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蛰咬伤
春季草长莺飞,蜂也飞!常见的蜂类,在出于防卫考虑时会对人发起攻击。蜜蜂的刺只能用一次,由于失去刺针,蜜蜂身体的内部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不久就会死去;黄蜂的刺则可以连续蜇人。
但是,无论是蜜蜂还是黄蜂,其刺都是有毒的,刺针会向人体内释放大量毒汁。蜂类毒液中主要含有蚁酸、神经毒素和组胺等成分,可抑制中枢神经或引起溶血、出血等反应,还可以使部分蜇伤者发生过敏反应,因此,一旦被蜇伤后应该立即处理。
被蜂蜇伤后,以蛰咬口为中心可见大片极为显著的发红、肿胀,并有疼痛感,轻者数小时后可自行消退。少数蜇伤处可出现水疱,并伴有全身中毒症状,伤者在短时间内可出现发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泻、呼吸困难、面色苍白,严重者可出现溶血、出血、烦躁不安、肌肉痉挛、抽搐、昏迷和急性肾衰竭等情况。
蜂蛰咬伤后应当如何应对?
1. 迅速离开被蜇伤的地方。如果被蜇伤的地方在蜂巢附近,就有被继续蜇伤的危险,因此要躲避。
2. 用镊子清除毒针或毒毛。仔细检查伤口, 如果有刺留在伤口处,则应用镊子捏紧毒刺拔出或用火罐或者吸引器吸出,切不可直接用手指捏拿,因为刺上的毒液有可能进入皮肤更深处。切忌用手抓挠蜇伤部位。
3. 伤口处理。不同的蜂类蜇伤,处理方法也不一样。在不明确是什么蜂类蜇伤时,可以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口。若明确是蜜蜂蜇伤,由于蜜蜂的毒液呈酸性,所以可用肥皂水、小苏打水等碱性溶液冲洗伤口;若明确是黄蜂蜇伤,因其毒液呈碱性,所以可用食醋等弱酸性液体洗涤外敷。
4. 局部用药。局部可以用冰袋、湿毛巾等物品对伤口部位进行冷敷降温,可缓解疼痛。若有条件的话,可外敷蛇药,也可以局部涂抹地塞米松霜抗过敏,并及时前往医院。
蜂蜇伤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过敏反应。当出现疼痛和肿胀加剧、头晕、头痛、感觉口渴、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前往医院,尤其是过敏体质的伤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