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以下简称NEC)是婴儿肠道的一种严重损伤,所有新生儿都可能发生,但最常见于早产儿
 
NEC是一种严重疾病,可能永久性破坏部分肠道,需尽早治疗,极严重时甚至可致死。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有何症状?
症状一般发生于出生后10日至数周。因为NEC常发生于早产儿或生病的足月儿中,故通常在已住院的婴儿中诊断。
 
症状包括:
 
●进食问题,例如:
•呕吐
腹泻
•母乳或配方奶滞留于胃内,而不是正常地进入肠道
●直肠出血
NEC的部分症状也可见于其他疾病,如:
 
●呼吸长时间中断(称为“呼吸暂停”)
●过于困倦–难以唤醒。
●皮温过高或过低
医生护人员考虑NEC时,会进行体格检查并予以相应治疗。
 
需要辅助检查吗?
需要以下部分或全部检查:
 
●腹部X线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即利用声波对体内成像。
●血液检测
●大便样本检查
X线检查和超声等影像学检查可显示NEC引起的肠道变化。血液检测和大便样本检查可帮医生判断症状是否由NEC引起,其他一些疾病可导致类似症状。
 
如何治疗?
NEC患儿需要立即接受下述治疗:
 
●停止经口或经喂食管进食
●静脉补充液体和营养
●将鼻胃管从鼻经食管(将食物从口运送至胃内的管道)推入胃,可经此吸出胃肠道内多余的液体和气体以缓解腹胀和呕吐。
●针对出血等问题进行输血或用药–输血即经静脉输入他人捐献的血液。
●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手术–引流腹腔积液或取出严重受损肠段。
NEC可能十分严重,治疗可能需要:
 
●用药物提升心脏功能
●用呼吸机或吸氧促进肺部通气
接受NEC治疗的婴儿需多次接受X线检查、血液检测和大便样本检查,以了解病情变化。
 
向本文作者提问
陈晓春·住院医师
陈晓春住院医师三甲不可处方
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
好评100%|接诊量139|响应时长4分钟
擅长: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小儿常见先天畸形:包皮过长、包茎、隐睾、隐匿阴茎、尿道下裂、肾积水、鞘膜积液、疝气、儿童骨折、多指并指、腱鞘炎腱鞘囊肿、腮裂囊肿鳃裂瘘、肛周脓肿、阑尾炎、肠套叠、腹股沟斜疝、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先天性巨结肠、脐疝、先天性膈疝、漏斗胸、气胸、颅脑外伤、骨折、烧伤和烫伤、血管瘤、动脉导管未闭、房缺、室缺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小儿常见先天畸形:包皮过长、包茎、隐睾、隐匿阴茎、尿道下裂、肾积水、鞘膜积液、疝气、儿童骨折、多指并指、腱鞘炎腱鞘囊肿、腮裂囊肿鳃裂瘘、肛周脓肿、阑尾炎、肠套叠、腹股沟斜疝、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先天性巨结肠、脐疝、先天性膈疝、漏斗胸、气胸、颅脑外伤、骨折、烧伤和烫伤、血管瘤、动脉导管未闭、房缺、室缺
¥20
问医生
#新生儿#检查#常见症状#一般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阅读数 4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新生儿期发生的常见的严重胃肠道疾病,可威胁生命以腹胀、呕吐、腹泻、便血为主要临床表现需抗生素全身控制炎症,必要时手术介入治疗简介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新生儿期发生的严重胃肠道疾病,也是新生儿重症监护科(NICU)最常见的胃肠道急症,也是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1]。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现认为是由多种因素(早产、感染、进食、缺血等)综合作用所致。临床上以腹胀、呕吐、便血等胃肠道表现为主,严重者还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等。早期禁食减少胃肠道压力为关键措施,再结合抗生素全身控制感染,严重者还可进行手术介入治疗。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则预后效果较好,对患儿今后的生长发育影响较小。症状表现:临床上以腹胀、呕吐、便血等胃肠道表现为主,严重者还可发生感染性休克(血压下降、皮肤湿冷、神志昏迷等)及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呼吸衰竭、心脏衰竭、肾脏衰竭等)。诊断依据:根据患儿的出生情况(是否早产、低体重儿)、临床表现(腹部胀满、腹壁发红、呕吐、便血等)、腹部X线检查(肠壁囊样积气)、腹部CT、结合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气分析等)、腹腔穿刺辅助诊断[1,2]。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有哪些类型?本病分类。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本病常见。国内发病率为0.5%~5%[1]。好发于早产儿(出生胎龄在28~37周)、低体重儿(<2500g)。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发病率为2%~5%。患儿的病死率为10%~30%[1,2]。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早期禁食减压胃肠道,足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手术介入治疗。是否遗传?是否医保范围?是
陈晓春·住院医师毛成刚副主任医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