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王春荣

呃逆治疗医案

呃逆治疗医案

赵某,女,63 岁,2020 年 6 月 12 日初诊:

  • 主诉:呃逆,咳嗽,黄痰,量少,咽痒则咳嗽,咽灼热,大便可
  • 舌象:舌质红苔薄黄
  • 脉象:脉数滑

初诊处方:金银花 15g,连翘 15g,牛蒡子 15g,射干 9g,马勃 15g,枳壳 15g,蜜枇杷叶 15g,甘草 6g,桔梗 15g,西青果 10g,蝉蜕 10g,胆南星 30g,苦杏仁 15g,建曲 30g,三副,2 日一剂,一日三次。

二诊:

  • 服药呃逆改善,诸症改善,仍按原方加白茅根 30g,仙鹤草 30g,继服 3 剂。

医案解读:沈其霖教授认为此患者温邪上受,肺气宣降之机受阻,气郁化热,津凝成湿,引起隔膜痉挛而致呃逆。温邪犯肺,津凝痰聚,导致肺气失宣而咳嗽、黄痰;咽喉是肺系组成部分,风热袭肺,津气不利,阻于肺系,故咽痒、咽灼热;温邪犯肺,夹点痰热,故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金银花、连翘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以消致病病因;射干、牛蒡子、马勃、西青果解毒消肿,清利咽喉,蝉蜕疏风宣肺止咽痒;胆南星清热化痰;蜜枇杷叶、苦杏仁宣肺降气,桔梗、苦杏仁一宣一降,恢复肺气宣降之常;桔梗、枳壳一升一降,能调理隔气,使奏效更捷。全方不治呃而呃逆自止。综上所述,肺主一身气,肺气对全身气机具有重要调节作用;肺主肃降,可使胃气无上逆之变,同时保证大肠之气下行,发挥正常的传导功能,使胃肠气机畅行无阻。肺气失宣降,肺气闭塞,肺气不能向上向外升宣,亦不能向下向内肃降,升降失司,气机逆乱。由此可见呃逆与肺的宣降有着密切关系,故笔者认为呃逆应从肺论治。应在辨证论治的同时,并采用益气宣肺、宣肺降逆、宣肺通腑等宣肺法来调整气机升降恒常,胃气自和,呃逆自止。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文章 养生技巧

01 按摩养生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至以后经常按摩耳朵,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 拉耳垂:用两手的拇指、食指同时按摩耳垂,先将耳垂揉捏、搓热,然后向下拉耳垂 15~20 次,以发热发烫为度。 提耳尖:用双手捏住双耳上部耳轮,适量提拉耳尖,提拉的时候大拇指和食指顺便对耳尖进行按摩,以微微发热为度。 摩耳轮:拇指位于耳轮内侧,其余四指位于耳轮外侧,揉搓 2~5 分钟,再往上提揪,以耳部感到发热为止。 02 医药养生 艾灸:俗话说“夏养三伏、冬补三九”,在冬至时选取具有强身保健作用的关元、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并施行艾灸,能够起到温阳补气、温经散寒的作用。

王春荣

住院医师

安岳县中医医院

151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眼皮跳动医案分享

王某,男,9 岁,2020.06.25 初诊:双侧眼睑跳动 2 月余,畏光,患有自闭症,汗多,躁动不安,睡眠差,手指、足背有湿疹,瘙痒,只喜食面食,吃肉则不适,脉细,舌质红苔白腻。处方:栀子 8g,山楂 10g,蒲公英 8g,鱼腥草 8g,刺蒺藜 8g,苦参 5g,黄柏 5g,泽泻 6g,钩藤 8g,天麻 6g,牡蛎 15g(先煎),龙骨 15g(先煎),珍珠母 15g(先煎),甘草 3g。3 剂,一日一剂,一日三次。 2020.6.28 二诊:眼睑跳动减轻,睡眠改善,仍汗多,湿疹。处方:栀子 8g,蒲公英 10g,鱼腥草 10g,刺蒺藜 10g,天麻 6g,钩藤 8g,茯神木 10g,牡蛎 15g(先煎),龙骨 15g(先煎),珍珠母 15g(先煎),白术 10g,茯苓 10g,六神曲 10g,山楂 10g,甘草 3g。3 剂,一日一剂,一日三次。 2020.7.20 三诊:眼睑跳动痊愈,睡眠改善,湿疹,纳差,汗多,脉细,舌质红苔薄黄腻。处方:栀子 8g,神曲 12g,麦芽 12g,蒲公英 10g,茯神木 10g,茯苓 10g,山药 12g,党参 15g,龙骨 15g,牡蛎 15g,山楂 15g,蝉蜕 3g,天麻 6g,白鲜皮 6g,甘草 3g。3 剂,一日一剂,一日三次。 按:此孩从小患有自闭症,此次眼皮跳动两月余,其爷爷曾携其孙子多处求医,也曾往省某人民医院眼科治疗都无效。因笔者年轻,加上患者又多处求医,故对对我并不信任,跟我谈半个多小时,未曾抓药,两天后才来抓药服用。笔者并未接触及了解过自闭症和眼皮跳动,坚持四诊合参,辨证论治,谨守病机。一诊主要认为患儿心神失养,肝不藏魂,脑神不足,夹有湿热,宜镇惊安神,平肝息风,清热利湿。龙骨、牡蛎重镇安神,又可平肝,珍珠母平肝,安神魂;茯神木、天麻平肝镇静,钩藤清热平肝;黄柏、栀子、蒲公英、鱼腥草清热解毒利湿,苦参清热燥湿,祛风止痒,刺蒺藜祛风止痒,又可平肝;山楂消食,甘草调和诸药。 二诊:眼皮跳动次数减少,但仍偶有,注意到患者不吃肉食则不适,喜食面食,故夹有脾胃气虚之证,故二诊加白术、茯苓健脾,六神曲增强消食之功;因苦参、黄柏过于苦寒易败脾胃,故去之,泽泻亦去之。 三诊:眼皮跳动已痊愈,认识到患儿脾胃气虚,在二诊基础上加党参健脾益气,山药健脾,麦芽增强消食,蝉蜕、白鲜皮祛风止痒。 患儿的眼皮跳动病位在心、肝、脾三脏,因笔者临证经验欠缺,无法首诊中辨证出来,故三次诊疗中才认识到。

王春荣

住院医师

安岳县中医医院

148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盗汗医案

李,女,47 岁,上半身盗汗,口干,眠差,多梦,大便干结,几天一次,纳可,舌尖点刺根部苔白腻,脉弦数 柴胡 15g,黄芩 15g,龙骨 30g,牡蛎 30g,夏枯草 20g,石决明 30g,火麻仁 30g,法半夏 15g,泽泻 15g,栀子 15g,石菖蒲 15g,木通 15g,大黄 6g(后下),麻黄根 10g,合欢皮 15g,甘草 6g,三副,两日一副,一日三次。药后患者大便稀,一天两次,盗汗消失,睡眠改善。 按:患者找过他医治疗,都说阴虚血虚,以养心安神补血,都无效,反而吃了更加难受。我认为此患者盗汗就是肝胆湿热导致,舌苔白腻,脉弦数,没有一派虚象,都是实热为主。用柴胡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清肝泄火除湿热。

王春荣

住院医师

安岳县中医医院

1501 人阅读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