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诊断标准
乙肝的诊断标准比较简单,主要是通过抽血化验乙肝五项。如果乙肝五项中的表面抗原是阳性,或者定量大于正常值的值,说明是乙肝感染状态。对于乙肝感染状态应该做进一步检查,明确乙肝病毒的状态以及有没有对身体造成相关损伤。
对身体是否造成相关损伤的检查,一般是通过肝功能、肝脏彩超和甲胎蛋白进行;也可以进行其他项目的检查,比如肝脏硬度的测定、肝纤化五项或者进行肝穿刺看病理结果。对于乙肝病毒这一方面进行的检查,主要是乙肝五项定量以及乙肝病毒DNA的定量。如果乙肝五项之中的表面抗原是阴性,这时就不是乙肝。乙肝的主要诊断依据是乙肝五项,肝功能和HBV~DNA检测。乙肝1、4、5五项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俗称乙肝小三阳性。平时说的大三阳指第1,3,5项阳性,为急性期感染。第4项(HBeAb~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是病毒复制的停止标志。个别病人需做特殊检查,可检查HBV~DNA,PCR,以确定有无病毒复制。
向本文作者提问

袁晓英主治医师自营医生
渠县人民医院病理科
好评100%|接诊量669|响应时长16分钟
擅长:擅长西药配伍,用药指导等。对常见病,基础病的诊断,治疗能熟练掌握。对常见病的预防能做出合理健康指导。
¥29起
问医生
#男性健康#女性健康#概述#乙肝携带#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
阅读数 10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一种由乙肝病毒感染引起的肝脏急性损伤生活中非常常见,主要依靠体液、血液传播通过疾病预防和药物治疗,预后较好简介急性乙肝,即急性乙型肝炎,是由于近期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HBV),造成肝脏急性损伤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振、恶心、呕吐、腹痛、低热、黄疸等症状,半数患者可症状,故部分患者是通过体检发现感染了肝炎病毒。本病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血液、体液(如唾液、汗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和母婴等方式传播,急、慢性乙肝患者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为本病的传染源,预防当可造成疾病的传播,本病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如护肝药、免疫调节剂、抗病毒药物等,以恢复肝功能[1]。治疗及时,预防得当,预后较好。若未及时规范治疗,可引起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患者生命。症状表现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振、恶心、呕吐、腹痛、低热、黄疸等非特异性症状。诊断依据本病主要是通过病史(是否有乙肝患者接触史)、症状(乏力、食欲振、恶心、呕吐、腹痛、低热、黄疸)、体征(肝肿大,压痛,脾肿大等)及血液生化检查,显示乙肝病毒检测阳性,进行诊断[1]。急性乙肝有哪些类型?根据有发生黄疸分为2类[1]: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疸型肝炎。是否具有传染性?本病具有传染性。通过什么方式传染?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如输血、注射等)、体液传播(如唾液、汗液、精液等)、母婴传播(如胎盘、分娩、哺乳等)[1]。怎么预防?对供血者进行严格的筛查,做好血源监测,避免血液传播。推广一次性治疗用品(比如注射器、注射针头等),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比如手术刀片)要严格消毒灭菌。采取主动和被动免疫以阻断母婴传播。减少安全的性行为,尽量固定一个性伴侣,且做好性生活中的保护工作(比如佩戴安全套),及时进行身体检查。生活用具应专用,接触患者后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是否常见?本病常见。我国1~59岁一般人群的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1]。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如护肝药、免疫调节剂、抗病毒药物等,以恢复肝功能。是否遗传?否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1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