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京东健康

找医生

曹玺

祛湿小妙招

祛湿小妙招

1

熬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天,终于迎来了立春时节。立春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经过了一个冬天的蕴藏,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我们的身体也需要重新舒展一下,调整身心,为新的一年储备能量。中医养生中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立春以后该如何养生。







调起居-早睡早起以养肝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意思是说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身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因此,春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




御寒保暖-春捂秋冻
民间有句俗语叫作“春捂秋冻”,说的就是春季养生需要保暖。春天来临,气温开始慢慢的回升,但是一天当中气温的变化还是很大,忽冷忽热的,不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就容易感冒。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老人小孩,不要着急换薄的衣服,要关注天气变化,及时的增减衣服,保护好腿脚。上身的衣服可以适当的增减,来适应忽冷忽热的天气。因为这样多变的天气会让人们的身体肌理变得疏松,对风寒的抵御能力变差,所以春天来临大家要多注意。




调饮食-少吃补品和盐
很多人崇尚冬季进补,但是立春后进补要适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人生于自然,应顺应自然规律。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但立春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与此同时,减少食盐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调情志-顺应情志,戒怒忌忧
中医认为,肝在五行中属木,为阴中之阳,与自然界春气相通应。春季始临,人的肝气亦开始旺盛,是调养肝脏的大好时机。春季养生,重在养肝护肝。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情志”、“怒伤肝”。因此,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应戒暴怒或心情忧郁。春季人们容易倾向两种消极的情绪,一是春季阳气升发,容易造成肝火上亢,情绪激动,动辄大发脾气;另一种是春季容易导致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



在这个非常时刻,我们在家一样可以养肝护肝!

伸懒腰:

护肝除了远离烟酒,注意饮食,最简单的方法是伸懒腰,这是人体自我保健,特别是对肝脏保健的一种条件反射。

因为伸腰展腹,需要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呼吸,有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的作用,可以激发肝脏机能,使肝脏得到“锻炼”。

动作要领:伸展时,要尽量吸气;放松时,全身肌肉松弛,尽量呼气,效果会更好。

老年人经常做这一动作,可增加肌肉、韧带弹性,延缓衰老。




立春-养生食谱
1、黄豆酱焖排骨

食材:排骨、料酒、淀粉、酱油、盐、蒜、黄豆酱、胡椒粉、葱。

做法:

1、排骨用料酒、盐、油、胡椒粉、酱油调味,用生粉拌匀腌入味;

2、锅里放油,爆香蒜片,加入排骨,炒香;

3、倒入适量的水,2大勺黄豆酱,大火煮开。然后小火盖盖子再煮15~20分钟;

4、打开盖子,放入葱段,大火收汁即可起锅。

功效:补肾、益气、润燥。



2、珍珠三鲜汤

食材:鸡脯肉、豌豆、西红柿、鸡蛋清、牛奶、淀粉、料酒、高汤、麻油。

做法:

1、鸡肉剁成细泥,淀粉用牛奶搅拌,鸡蛋去黄留清,把这三样搅成鸡泥待用;

2、炒锅放在大火上倒入高汤,放盐、料酒烧开后,下豌豆、西红柿丁,烧开后改小火;

3、把鸡肉泥用筷子或小勺拨成珍珠大圆形小丸子,下入锅内,再把火开大待汤煮沸,入水淀粉,烧开后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温中益气,补精填髓,清热除烦。



3、胡萝卜炖牛肉

食材:牛肉300克,胡萝卜150克,香葱、生姜、大蒜和精盐、胡椒、鸡精、酱油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

1、牛肉、胡萝卜各切块;

2、牛肉焯水,去浮沫,加入香葱段、姜丝、大蒜、胡椒、酱油,加足清水,武火煮沸,转文火炖30分钟;

3、临出锅时放入适量精盐、鸡精,即成。

功效:益气补虚、强身健体,适于初春神疲、乏力体虚者食用,也适合女性生理期或贫血者摄食,居家佐餐也不错。





立春时节,送您一片“春风宜人”的祝愿:愿您的烦恼“雪化冰消”,愿您的心情“春光明媚”,愿您的健康“春意盎然”,愿您的生活“满园春色”,愿您的事业“万象更新”,愿您的钱袋“春暖花开”,立春快乐!

本文由作者上传,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相关事宜请联系jdh-hezuo@jd.com
本站内容仅供医学知识科普使用,任何关于疾病、用药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当面诊断,请谨慎参阅。

文章 祛湿小妙招

1 熬过了一个漫长的冬天,终于迎来了立春时节。立春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经过了一个冬天的蕴藏,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我们的身体也需要重新舒展一下,调整身心,为新的一年储备能量。中医养生中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立春以后该如何养生。 调起居-早睡早起以养肝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 意思是说立春开始后自然界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这时人们应当顺应自然界生机勃发之景,早睡早起,早晨去散散步,放松身体,使情志随着春天生发之气而不可违背它,这就是适应春天的养生方法。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因此,春季以舒畅身体,调达情志为养生方法。 御寒保暖-春捂秋冻 民间有句俗语叫作“春捂秋冻”,说的就是春季养生需要保暖。春天来临,气温开始慢慢的回升,但是一天当中气温的变化还是很大,忽冷忽热的,不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就容易感冒。特别是生活在北方地区的老人小孩,不要着急换薄的衣服,要关注天气变化,及时的增减衣服,保护好腿脚。上身的衣服可以适当的增减,来适应忽冷忽热的天气。因为这样多变的天气会让人们的身体肌理变得疏松,对风寒的抵御能力变差,所以春天来临大家要多注意。 调饮食-少吃补品和盐 很多人崇尚冬季进补,但是立春后进补要适度。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人生于自然,应顺应自然规律。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但立春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进补量都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即将到来的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与此同时,减少食盐摄入量也很关键,因为咸味入肾,吃盐过量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调情志-顺应情志,戒怒忌忧 中医认为,肝在五行中属木,为阴中之阳,与自然界春气相通应。春季始临,人的肝气亦开始旺盛,是调养肝脏的大好时机。春季养生,重在养肝护肝。 中医理论认为“肝主情志”、“怒伤肝”。因此,养肝的关键就是要保持心情舒畅,应戒暴怒或心情忧郁。春季人们容易倾向两种消极的情绪,一是春季阳气升发,容易造成肝火上亢,情绪激动,动辄大发脾气;另一种是春季容易导致情绪低落,悲观失望,甚至自暴自弃。 在这个非常时刻,我们在家一样可以养肝护肝! 伸懒腰: 护肝除了远离烟酒,注意饮食,最简单的方法是伸懒腰,这是人体自我保健,特别是对肝脏保健的一种条件反射。 因为伸腰展腹,需要全身肌肉用力,并配以深呼吸,有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关节的作用,可以激发肝脏机能,使肝脏得到“锻炼”。 动作要领:伸展时,要尽量吸气;放松时,全身肌肉松弛,尽量呼气,效果会更好。 老年人经常做这一动作,可增加肌肉、韧带弹性,延缓衰老。 立春-养生食谱 1、黄豆酱焖排骨 食材:排骨、料酒、淀粉、酱油、盐、蒜、黄豆酱、胡椒粉、葱。 做法: 1、排骨用料酒、盐、油、胡椒粉、酱油调味,用生粉拌匀腌入味; 2、锅里放油,爆香蒜片,加入排骨,炒香; 3、倒入适量的水,2大勺黄豆酱,大火煮开。然后小火盖盖子再煮15~20分钟; 4、打开盖子,放入葱段,大火收汁即可起锅。 功效:补肾、益气、润燥。 2、珍珠三鲜汤 食材:鸡脯肉、豌豆、西红柿、鸡蛋清、牛奶、淀粉、料酒、高汤、麻油。 做法: 1、鸡肉剁成细泥,淀粉用牛奶搅拌,鸡蛋去黄留清,把这三样搅成鸡泥待用; 2、炒锅放在大火上倒入高汤,放盐、料酒烧开后,下豌豆、西红柿丁,烧开后改小火; 3、把鸡肉泥用筷子或小勺拨成珍珠大圆形小丸子,下入锅内,再把火开大待汤煮沸,入水淀粉,烧开后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温中益气,补精填髓,清热除烦。 3、胡萝卜炖牛肉 食材:牛肉300克,胡萝卜150克,香葱、生姜、大蒜和精盐、胡椒、鸡精、酱油等调味品适量。 做法: 1、牛肉、胡萝卜各切块; 2、牛肉焯水,去浮沫,加入香葱段、姜丝、大蒜、胡椒、酱油,加足清水,武火煮沸,转文火炖30分钟; 3、临出锅时放入适量精盐、鸡精,即成。 功效:益气补虚、强身健体,适于初春神疲、乏力体虚者食用,也适合女性生理期或贫血者摄食,居家佐餐也不错。 立春时节,送您一片“春风宜人”的祝愿:愿您的烦恼“雪化冰消”,愿您的心情“春光明媚”,愿您的健康“春意盎然”,愿您的生活“满园春色”,愿您的事业“万象更新”,愿您的钱袋“春暖花开”,立春快乐!

曹玺

副主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1320 人阅读
查看详情

患者因腰酸耳鸣就诊,医生询问症状包括压力、熬夜、抽烟、食欲等情况后,初步判断为脾肾两虚、中焦湿热、肝郁倾向,需整体调理。患者男性35岁

就诊科室:中医消化科

总交流次数:44

医生建议:疾病判断:患者被初步判断为脾肾两虚、中焦湿热、肝郁倾向。 用药建议:医生开具了针对病情的药物,包括健脾祛湿、补肾益气、疏肝的颗粒剂。 生活建议:忌辛辣刺激生冷食物,保持作息规律,减少压力,戒烟限酒。一周后复查。

曹玺

副主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查看详情

患者出现消化不良的症状,包括反酸烧心和恶心,持续了二三天。医生询问了患者的饮食和排泄情况,并发现患者的情绪状态也可能是引起症状的因素之一。

就诊科室:中医消化科

总交流次数:26

医生建议:医生建议患者口服蒲公英颗粒来清热去火,缓解消化不良和心火旺盛的症状。同时,患者也需要注意调整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的摄入。

曹玺

副主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查看详情

消化不良、睡眠差、腰酸耳鸣、听力下降、眼睛干涩、气短、怕冷、心情不好肚子胀,有糖尿病。患者男性45岁

就诊科室:中医消化科

总交流次数:39

医生建议:病情判断:脾肾两虚,气阴不足。用药:脾肾两助丸、还少胶囊。生活建议:适当运动,保持良好作息,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曹玺

副主任医师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查看详情