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置换术之探索阶段
膝关节成形术的最早设想是19世纪中叶提出的通过切除病损关节面并以自体筋膜包裹等方法治疗严重的膝关节病变以获得膝关节活动度,即进行所谓“隔膜型”的膝关节切除成形术。继1860年法国Verneuil首次利用自体筋膜组织施行“隔膜型”膝关节成形术以后,人们还相继尝试了许多其他内置材料,诸如猪膀胱、自体皮肤、肌肉、髌前囊等生物材料以及尼龙、玻璃等合成材料。这些探索主要针对由于结核、感染等疾病引起的膝关节强直、畸形的患者,术后初期效果还可以,但后期常因排斥反应、继发感染或关节再强直而失败。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内置隔膜型膝关节成形术得到重新开展,部分患者也获得了较好的疗效。但该术式只是替换了被破坏的关节软骨面,并没有纠正关节的畸形和重建关节稳定性,因此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
1938一1940年,受SmithPeterson金属杯髋关节成形术的启发,Campbell于1940年、Smith-Peterson于1942年尝试金属铸模行半膝关节成形术。这两种假体均为金属铸模,与股骨髁相匹配,但术
后疼痛缓解均不明显。后来,Smith-Peterson在铸模上添加股骨柄改善假体固定,获得了短期成功。同时,Mc-Keever和MacIntosh以胫骨平台假体尝试胫骨半膝关节成形术,这类假体与对应的股骨假体一样,易发生早期疼痛性松动。
向本文作者提问

王目国主治医师
阳谷县人民医院关节科
好评100%|接诊量5588|响应时长798分钟
擅长:擅长骨外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29起
问医生
#检查#诊断#骨科
阅读数 10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大家还在看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