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病因及高发人群
发表人:
吴繁辉
阅读量:
1352人
病因
- 内因:腰椎先天发育异常,腰椎间盘先天发育缺陷,致使椎间盘缺乏血液供给,修复能力较差。
- 外因:由于长期劳累损伤、女性妊娠,或是外伤等因素,导致腰部肌肉、韧带、椎间盘长期处于过度负荷状态,而出现相应退变。
- 腰椎退变:主要由长期错误的生活方式导致,如久坐、长期弯腰提取重物等,均可导致退变的椎间盘突出,从而压迫神经根,出现腰腿痛的表现。
- 遗传因素:该病可能与遗传有关,有报道显示,该病有家族性发病的特征,但至今仍缺少相应的数据。
高风险人群
- 青壮年:腰椎间盘突出的高发人群为 20-40 岁的青壮年,一般和外伤、工作性质等有关。
- 高强度体力劳动者:如煤矿工人、运动员、搬运工人等,高强度体力劳动容易使腰纤维环破裂,进而出现腰间盘突出。
- 妊娠期女性:妊娠期间,身体的韧带系统处于松弛状态,发生椎间盘突出的风险较高。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相关文章
文章 腰椎间盘突出就诊及检查
前往骨科门诊就诊 需要做的检查 腰椎 X 线检查: X 线检查可以辅助判断腰间盘突出,评估椎体不稳,是最简单、经济的检查方法。虽然只有 60%的检出率,但可同时判断有无结核、肿瘤等疾病。 CT 检查:可较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情况,同时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 磁共振(MRI)检查: MRI 可以全面观察腰椎间盘病变的情况,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面影像以及椎间盘横切位影像,可以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态以及硬膜囊、神经根等周围组织关系,鉴别是否存在其他占位性病变。
吴繁辉
住院医师
培训机构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1354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腰椎间盘突出治疗
治疗原则 没有症状的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密切观察即可,可进行相应预防以及腰背肌锻炼,避免其进展。若患者腰椎间盘突出严重,出现神经压迫症状,则需进行手术治疗。 药物治疗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可缓解疼痛。常见不良反应为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头痛、头晕、耳鸣等。 肌肉松弛药:伴有肌肉痉挛者,可以使用肌肉松弛类药,如氯唑沙宗等。氯唑沙宗的不良反应以恶心等消化道症状为主,其次是头昏,头晕、嗜睡等神经系统反应。一般比较轻微,可自行消失或停药后缓解。 脱水剂:考虑存在神经水肿时,可使用脱水剂,如甘露醇等。严重失水者、颅内活动性出血者、急性肺水肿、严重肺瘀血患者禁用甘露醇。 糖皮质激素: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有效缓解炎症反应性疼痛等。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者不宜怀孕,孕妇慎用糖皮质激素。 手术治疗 微创手术:包括椎间孔镜技术、椎间盘镜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开刀手术:如果椎间盘退变合并脊柱不稳,可能要选择传统开刀手术,包括椎弓根钉椎间融合技术以及减压技术联合治疗。 保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先采取保守治疗,卧床休息,一般卧床 3-4 周症状大多能缓解。 其他治疗 神经阻滞技术:若经保守治疗三个月以上,效果不明显,可选择神经阻滞技术。通过局麻药和消炎药阻滞神经,达到治疗的目的。
吴繁辉
住院医师
培训机构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135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腰椎间盘突出典型症状
典型症状 腰痛:常表现为持续性腰背部钝痛,躺下时减轻,站立时加剧。有时也表现为突然发作的腰部痉挛样剧痛。 下肢疼痛:多为放射性神经根痛,主要在臀后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根部或足背部。 下肢麻木:当椎间盘刺激压迫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引起肢体麻木,麻木感觉区和受累神经分布区一致。 其他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下肢发冷、下腹部疼痛、排便和排尿无力、阳痿等。 并发症状 感染:约有 14%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发生腰椎间隙感染,恢复时间较长,腰臀部、下腹部可发生剧烈疼痛及肌肉痉挛。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退变使腰椎间隙变窄,而椎间盘突出导致的骨质增生使腰椎间孔进一步狭窄,增加了神经根受压的机会,进一步导致了下肢疼痛、麻木等,使出现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黄韧带肥厚及钙化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腰椎椎管狭窄以及压迫神经根,增加腰腿痛的程度,出现间歇性跛行。 马尾综合征:由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压迫马尾神经导致,患者表现为腰骶部的疼痛感、以及局部的感觉和运动障碍。 大小便失禁:好发于中央型突出的患者,有时出现马尾综合征并发症的患者也可出现大小便障碍。
吴繁辉
住院医师
培训机构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1353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