3.9mmol/L即可出现心悸、多汗等低血糖症状。相比于高血糖,低血糖带来的危害更大,重者可诱发昏迷甚至脑水肿,且在低血糖未纠正前,损害可进行性加重,因此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通常高于正常范围。

老年糖尿病患者更应警惕低血糖。随着老年人群的增多,老年糖尿病患者也日趋增多。我国以60岁为步入老年的标志,若在60岁以前患上糖尿病,步入老年后已经历漫长的病程,心脑血管、肾脏与神经多已出现不同程度损害,且部分患者属于心肌梗死、脑梗死的高危人群。若在60岁以后患上糖尿病,虽然病程相对较短,但不少老年人可能同时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这些危险因素协同糖尿病更易损害靶器官。因此,老年人控制血糖的最终目的在于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这不仅仅限于慢性并发症,还应注意预防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等急性并发症,更应该注重度低血糖的预防。

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也会逐渐升高,更重要的是糖尿病所致神经损害以及老年人神经功能减退,导致老年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的调节方面存在缺陷:一是感知低血糖的能力降低,不易出现心悸、多汗等预警症状,更易发生无意识低血糖;二是对低血糖的自我调节与应对能力下降,主要与神经损害、肝糖原动员能力下降有关,当血糖处于较低水平时,不能动员足够的血糖到血液中满足能量供应需求,因此容易发生更严重的低血糖。所以老年人的血糖水平应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主要以糖化血红蛋白作为参考指标。

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降糖疗效、调整降糖方案的金标准。对普通糖尿病患者而言,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可有效减轻靶器官损害,老年人应在此基础上至少上调0.5%,但上调幅度不应超过1.5%,而决定因素主要与健康状态、预期寿命、自理能力、低血糖发生率等相关。若合并的基础疾病少、预期寿命长、不易发生跌倒、很少发生低血糖,可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5%以下,相当于将平均血糖水平控制在9.4mmol/L以下,发生慢性并发症的风险相对较低。

相反,已经合并多种并发症、预期寿命有限、发生跌倒的风险较高、常常发生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8.5%以下相对安全,相当于将平均血糖水平控制在11.0mmol/L以下,发生急性并发症的风险较低。当然,7.5%-8.5%还有很大的调节空间,这主要取决于自身的耐受程度。

在制定降糖方案的同时,老年糖尿病患者还应选择合理的降糖药,首选不易发生低血糖的降糖药,如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DD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等,且不增加体重甚至有助降低体重。然而糖尿病毕竟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即便使用这些药物能使血糖达标,随着年龄的增加,胰岛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逐渐减退,降糖难度也会逐渐增大,不少老年糖尿病患者最终依然会联合用药甚至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向本文作者提问
王存孝·主治医师
王存孝主治医师可处方
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
好评100%|接诊量31138|响应时长1分钟
擅长:体检报告的解读,呼吸系统疾病、慢阻肺、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社区各种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治。
¥30
问医生
#中年#老年#概述#检查#糖尿病#糖尿病前期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喝水多、吃饭多、尿多但体重减轻常引发肾脏、视网膜、神经病变及酮症酸中毒目前法治愈,确诊后需终身服药简介糖尿病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正常情况下,胰腺释放胰岛素,帮助身体储存和利用食物中的糖和脂肪。当胰腺分泌胰岛素减少,或身体对胰岛素反应敏感性降低时,就会导致糖尿病。症状表现: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喝水多、吃饭多、尿多但体重减轻。诊断依据:依据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以及随机静脉血浆葡萄糖≥11.1mmol/L、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测2小时血浆葡萄糖≥11.1mmol/L确诊。糖尿病有哪些类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特殊类型糖尿病(除以上三种类型外,其他糖尿病的总称)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我国成年人患病率为11.2%。是否可以治愈?目前法治愈,确诊后需要终身服药;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维持患者血糖保证患者生活质量。血糖情况控制好,可能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神经病变等多种并发症。是否遗传?是是否医保范围?是
王存孝·主治医师邹大进主任医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