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该不该杀?
幽门螺杆菌可能是人类致病菌中最成功的潜伏者。早在 5 万年以前甚至 10 万年以前甚至更长时间以前幽门螺杆菌就已经感染了人类,此后漫长的时间里一直默默无闻地寄居于人体,导致各种胃内以及胃外的疾病。直到 30 多年前澳大利亚学者发现幽门螺杆菌并因此获得了医学界的最高荣誉诺贝尔奖。幽门螺杆菌具有传染性,在家庭中可能会出现聚集感染。幽门螺杆菌感染是一种感染性的疾病,既然称之为一种病,就有治疗的必要。幽门螺杆菌感染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占 5%-10% 发生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不良,15~20%发生消化性溃疡,1%发生胃恶性肿瘤(胃癌和胃 MALT 淋巴瘤),几乎 100%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幽门螺杆菌是各种胃部疾病已知的最重要的病因,除非有对抗因素,患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上述疾病的人都应该考虑接受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此外,幽门螺杆菌可能与多种胃十二指肠以外的疾病有关,比如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维生素 B12 缺乏症等,对于这些患者也应该考虑检测和根除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关系尤其受到关注。1994 年,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将幽门螺杆菌认定为 I 类致癌原。2019 年发布的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据估计,约 90%的非贲门部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很多研究已经证实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降低胃癌的风险。
2015 年发布的京都胃炎共识建议除非有对抗因素存在所有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都应该接受根除治疗。在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的指征在逐渐地放宽。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列举了一些指征,比如强烈推荐患有消化性溃疡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推荐存在下列情况时根除幽门螺杆菌: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症状,慢性胃炎伴胃黏膜萎缩﹑糜烂,早期胃肿瘤已行内镜下切除或胃次全切除手术,长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胃癌家族史,计划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包括低剂量阿司匹林),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他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疾病(如淋巴细胞性胃炎,增生性胃息肉,Menetrier 病)。该共识还附加了一条指征,即证实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这意味着只要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就可以考虑根除治疗。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根除幽门螺杆菌,需要综合地评估风险和获益,也就是需要权衡利弊。比如对于无法服药的人,高龄或预期寿命不长的人,具有严重的肝肾功能异常的人,儿童等杀菌需要谨慎。
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最佳时机是在哪个阶段?Correa 级联反应是目前广泛被接受的胃癌发病模式。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正常胃黏膜经过微小粘膜改变→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不典型增生)等过程,最终演变为胃癌。胃黏膜发生萎缩﹑肠化和不典型增生后很难通过治疗逆转,即便充分干预仍有进展为胃癌的风险。京都胃炎共识认为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最佳时机为胃黏膜出现萎缩之前。2017 年发布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认为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最佳的干预时间为胃癌前变化(包括萎缩、肠化生和上皮内瘤变)发生前。2019 年中国幽门螺杆菌根除与胃癌防控的专家共识意见也认为在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发生前,实施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可更有效地降低胃癌发生风险。因此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应尽早。
本文首发于今日头条,部分内容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