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无标题

跑赢起点的孩子 最终能抵达何处?
跑赢起点的孩子 最终能抵达何处?
缩小字体放大字体收藏微博微信分享23
  原标题:跑赢起点的孩子,最终能抵达何处?
  新华社北京6月1日电 题:跑赢起点的孩子,最终能抵达何处?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舒静、郑天虹、蒋芳
  在教培机构整治风暴下,被称为“宇宙补习中心”的北京海淀黄庄一改昔日的热闹喧哗,变得零落萧条。
  曾经每层都充斥着各类教培机构的银网中心大厦里,如今很多房间空无一人。很多门上挂着液压剪锁,贴着黄色或粉色的暂停线下培训通知,仅有少数艺术类培训机构仍在营业。大厦一层的咖啡厅内只有零星几位客人,与此前家长排队等位的情形大相径庭。
  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6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已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处以顶格罚款共计3650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对校外培训机构严厉监管的背后,是整个社会对超前、过度教育的反思:跑赢起点的孩子,最终能抵达何处?
   堪比“军备竞赛”的“鸡娃”教育
  最近,一位名校毕业家长录制的短视频在家长群热传。看《牛津阅读树》、听逻辑讲解、安排自主阅读,连吃饭都要听古诗……3岁小男孩的日程表被妈妈安排得满满当当。“我要今天不成魔,他明天就成不了活儿……”这位妈妈宣称“绝不手软”。评论区里,很多“鸡娃”妈妈热烈赞同。
  “时间太不够用了。”北京三年级孩子家长悦然(化名)说。每天从放学到晚10点,孩子的时间表被密密麻麻的课外班、作业、练琴填满了。
  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的测试结果显示,我国四省市学生每周平均校内课堂学习时间为31.8小时;PISA2015数据显示,我国四省市学生每周课外学习时长超过20小时。
  在课外培训中,超长、超量、超前学司空见惯。
  北京妈妈小卫(化名)在孩子三年级时,突然发现自家孩子“太落后了”。几乎全班同学都在“抢跑”:学奥数、学高年级课程、从小阅读英文原版书。
  一些小学生的学习难度,令很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也自叹无能为力。
  广州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小雨从四年级开始上两个奥数班,她说:“题目太难了,我爸爸是数学系毕业的,有的题目连他都解不出来。”
  很多家长把这种教育竞争比喻为“军备竞赛”。
  “有个段子说‘4岁孩子英语词汇量1500,在美国够,在海淀不够’,本来我以为是夸张,可前一阵跟不少家长聊了聊,惊出一身冷汗,觉得确实如此。”北京海淀区家长顾女士有些慌。
  甚至逛街也可能带来一波焦虑。“我亲眼看到两个幼儿园小朋友自如地全英语交流,家长也跟他们用英语聊,但可以肯定他们全家都是中国人。”顾女士说。焦虑之下,她立马给孩子连报语、数、外三个课外班。
  捷径还是弯路?
  越学越多、越学越早,这样对孩子真的好吗?在起点跑赢了的孩子最终能抵达哪里?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张羽利用9年的追踪数据,研究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课外补习对升入初中后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参加补习能在短期内提高成绩,但长期来说对学业发展有负面影响,“后劲不足”。
  张羽认为,一些过于拔高或应试的内容,不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也不利于孩子的思维培养。
  “比如‘鸡兔同笼’问题。学校通常以尝试法解决,这是小学生必须建立的研究、认识事物的路径,比较符合年龄特征;但一些课外班从求异性思维入手,一下拔很高,中间的衔接弱了。”她说,一些高难度的奥数班,也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强调结果而不是过程思维。
  “就教育来说,想找捷径往往是走弯路。”张羽说。
  一位长期关注“小升初”政策的业内人士说:“一些孩子因为小学拼奥数太狠,心理透支,产生了厌倦情绪,之后就不想学数学了。”
  多位中学教师观察,长时间上辅导班的孩子往往“除了睡觉、作业,其他的事情不会干。不会做家务、找不到同学玩,什么事情都要家长安排、老师布置。”
  张羽发现,不少从优秀高中拔尖出来的学生,最终都选择成为循规蹈矩、喜欢规避风险的“螺丝钉”。而当下世界变革不断,不确定性急剧增加,当创新能力成为人才核心竞争力时,循规蹈矩的思维定式有可能成为劣势。
  从整体来看,教育内卷加速也会带来人力与社会资源的浪费。按照德国社会学家罗萨的“新异化”观点,这种竞争逻辑和加速逻辑让更多人觉得自己站在“滑坡”上,必须跑得尽可能快,才能留在原地。最终,这会形成一个封闭系统。加速机器不会创造更多价值,个人的梦想、目标和人生规划,也必须用于喂养加速机器。
  北京家长付先生担心,高压环境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很多孩子的眼睛里没有光。”
  长期关注海外教育的方也博士认为,“鸡娃”模式下长大的孩子忙于各种训练、竞赛,无法获得足够的生活技能和成长空间,一些人会陷入焦虑甚至抑郁。
  一名“90后”女生说,初中以前,家长的“鸡娃”教育效果比较显著,但初中以后无论多努力,她再
向本文作者提问
陈建国·副主任医师
陈建国副主任医师自营医生三甲可处方
南京脑科医院临床心理科
好评100%|接诊量937|响应时长127分钟
擅长:擅长各种心身疾病、脑器质性精神疾病、躯体疾病伴发精神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性障碍(抑郁、焦虑、恐怖、强迫、疑病、癔症、神经衰弱、失眠、功能性躯体不适)和记忆障碍的诊治,拥有临床医学、社会工作专业学士、心理学硕士学位,具有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长期的精神科临床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临床实际经验,对儿童青少年、成人心理障碍、及人格障碍的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颇有心得。
¥99
问医生
#概述#精神心理科#育儿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广告图片 关闭icon
2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