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血管角皮瘤

血管角皮瘤又称为血管角化瘤,临床分为肢端型血管角皮瘤、阴囊型血管角皮瘤、丘疹型血管角皮瘤、局限型血管角皮瘤以及泛发性系统性弥漫性躯体血管角皮瘤。不同的型别,其临床症状也是不一样的。
 
    1.肢端型血管角皮瘤好发于指、趾的背侧,损害表现为对称分布的针头大小的斑丘疹,表面角化粗糙,呈暗红色或紫色,压之有时可退色。部分皮损呈结节状、状,外伤后易出血。 
 
    2.阴囊型血管角皮瘤好发于中老年人的阴囊或外阴,早期损害呈质地柔软的鲜红色圆顶状丘疹,晚期呈暗红或者紫红色,质地坚实,通常无自觉症状,少数有瘙痒感。 
 
    3.丘疹型血管角皮瘤损害多为单个,表现为直径2~10mm大小的丘疹或者结节,早期鲜红色,质地柔软,后期可变成黑色,以下肢最为常见,无自觉症状。 
 
    4.局限型血管角皮瘤常出生时即有,早期损害多为单个淡紫红色聚集性丘疹或充满血液的囊性结节,后期皮损增多可融合成疣状斑块,表面角质增生。皮损好发于小腿及足部,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并可不断扩展。 
 
    5.泛发性弥漫性躯体血管角皮瘤的皮损表现为广泛性无数点状毛细血管扩张性丘疹,部分丘疹顶端角化过度,好发于躯干下部,可累及多系统病变,常伴有踝部水肿、手足灼热以及少汗症、结膜和眼底血管异常等。 
 
    其治疗以物理治疗为主。 
 
    1. 液氮冷冻:利用低温促使病变组织发生坏死或诱发生物效应,后期瘤体脱落。适用于面积小而浅表的皮损,面积较大或深在性的皮损容易导致出血、瘢痕形成。 
 
    2. 二氧化碳激光:通过原光束或聚集后进行病变组织的烧灼或切割,直接去除瘤体组织。 
 
    3. β-射线:利用核素发射的β-射线在病变组织产生一系列的电离辐射生物效应,促使病变组织的活性受到破坏,使细胞衰老凋亡。 
 
    4. 脉冲染料激光:激光穿透局部组织促使血管中血红蛋白受热凝固,血管壁破坏,后期瘤体萎缩消退。  
 
    5. 长脉宽1064nm激光:激光发出的光束转变为热能,可促使血红蛋白变性凝固,血管闭塞退化。
向本文作者提问
李环宇·主治医师
李环宇主治医师可处方
哈尔滨市木兰县人民医院皮肤科
好评100%|接诊量13088
擅长:
问医生
#概述#预防#皮肤性病科#血管角皮瘤#血管角皮瘤
阅读数 41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