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陈方庆

风寒湿三痹

风寒湿三痹

风寒湿三痹

行痹,也叫风痹,酸,游走,范围广。 邪是由风致病的,其致病的原因很多,一般主要是汗出遇阴风而起。(这里的阴风指的是胡同风或者隔堂风。)风性善行数变,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病位行走不定,症状变幻无常的特性。多伤于人体上部;风为阳邪,其性开泄,具有升发、向上向外的特性,故风邪常伤人于肌表,见汗出、恶风、头痛、面部浮肿等。

痛痹,也叫寒痹,痛,挛缩,僵。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卫阳受损,则恶寒寒邪中里,直中脾胃或伤肺肾之阳,则出现畏寒肢冷等症。寒性凝滞,易致气滞血瘀,合经脉不通。“不通则痛。”这时容易出现周身疼痛或脘腹疼痛等症。

著痹,湿邪,表现为,麻,重。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有疑问?在线咨询专业医生

获得专业医疗建议,无需等待预约

1.5亿+
累计服务患者
99%
患者满意度
30秒
平均响应时间

文章 常用补肾壮阳药分析

鹿茸:甘咸温,肝肾经,阳痿,另治溃疡。 淫羊藿:辛温,肝肾经,另治,寒湿痹,四肢拘孪麻痹, 山萸肉:酸涩微温,肝肾经。 仙茅:辛,热,肾经,小毒。不要。 肉苁蓉:甘咸温,肾大肠经,另可以治疗肠燥便秘。 巴戟天:辛甘,微温,肾经,另有下肢寒湿痹痛。 菟丝子:辛甘平,肝肾经,阳痿遗精,另治疗双目昏糊。 沙苑子:甘温,肝肾经,阳痿遗精早泄,另治耳鸣,眼目昏花。 补骨脂:辛苦,大温,脾肾经,另治,脾虚冷泻。肺虚喘。不要。 益智仁:辛温,脾肾经,遗精早泄,另治,脾虚寒泄泻。 锁阳:甘温,肝肾经,阳痿,另治虚火便秘。 杜仲:甘温,肝肾经,阳痿,可以强筋骨。 狗脊:苦甘温,肝肾经,跟杜仲相似。 海狗肾:咸热,阳痿。不要。 韭菜籽:辛甘温,肝肾经,阳痿,遗精。 蛇床子:辛苦温,阳痿,肾经,另治,阴部湿痒。

陈方庆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143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中药常用药对

药对: 乳香:长于行气,舒筋活络 没药:长于活血祛瘀 莪术:偏于破气 三棱:偏于破血 高良姜和香附。治疗心胃冷痛, 吴茱萸和黄连,治疗肝胃不和,口苦吐酸水。 白豆蔻和砂仁,化湿行气,治疗腹痛冷泻,白豆蔻偏中上焦,砂仁中下焦。 滋腻的熟地黄,配木香,砂仁,使补力散布 大剂量黄芪配防风或陈皮,防止黄芪壅滞,堵塞。 五灵脂配蒲黄,失笑散,治疗瘀血痛经。

陈方庆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143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六腑的6个重点合穴

手阳明大肠-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足阳明胃-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手太阳小肠-小海,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足太阳膀胱-委中,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 肾-阴谷, 手少阳三焦-天井,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在肱骨下端后面鹰嘴窝中。 足少阳胆-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陈方庆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139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五脏输穴重点

陈方庆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140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十二经络输穴

十二输穴,重点是五脏。 手太阴肺:太渊,手腕桡侧, 手阳明大肠:三间,手背第二掌骨桡侧 足阳明胃:陷谷,足背,第二三跖骨间 足太阴脾经:太白,脚内侧,第一跖骨 手少阴心:神门,手腕尺侧,尺侧腕屈肌桡侧。 手太阳小肠经:后溪,手背尺侧,第 5 掌骨近端 足太阳膀胱经:束骨,足第 5 跖趾关节背外侧。 足少阴肾经:太溪,内踝后方 手厥阴心包经:大陵,腕掌,掌长肌腱桡侧。 手少阳三焦经:中渚,手背,4-5 掌骨间,第四掌指关节近端 足少阳胆经:足临泣穴,足背,4-5 跖骨底,第 5 趾长伸肌腱外侧。 足厥阴肝经:太冲,第 1-2 跖骨底前方。

陈方庆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1426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五脏实虚判断

五脏实虚判断 “肺主皮毛,皮热,肺气实也”,如果一个人经常出现皮肤比别人温度高,则说明肺气实;如果一个人经常出现皮肤温度相对较低,则代表肺气虚。 心气虚实的办法都是通过情绪,比如心气虚则悲,心气实则嬉笑;也有通过脉象来判断的,一般来说脉的盛衰最直接反应心气的虚实,“脉细,心气虚也。”如果一个人的脉感觉起来非常细,则说明心气虚;如果一个人的脉盛,则代表心气实。 脾以饮食纳入量与饮食是否可口为标准,“饮食不入,脾气虚也”,对于很多有厌食症的人来说,肯定是脾胃虚,有的时候还表现为四肢不用,或饮食不化,拉未消化的食物,腹多痞满,而善忧;有一些人脾胃实,脾主腹,腹胀,脾气实也 肝的虚实是通过眼睛,比如肝虚的一般都会有视力不行,看东西很模糊。黄帝内经则认为“肝主春生之气,气少,肝气虚也”,判断一个人肝虚,则主要可以根据少气懒言。通常,“肝虚者,目目充目充无所见,或阴缩,筋挛而善恐”,肝虚还表现为阴囊缩,怕事恐惧。 如果肝气实,则多表现为眩晕,“闷瞀,肝实也”,与此同时,还表现为“两胁少腹多有疼痛,且复多怒” 肾:腰酸、牙齿不固、阳痿早泄等等都是肾虚的表现。肾气虚到了极端的时候,则大小便都失常,大小便失禁。肾气实,则多出现大小便不通。

陈方庆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1389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踝部常用五大穴位

丘墟穴 。属足少阳胆经。原穴。位于外踝的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在趾短伸肌起点处,有外踝前动、静脉分支,布有足背外侧皮神经分支及腓浅神经分支。主治目赤肿痛、目翳、颈项痛、腋下肿、胸胁痛、外踝肿痛、足内翻、足下垂。直刺0.5-0.8寸。 昆仑穴: 属足太阳膀胱经。经(火)穴。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布有腓肠神经,小隐静脉(在外踝与跟腱之间,伴行:腓肠神经在前,小隐静脉在后)及外踝后动、静脉(在外踝后内,胫腓后下韧带后内侧)。主治头痛,目眩,项强,鼻衄,腰痛,脚跟痛,小儿癫痫,难产,胞衣不下,下肢麻痹或瘫痪,及坐骨神经痛,足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直刺0.5—0.8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解溪穴,属足阳明胃经。经(火)穴。在踝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中,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布有腓深神经、胫前动、静脉(在拇长伸肌腱后方,从外向内依次是胫前静脉,腓深神经,胫前动脉。)。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腹胀,便秘,癫狂,头面浮肿,下肢痿痹,脚腕无力等。直刺0.5—0.8寸。艾条灸5-10分钟。 商丘穴: 于足太阴脾经,足内踝前下方凹陷处,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当胫骨前肌腱内侧。 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屈肌支持带。皮肤由股神经的皮支,隐神经分布。,还有足静脉网及大隐静脉属支的起始部。 主治:腹胀,肠鸣,腹泻,便秘,消化不良,足踝痛,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肠炎等。 【刺灸法】 直刺0.5~0.8寸。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足背筋膜后,在胫骨前肌(腱)的内后方,小腿十字韧带的内侧上、下支之间深进到距骨内侧面骨膜。 太溪穴,是足少阴原穴。其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当胫神经之经过处(冠状面,从外向内:胫神经,胫后动脉,静脉)。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耳鸣,气喘,胸痛咯血,消渴,月经不调,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小便频数,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咳嗽气喘、手脚冰凉,祛斑祛痘、美白肌肤等作用。【操作】直刺0.5-1.0寸;可灸。

陈方庆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1397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二妙丸,三妙丸,四妙丸

二妙丸以炒制的苍术、黄柏按照 1: 1 的比例中药成方制剂。 是中医用于燥湿清热的基础名方,广泛应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炎症、红肿、渗出等症。 外科:足膝红肿热痛、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症)、下肢静脉曲张兼湿热者、下肢溃疡、糖尿病足、下肢丹毒、坐骨神经痛(湿热证)、湿热腰痛。 其他科: 皮肤科:湿疹、脚气、阴囊湿疹、生殖器疱疹、带状疱疹、手癣、臁疮、脓疱疮、脚癣、下肢急慢性湿疹、皮炎、肛门搔痒症、老年瘙痒症、酒糟鼻。 妇科:白带异常(各种阴道炎导致)、急慢性泌尿系感染、月经不调、盆腔炎。 内科:腹泻、痢疾、肠炎、黄疸、肝炎、胃炎和胃溃疡(湿热型)、失眠多梦(湿热证)。 泌尿男科:泌尿系感染,阳痿(湿热下注)、睾丸炎或附睾丸炎。 口腔科:口臭、口舌生疮、牙龈炎、牙周炎。 耳鼻喉科:慢性咽炎、慢性鼻窦炎、慢性上颌窦炎等。 三妙丸,二妙丸加牛膝,牛膝能祛风湿,补肝肾,且引药下行。 四妙丸,二妙丸加牛膝,薏苡米,利湿清热作用更佳。

陈方庆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1361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十二经脉流注记忆

十二经脉流注记忆 从肺经开始,到肝经结束。手手,足足,手手,足足,手手,足足。都是脏腑表里关系。 从手太阴开始,到足厥阴结束,阴阳阳阴,阴阳阳阴,阴阳阳阴,4个一记,同名阴开始,同名阴结束,中间夹同名的阳。 具体是,手太阴,手阳明,足阳明,足太阴。手少阴,手太阳,足太阳,足少阴。手厥阴,手少阳,足少阳,厥阴。 图片来自网络资源。

陈方庆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1315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文章 常用中药汇集 2

丹参 ,属活血调经药,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调经,凉血消痈,安神。 牛膝,属活血调经药,苦,甘、酸、平,归肝、肾经,可活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水通淋,引血下行。 鸡血藤,属活血调经药,苦,微甘,温,归肝肾经,可活血调经,养血通络。 泽兰,属活血调经药,苦,辛,微温,归肝脾经,可活血祛瘀,利水消肿。 土鳖虫,属于活血疗伤药,咸、寒,归肝经,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可用于陈伤久伤。 三棱,属活血化瘀药-破血消癥药,苦,辛,平,归肝,脾经。功效为,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莪术,属活血化瘀药-破血消癥药,苦,辛,温,归肝脾经,功效为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二者常相须使用。三棱,偏于破血,莪术偏于破气。醋炙可加强止痛作用。 化痰药; 半夏,化痰药,辛,温有毒,归脾肾经。燥湿化痰,消痞散结,降逆止呕。 瓜蒌,化痰药,甘,寒。归肺、胃、大肠经。清肺化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 胖大海,化痰药,甘、寒,归肺、大肠经。开肺气,清肺热,润肠通便。 木蝴蝶,化痰药,苦,寒,清肺开音,疏肝理气。 桔梗,化痰药,苦、辛,平,归肺经。开通肺气,化痰为,利咽,另有引药上行作用。 止咳平喘药 杏仁,属止咳平喘药,甘、苦、温。有小毒。入肺、大肠经。止咳化痰,润肠通便。 枇杷叶,属于止咳平喘药,苦,平,归肺、胃经。清肺止咳,和胃降逆。 合欢皮,属于安神药-养心安神药,甘,平,入心脾肺经,有安神,活血,消痈肿作用,可以用于心烦失眠。 平肝息风药: 地龙,属平肝息风类,咸寒,入胃,脾,肝,肾经,有通络作用,用于风湿痹痛,常配合当归,川芎使用。 僵蚕,属平肝息风药,咸,辛,平,入肺,肝经。功效是,息风解痉,疏散风热,化痰散结。 开窍药: 冰片:开窍药,辛、苦,微寒,入心、脾、肺经。回苏开窍,清热止痛。 补虚药: 甘草,补虚类-补气药,甘,平,入十二经,补中益气,泻火解毒,润肺祛痰,缓和药性,缓急定痛。可用于咽喉肿痛等症。 红枣,补虚类-补气药,甘,平,入脾经,补脾胃,缓和药性。 山药,属于补虚类-补气药,甘,平,入肺、脾经。补脾胃,益肺肾。 白术,补虚类-补气药,属于苦,甘,温,入脾肾经,补脾,燥湿,利水。 党参,属于补虚类-补气药,甘、平,入脾、肺经。补中益气。 黄芪,属于补虚类-补气药,甘,微温,入脾、肺经。补气升阳,固表止汗,托疮生肌,利水退肿。 黄精,属于补虚类-补气药,甘、平,入脾、肺经,补脾润肺。 白扁豆,属补虚药-补气药,甘,微温,入脾胃经,有健脾化湿功效。 续断,补虚类助阳药,苦、微温,入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 杜仲,补虚类助阳药,甘,温,入肝、肾经。补肝肾,强筋骨。 狗脊,属补虚类,助阳药苦,甘,温,入肝,肾经,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功效。 淫羊藿,辛温,入肝肾经,补肾助阳,祛风湿。 肉苁蓉,补虚类助阳药,甘,咸,温,入肾、大肠经。补肾助阳,润肠通便。 白芍,属于补虚类-养血药,苦,酸,微寒,入肝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肝阳。 当归,属补虚类养血药,甘,辛,温,入肝心脾经,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 桑椹,属于补虚药-养血药,甘,酸,寒,归肝肾经。功效,滋补阴血,生津润燥。 百合,补虚类滋阴药,甘,微寒,入心、肺经,润肺止咳,宁心安神。 沙参,补虚滋阴药,甘,微寒,入肺胃经,润肺止咳,养胃生津。南沙参,偏于清肺祛痰。北沙参养胃生津作用强。。 麦冬,补虚滋阴药,甘,微苦、微寒,入心、肺、胃经,清心润肺,养胃生津。。 枸杞子,属于补虚类,滋阴药,甘,平,入肝肾经,可以补肾益精,养肝。 收敛药: 山茱萸,固表止汗药,酸、涩,微温,入肝、肾经。补益肝肾,涩精,敛汗。

陈方庆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1073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我做了切复内固定手术,感觉关节没有被固定,十个月后出现发麻发痒的症状,想知道是否可以取出内固定。

就诊科室:创伤科

总交流次数:24

医生建议:首先,需要通过CT检查来确定骨折是否愈合和是否存在黏连。关节黏连可能会导致关节活动受限和疼痛等问题。只有在确定骨折愈合和无黏连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取出内固定。同时,建议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使用受影响的关节,适当进行物理治疗以帮助恢复关节功能。

陈方庆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查看详情

右大腿侧面筋疼两三年,抬高腿时疼痛加剧,曾经拉伤过两次,未曾就医,想知道这是什么病?

就诊科室:创伤科

总交流次数:16

医生建议:根据症状,可能是髂胫束痉挛症。建议进行超声和磁共振检查以确认诊断。如果确诊,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同时,注意休息和避免过度活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康复也非常重要。

陈方庆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查看详情

我腿疼、坐久站久都痛,已经有一年多了,去医院看过说要手术。

就诊科室:创伤科

总交流次数:22

医生建议:根据症状和检查结果,初步判断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小关节炎。建议先尝试保守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如果无效,微创手术可能是必要的,费用大约在3万左右。手术费用可以通过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一半左右。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定期进行适当的运动和伸展。请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

陈方庆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