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焦虑的药物「家族」,了解一下
原创 左伊 精神时间 昨天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的数据显示,2017 年,全球焦虑症的患病率为 3721.764 例/10 万人,在精神障碍类问题里患病率居首位。焦虑症在精神科门诊常常被忽视和治疗不足。一般当病人表现出明显的痛苦感或患上由这种疾病引起的并发症时才被重视。
焦虑症的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或两者结合治疗。药物治疗:包括选择性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氮杂螺酮(如丁螺环酮)、混合抗抑郁药(例如米氮平)、抗精神病药、抗组胺药(例如羟嗪)、α-肾上腺素和 β-肾上腺素类药物(如普萘洛尔、可乐定)和 GABA 能药物(苯二氮卓类、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等药物。缓解后,药物应继续 6 至 12 个月。心理治疗方面,认知行为疗法可以被认为是证据水平最高的心理治疗。
目前对焦虑症的药物治疗
图片
另外一些新型治疗药物正在被研究中,但是现有研究结果缺乏针对焦虑症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也很少有研究将新的治疗方法与现有的抗焦虑药物进行比较。有一部分针对新型药物的随机对照试验,包括神经肽、谷氨酰胺类药物(如氯胺酮和 d-环丝氨酸)和大麻素类化合物(包括大麻二醇)主要用于 GAD 或 SAD,但这些试验基本上是阴性的,仅卡瓦和 PH94B(一种吸入的神经类固醇)有一些前景。
向本文作者提问

刘庆雨住院医师
抚顺煤矿脑科医院精神科
好评98%|接诊量644|响应时长2分钟
擅长: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躁狂症、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酒精所致精神障碍、青少年心理咨询等
¥19.9起
问医生
#精神心理科#合理用药#焦虑状态#焦虑障碍#焦虑抑郁状态
阅读数 27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可联系jdh-hezuo@jd.com
反馈
微信好友
朋友圈


疾病科普
查看更多
发生于60岁以上特定人群的老年精神障碍疾病症状为情感低落、兴趣缺乏、自我评价过低等通过药物治疗、心理治疗,预后一般较好简介老年期抑郁症是指好发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以情感低落、兴趣缺乏、言语减少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老年期抑郁相关症候群。严重患者甚至会出现自杀倾向,对老年人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危害。老年期抑郁症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因为发病年龄的关系,临床症状与治疗有其特点,与老年人群自身躯体疾病、心理状态、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故单独出来。通常通过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一般患者可以消除相关症状,恢复正常生活,但容易复发。症状表现:老年期抑郁症患者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焦虑、兴趣缺乏、言语减少、记忆力减退、自我评价过低等,严重者甚至产生自杀倾向。部分患者还会伴有精神运动性抑制、躯体疾病(疼痛综合征、消化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较多等症状。焦虑、抑郁和激越的混合状态:老年患者对忧伤的情绪往往能很好表达,常用“用、意思”或表现为对外界事物动于衷,常否认或掩饰心情佳,甚至强装笑脸;兴趣索然:患者能体验乐趣;精力下降:主观上感到精力足、疲乏力,重者终日卧床事事需人扶持;自我评价低:患者认为自己一是处,自责自罪,绝望感和罪恶感,但一般表述;自杀观念和行为:老年人常明确表达,如可能说“打一针让我死吧”,却否认有自杀念头;心境昼夜节律改变:患者心境昼重夜轻;躯体或生物学症状:情绪反应仅表现在心境上,并且总伴有集体的某些改变,如食欲减退、口干、便秘等;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抑郁常见记忆减退,计算力、记忆力、理解和判断力下降,又被称为抑郁性假性痴呆。诊断依据:根据症状,结合患者病史、家族史,及心理学量表测查(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老年抑郁量表、Cornel痴呆抑郁量表等)、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目前尚独立的老年抑郁症诊断分类,可根据DSM-5ICD-10相应的抑郁症诊断标准,进行识别和诊断。老年抑郁症有哪些类型?是否具有传染性?是否常见?是。本病为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心理障碍疾病,研究表明60岁以上老人抑郁症检出率高达10%,我国老年抑郁症的患病人数和比例在断增长[1]。是否可以治愈?可以治愈。该病通过规范有效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可以治愈,但易复发。是否遗传?有,本病与家族史有密切关系,遗传因素是诱发本病的重要因素。是否医保范围?是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