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药“丙球”能代替预防针吗?
人血清丙种球蛋白简称“丙球”,是一种含有某些抗体的蛋白质,主要用于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的治疗以及体弱儿接触了甲型肝炎、麻疹等传染病后6~7日内注射。使人体从低或无免疫状态较快地变成暂时免疫保护状态,起到预防及减轻病情的作用。
因此,有的家长就认为:丙种球蛋白真是“神药”,不但能预防传染病,就连伤风感冒也能防,有了它连预防针都不用打了。事实果真如此吗?
事实上,丙种球蛋白中的主要成分是免疫球蛋白G和少量的免疫球蛋白A、M,它们在人体内的半衰期分别是23日、4日、9日,不可能在体内持久地维持。
因此,注射丙种球蛋白只能使人体被动的获得免疫,既无特异性,维持时间也不很长,最长也不过3~4星期。只能说它仅对一部分疾病有一个短暂的预防作用罢了。所以注射丙种球蛋白只是一种应急措施,主要用于已密切接触过麻疹、肝炎、脊髓灰质炎等传染病的患儿,且接触者尚未接受过相应预防接种的情况下,可以防止小儿受到传染,或使已受到传染小儿发病症状减轻。
而采取预防接种预防传染病与打“丙球”有本质的区别。
预防接种可促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抗体,免疫效力持续时间久,且是特异性针对某种传染病的免疫力。注射疫苗后如果小儿再接触这个传染病病源,抗体等免疫物质就会主动攻击这种抗原,保护人体不受侵害。例如注射麻疹疫苗后,人体就能主动地产生抗麻疹病毒的抗体,可维持6年的免疫力;接种了水痘疫苗,80%-90%的儿童体内能产生14年以上的免疫力;其他疫苗维持时间也各不相同,但保护力都比较长久。
所以,丙球蛋只是在某些时候可以短暂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白并不是什么“神药”,更不能代替预防针。
这里特别强调,如小儿在接种预防针前注射过丙种球蛋白,需间隔4~6星期才可进行预防接种,特别是接种活的疫苗(如麻疹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疫苗)时,尤其应该注意。因为进入小儿体内的丙种球蛋白的抗体会干扰体内主动免疫的建立,会抑制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换句话说,会影响预防接种的效果,所以家长们一定也要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