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又到高发期,6岁以下宝宝要当心!
随着天气逐渐转暖,令家长们头疼不已的手足口病又要来了。一旦班级中有一个小朋友感染手足口病,很容易造成班级内相互传染。虽然手足口病通常1-2周可自愈,但宝贝患病遭罪,家长还是倍感心疼。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于儿童的传染病,一般多发于6个月-5岁左右的孩子。一般每年的4-6月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为发热及手、足、口、臀等部位的斑丘疹或疱疹。可伴见咳嗽、流鼻涕、不想吃饭等症状。这是手足口病的普通病例,一般症状较轻,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一般在 1 -2周内痊愈,无后遗症。
少数患儿发病后迅速累及神经系统,表现为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肌无力、颈项强直等症状,类似于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脑脊髓膜炎等疾病的症状体征,发展为循环衰竭、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患儿病死率高。
部分手足口患儿在病后 2~4 周有脱甲的症状,新甲于 1~2月长出。
二、手足口疫苗
手足口病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的重要病原之一。
2015年,中国自主研发了全球第一个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EV71 疫苗),并在年底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自 2016年9月起,EV71疫苗开始在全国投入使用。
建议给满6月的婴儿接种该疫苗,需要接种两针,两针之间需间隔1个月,减量在孩子一周岁前完成接种工作。
三、该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呢?
在手足口病流行期,一定要注意做好孩子的防护,降低感染手足口病的几率。
1. 在外玩耍时,多消毒洗手(尤其是接触不洁物品后),回家后立即洗手,更换衣物;本病流行期,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玩耍。
2. 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
3. 对于孩子日常接触的玩具、餐具、地面等做好日常消毒;
4. 尽早接种手足口疫苗;
5. 患病之后,需要做好隔离工作,避免剧烈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